姬伯梁
常規的農業生產方式為追求效益,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投入品,導致環境污染、土壤生產力下降和農產品食品安全等問題凸顯,形勢嚴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和食用優質安全食品的意識不斷加強,對有機農業的關注度日益提高。有機農業理念是隨著歐美發達國家石油農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日趨嚴重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20世紀初起源于德國和瑞士,實踐于美國。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制定了有機農業相關標準規范,推動了有機農業發展。有機農業強調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建立和維持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促進土地、生態和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的理念得到廣泛認可,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
全球有機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加速發展,隨著全球范圍內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不斷增強,消費市場對有機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在發達國家有機產業先進技術和規范市場的引領下,發展中國家從政策和資金上都對有機產業給予大力支持,推動了有機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發展。在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國際有機產業逆勢而上,呈現一枝獨秀的態勢,充分展示了有機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2017年2月,IFOAM國際有機聯盟(IFOAM-OI)與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FiBL)在德國紐倫堡發布的最新世界有機產業統計數據表明,世界上已經至少有179個國家在從事有機農業。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經認證的有機農地面積5090萬公頃,占全球農地面積的1.1%,除了拉丁美洲,各大洲的有機農地面積都有所增長。根據“有機觀察”(Organic Monitor)的數據,2015年全球有機食品(含飲料)的銷售總額達8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約10%,從2000年到2015年,銷售額增長約4倍。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歐洲,其中最大的有機產品市場是美國,銷售額占全球市場的份額超過50%,其次是德國和法國。中國的有機市場生機勃勃,有機農地面積和有機食品零售額持續增長,有機農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五,已成為世界第四大有機產品消費市場。
河南有機農業基本情況及發展形勢
當前河南有機食品認證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偏小。截至2017年8月,我國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已達48家,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以下簡稱“中綠華夏”)是其中之一,是代表農業部推動全國有機農業和有機產品認證的專門機構。截至2017年8月底,河南經中綠華夏認證的獲證企業9家,產品23個,面積6600畝,產量7000噸。正在申報并進入認證程序的企業6家,產品16個。從河南在中綠華夏認證的企業和產品數量來看,數量少、規模小,企業數和產品數分別占全國的1.5%、1%,與農業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出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加大有機農產品國際認證工作力度。2017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省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農業部出臺了《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實現農藥化肥的零增長,這都為河南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有機食品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出健康,吃出味道,從而使優質、安全、環保的有機食品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們又反過來熱愛農業,親近大自然,吃農家飯、體驗農業生產、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等活動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有機農業的生態環境價值和文化價值越來越凸顯,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可。
河南發展有機農業的意義
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和有機生產技術的結合,它尊重自然循環與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于保護我們所共享的生存環境,也有利于促進包括人類在內的世間萬物的和諧共生。有機農業強調農業發展的生態本質和可持續理念,以健康、生態、公平、關愛為原則,尊重生態經濟規律,強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優化和統一。有機農業的發展原則和理念,與目前國家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等理念高度匹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有機農業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符合農業轉型升級的要求。轉方式、調結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主攻的方向。有機農業鼓勵和引進適用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模式,廣泛采用先進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節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有機農業是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徑。農產品質量安全首先在生產環節,發展有機農業,提升有機農產品的規模總量和市場份額,帶動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嚴格標準,規范生產,從源頭上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有機農業是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有機農業推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引領、產業化經營的綜合發展模式,提倡種、養、加結合的內部循環發展,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借助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普遍高出同類常規產品50%以上,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農民增收,已成為一些環境優良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
河南發展有機農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生產技術問題。部分產品是否可以實現真正的有機生產,在保證質量的同時,能否保證產量,成為很多了解有機農業的人心中的疑問。以蔬菜為例,由于蔬菜種類繁多,每種蔬菜都有自己的生長特點和規律,完全不用化肥和農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很難保證產量和控制病蟲害。如何堅守有機標準,實現質量和產量并收,成為很多有機生產企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endprint
有機市場誠信體系問題。當前國內不同的認證機構對有機標準把握的尺度有差異,關注點也有側重。少數認證機構為追求經濟利益,生產企業交錢拿證的說法在各種媒體上時有報道。還有部分有機生產企業不是真正做有機,只為拿到有機證書,參加評優評先、獲取國家資金補貼等,這些誠信的缺失造成了民眾對有機產品的不信任。
堅持做有機,能否可持續問題。農業生產,投入大,見效慢。有機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投入和生產資料成本遠高于常規農業,如果生產技術跟不上,質量和產量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消費者的懷疑態度讓生產企業在產品宣傳上要花費更大的力氣,信任危機和銷售渠道不暢也成為有機產品實現優質優價的難題。只有情懷,沒有效益,事業難以為繼,很難長遠發展,成為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
推動河南有機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從嚴監管,廣泛監督,嚴厲查處,加強有機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政府協調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從生產過程到流通銷售環節,加大監管力度,切實落實各項監管制度和措施,保證企業規范生產。加大產品抽檢力度,改進產品抽檢方式,做到不定時、不定點、無死角,提高風險預警,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重點。對不規范生產的單位和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嚴厲查處,并向社會公布,保持高壓態勢,營造不敢違規、不敢投機、誠信做事的氛圍,逐步建立行業誠信,讓真正的有機產品有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
政府搭臺,切實解決企業的生產技術和銷售難題,提升品牌市場影響力。加大專業培訓力度,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組織生產技術學習交流,拓寬交流平臺,引進國外經驗,讓有技術難題的生產企業有處可詢,有處可解,保證有機農業的生產質量。擴大宣傳,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專業展會,支持地方舉辦區域性展會,組織好境外促銷項目,使品牌宣傳、市場推廣工作由點到面、從內到外全面展開。加強專業營銷體系搭建,提供產業、產品信息平臺,做好產銷對接服務,為大型超市、連鎖專營店及專業電商平臺經銷有機產品提供便利條件。
加大對有機農業生產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采用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直補的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其積極性。對有機生產方式的補貼就是對生產者保護環境的一種獎勵和鼓勵,政府應本著生態補償的原則,促進生產者由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轉換,提高發展有機農業的積極性。二是通過搭建銷售平臺等方式進行間接補貼,政府可以集中補貼資金在商超里設立有機產品專柜,由相關部門把關,使符合要求的有機產品擁有進入商超的綠色通道。由政府搭建銷售專柜,建立直接順暢的產銷鏈條,極大提高了消費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消費者和生產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有機從業者練好內功,打造精品,拓寬產業鏈條,以實際行動獲得消費者認可。產品質量是根本,方便消費是驅動力。一是把有機農業和觀光旅游相結合,引導產業資本和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等方式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融休閑、養生、采摘、教育和農事體驗于一體的有機農業示范園區,讓廣大消費者了解有機生產,體驗有機生活,獲得真實滿意的消費感受。二是積極推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行業發展,解決有機農產品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問題。我國目前的有機食品多數是初級農產品,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食用。開發有機加工食品,方便消費者食用、打開即食的方便食品更能適應高節奏的現代生活方式,已成為消費時尚。引進先進技術,延長產業鏈條,豐富產品種類,使有機產品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
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就是把有機農業的抽象理論概念和美好愿景落實到田間地頭,形成看得見、摸得著、說得透、講得明的一種生產方式和生產體系的實踐典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示范基地建設,推動建立以政府支持為導向、龍頭企業投入為主體的長效投入機制,鼓勵三產融合、文化融入,充分發揮好基地的制度優勢、質量優勢、品牌優勢和示范引領作用,擴大影響力,增強競爭力,調動有機農業生產積極性,可以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獨特作用。
實踐表明,有機農業以安全、優質、生態的理念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發展有機農業是順應形勢,造福人類。有機農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推動和市場拉動形成合力。只要有機從業者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和制度,確保產品質量,政府部門嚴格把關和監管,營造誠信氛圍,消費者成熟理性,形成健康的消費價值取向,有機農業必然能夠健康持久地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