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娥
大紅燈籠高高掛,炊煙裊裊話桑麻。
在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白沙村著名的“花街”附近,清秀的田園靜靜地圍繞著一座四合院,大紅的燈籠懸掛在房屋四周,干凈整潔的庭院里,一群來自主城區休假的人圍坐在這座鄉村酒店的老四方桌前,喝茶聊天、下棋玩牌。酒店的廚房里,一個穿著白色大褂的小伙子,正用心為客人烹煮家鄉美食。小伙子叫黎龍,今年33歲,是這家鄉村酒店的CEO,也是土生土長的崇龕人。別瞧他年輕,他可是當地出了名的“生意精”,短短9年時間從“一窮二白”變身“百萬富翁”。
四張桌子創業
2008年,崇龕鎮舉辦第一屆菜花節,在成都打工的黎龍邀約幾個好友回來耍,一路上大家看看菜花、吹吹農門陣,興致很高。可到飯點的時候,他們走遍大半個景區也沒看到一家像樣的餐館。
“景區沿線倒是有幾家臨時搭建起的小吃攤,以涼粉、涼面為主,條件簡陋,味道一般。”黎龍仔細觀察了一番,暗暗想到,如果能開一家農家樂,把環境搞好點,菜品好、味道好,肯定有市場。
黎龍的父親是一名資深鄉村廚師,黎龍師從于父,廚藝也不在話下,尤其擅長做極具特色的“鄉村飯”。
2009年,第二屆菜花節舉辦前期,黎龍早早辭職回到崇龕鎮,花了6000元,在菜花景區租了個門面,買了4張大圓桌和50條板凳,正式開始吃“旅游飯”。
“除去所有成本我還凈賺了2000多元。”“開門紅”讓黎龍嘗到了吃“旅游飯”的甜頭。
“2012年,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在景區涌現,競爭壓力驟然上升,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得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黎龍說,前4屆菜花節他累積了一定的資金,2012年菜花節一結束,按照民俗風格,在菜花景區正中間,動工修建了由六間房圍成的四合院。
“預訂電話接到手軟,整個菜花節期間,從早到晚我都在不停地做飯。”黎龍分享道,很累但同時也很滿足。2013年第五屆菜花節,他掙了36萬元。
“請問你這兒可以住宿嗎?”“菜花美,景區也有看頭,挺好玩的,就是沒有住的地兒,麻煩得很,要是景區周圍有住的地兒就好了。”菜花節期間,黎龍經常聽到類似的話語。
“我想再修個酒店。”家人都很支持黎龍的決定。
2014年第六屆菜花節,黎龍的酒店正式投入使用。“菜花節期間每天爆滿。”黎龍樂呵呵地說,酒店集住宿、餐飲、娛樂、會議服務等項目為一體,WiFi、熱水、空調等一應俱全,可一次性容納60人住宿。“這一年餐飲、住宿雙管齊下,純收益在70萬元左右,這種經營狀況持續至今。”
轉型進軍養殖業
“每年菜花節一過,我就閑了下來,我就在想能不能找點其他事兒做。”2014年黎龍將想法告訴了家人。“你做的飯菜那些大城市來的游客都贊不絕口,要不我們做壩壩宴?”家人提議道。
因為廚藝精湛,村里的紅白喜事都喜歡請他去辦席。“我做壩壩宴采取‘包辦,對方一點都不用操心。”黎龍介紹說,食材、餐具、桌子、鍋灶等顧客都不需要準備,他們自帶。這種辦席方式,在當時是全鎮上的“獨一份”,非常受歡迎,黎龍還帶了幾個徒弟出來。
干了一年之后,黎龍又有了想法。“就算做壩壩宴,一年也有很多時間是閑著的。”黎龍說,通過網上查資料、走訪調查學習,2015年他流轉185畝土地,搞起稻蝦養殖和精養大閘蟹。
“2015年養了100畝稻田蝦,結果血本無歸,虧了20多萬元。”黎龍之前在上海崇明島拜師學藝學了養蟹技術,他以為養蟹和養蝦技術一樣,結果100畝蝦子到捕撈的時候,一只都沒有,“值得安慰的是,大閘蟹養得非常成功”。
養殖稻田蝦的失敗并沒有讓黎龍停下腳步,他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得知湖北、黔江一帶非常擅長養稻田蝦,便立即前往學習,頗有一股“不成功,誓不罷休”的勁頭。
2016年,黎龍重整旗鼓,養了60畝稻田蝦。“這次沒有失敗,開了個好頭,一畝凈賺了1000多元。”黎龍介紹說,今年稻田蝦技術成熟,迎來了豐收年,畝產凈收益5000元左右。
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黎龍的成功,村里人看在眼里,不少人“摩拳擦掌”想要跟他學習養殖技術,賴長春便是其中之一。
“龍哥,我能不能跟你學習下養殖技術?我正式拜師。”“想學就來,我免費教。”2016年下半年,賴長春常常出現在黎龍身旁,學習養蟹、養蝦技術。
今年,賴長春流轉70多畝土地,開始養蝦,今年的蝦已全部售完。“收益不錯,今年每畝凈賺了800多元,第一年能有這樣的收獲我很滿足了。”賴長春說,他之前趕場日在鎮上跑車拉客,平時在家務農,一年掙不了多少,如今跟著黎龍學養蝦、養蟹,他非常有干勁,“感謝黎龍免費教我養殖技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你是不是傻,把掙錢的手藝都教給‘徒弟,豈不是要餓死你這個師傅?”不少人發出這樣的疑惑。“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致富才是富。”黎龍這樣回答。
如今,黎龍帶動白沙村10余戶村民養殖蝦、蟹,總面積近1000余畝,有效助農增收。今年又有四五家人跟黎龍打招呼,表示想跟他學習養殖技術。“只要想學,我一定教”。
“蝦子不愁銷,只管養!”白沙村村民胡曉華也跟著養了60畝蝦,他感激地說,黎龍不僅免費教他們技術,還幫他們銷售,而且通過他的渠道售賣每斤還能高出市場價2~3元,特別劃算,真的是太感謝他了。
前段時間,黎龍還成立了一個“全區小龍蝦養殖微信群”,全區30來戶養蝦大戶幾乎全在里面。“群里養蝦的,哪里有小龍蝦要出售,就在群里‘吼一聲,我開起車子就沿線收回來。當天陸續收起,第二天一早就貨運出去了。反正市場供不應求,越多越好。”黎龍說。
如今的黎龍,菜花節期間就吃“旅游飯”,平時就做壩壩宴,帶著村民搞養殖,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