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摘 要:近年來,河南省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以“魔術+”統領社區全面發展,實現了從少數能人先富到全體村民共同富裕,從相對單一的文化演藝到多元產業融合,從原始粗放生產到瞄準市場精細化包裝,從產業發展到村鎮建設、社會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在精準扶貧、決勝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大黃村利用比較優勢走產業脫貧之路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大黃村 “魔術+” 社區嬗變
做強農村“兩委”班子領頭雁建設
加強交流溝通,統一思想、凝聚共識。2009年,大黃村支部換屆選舉前,村“兩委”班子不團結,村里事沒人管,群眾怨言大,換了幾屆班子工作仍沒有起色。換屆后,以馬豹子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意識到了村里“窮因亂、亂因領導班子軟弱渙散”的問題,把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作為突破口。馬豹子有著豐富的市場經營和團隊帶領能力,他與每名班子成員談心談話,講明形勢,陳述利害,化解積怨,增進了團結,凝聚了合力。
夯實組織基礎,優化結構、提升素能。在換屆過程中,村支部積極吸收幾名文化知識較高、經營能力突出、帶領群眾致富愿望強烈的中年企業家進入班子,實現了成員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優化,并著力發展培育了一批青年黨員,為后續班子建設奠定了人才基礎。
厘清發展思路,堅持優勢、轉型發展。近10年來,大黃村“兩委”樹立了“強服務、樹品牌、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強服務”主要是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商業配套設施和提高村“兩委”服務能力;“樹品牌”就是做優做強“全國魔術之鄉、中部地區重要的小商品批發集散地和全國農村最大的圖書批發市場”三大品牌,形成響當當的知名度和信譽品牌,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興產業”就是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優勢商貿產業發展和培育生態農業、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
以“魔術+”引領轉型發展的經驗做法
大黃村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縣十強,先后獲得市級文明村、省級生態村、市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等榮譽,并被河南省民政廳確定為社會化養老示范村。省、市領導多次到大黃村調研指導,對社區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魔術特色作魂,精心塑造地域品牌。寶豐縣魔術文化源遠流長,2006年9月被中國雜協命名為“中國魔術之鄉”。目前,寶豐縣民間演藝團體1400多家,從業人員5.5萬人,占全國民間演藝界的半壁江山,年創演藝收入10.7億元。其中,趙莊鎮是寶豐縣魔術最普及、藝人最集中的鄉鎮,有2/3的居民以魔術為生,大黃村是趙莊鎮魔術文化發祥地。近10年來,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應對魔術演藝市場的萎縮,大黃村不斷更新發展思路,他們從“中國魔術之鄉”的金字招牌著手,注重利用優秀傳統手藝,強力推進魔術特色文化重點村建設,形成競爭新優勢。
產業集聚成型,發展動力支撐強勁。近年來,大黃村圍繞魔術演藝擴展產業范疇,依靠四通八達的演出網絡和表演積聚的人氣,做起了日用品代理銷售,文化、商貿、旅游三產并駕齊驅,相得益彰。
2013年10月開建的魔術文化產業園占地263畝,由中原魔術演藝中心、中國金泰小商品集散批發園、大黃圖書批發市場、幻達倉儲物流園組成。園區近300家商戶主要從事魔術演藝、小商品和相框制作、圖書、床上用品等四大類商品批發銷售,年創經濟收入15.6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6000余元增長到目前的3萬余元。四大產業板塊通過“前店后廠”模式,帶動魯山縣、郟縣、汝州市等周邊縣市13萬余人就業,輻射帶動周邊3.7萬輛面包車、2800輛流動舞輛車營運。
在“互聯網+”春風的吹動下,趙莊鎮以大黃村小商品批發集散地為依托,打造了趙莊鎮第一街電子商務平臺,大黃村不少商家開始在網上開店做批發,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寬了銷路。2017年4月1日試運營以來,上線商家已達數十家,涵蓋圖書音像、家居家紡、奇石擺件、皮帶腰飾、相框等多種商品,交易規模可觀。
社區設施完備,人居環境顯著改善。2000年前后很長一段時間,大黃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村“兩委”勉強維持局面,各項村公益事業難以開展。2009年8月,馬豹子放棄了如火如荼的演藝事業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此后,大黃村以村莊土地整治和新居規劃為引領,制訂了新型農村社區發展和全村經濟發展規劃,推動舊居改造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現了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的顯著改善。社區配套建設的老年人互助家園、愛心救助超市、留守兒童家園、孝心廣場、文化大戲臺等公共設施相繼投入使用;社區金融、賓館、洗浴、餐飲、住宿等客商服務配套齊全;現代化的社區小學教學樓、課桌凳和電腦,徹底改變了小學教學條件。
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社會治理井然有序。大黃村注重引導群眾走出因鄰里糾紛造成的歷史舊賬的無謂精力消耗,把精力放在發展經濟、增收致富上。他們選準把傳統魔術產業作為致富和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結合點,通過魔術、武術、氣功等傳統文藝節目表演,豐富了城鄉群眾文化生活,走出了一條“農民創辦文化,文化造福農民”的創新之路,實現了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目標。此外,村“兩委”關愛孤寡老弱群體,每年舉辦“好媳婦”“孝敬老人”等活動,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夢想在這里成為現實。近10年來,大黃村村民生活質量和精神文明素質明顯提高,實現了零上訪。
大黃村轉型發展的啟示與建議
必須強化黨建引領,夯實根本保證。大黃村成功騰飛的關鍵,在于大抓黨建,大抓基層,“雙強”村支部書記馬豹子以開闊的思路和出眾的膽識,帶動社區“兩委”班子團結一致,很好地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生動詮釋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的深刻內涵。
做好比較優勢,奠定起飛基礎。大黃村因魔術演藝揚名,進而延伸擴展形成四大產業板塊,其根魂在魔術演藝。一要加快成立中原魔術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挖掘魔術演藝資源,走文化產業公司化運營模式,開發“互聯網+”演藝營銷新市場,壯大魔術文化新業態。二要提高節目質量品位、演員素質層次,提高魔術演藝運作水平和產業延伸程度,注意做好魔術演藝人才的培訓、交流和引進工作。三要加快完成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實現魔術演藝、圖書市場、倉儲物流、生態農業觀光、休閑娛樂、政務服務等功能的科學合理布局和產城融合。
推行民主管理,匯民智化民怨。大黃村黨群服務中心在一樓大廳設置了“一站式”服務大廳,將社區黨建、計劃生育、民政優撫、信訪調解等服務項目全部納入其中。通過精簡申報材料、壓縮辦理時間等方法,讓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盡可能在這里得到受理和解決,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下一步,要在提高農民教育水平和組織化程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行民主,充分引導運用法治和村規民約實現治村,構建村委會與商戶共生關系。
政府科學作為,助推村鎮建設。在自下而上的創新過程中,上層主要做好方向把控,不宜過度干預具體事務。一是推動大黃村和趙莊鎮中心社區相向對接發展,為當地大宗批發運輸和人員流動提供便利,建成特色新市鎮和平頂山市首家民俗文化、魔術風情小鎮旅游村。二是高度重視銷售代理商隊伍發展,銷售代理商為全村小商品批發銷售提供物美價廉的源頭活水,助力當地批發經銷商保持低成本競爭優勢。下一步要積極推進寶豐縣農村互聯網電商示范點建設,將業務范圍從小商品進一步延伸到生態觀光和魔術文化娛樂旅游。三是增強村集體財力,將部分公益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折價組建或入股當地公司,由個別村“兩委”成員或村民大會表決推舉的人員代理經營,集體資產經營所得由村委會用于公共事業需要。此外,爭取趙莊鎮政府支持,推動魔術演藝中心股份制改造,開發建設公共租用性質的沿街商鋪,以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為村“兩委”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財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