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摘要: 目前,全國都非常重視體育教育。“生命在于運動”,人類很早就揭示了這個真理。對青少年來說,動起來不僅是體育課的主要內容,更能改善情緒,提高自信。體育,讓青少年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更聰慧的大腦,享受更加健康的人生,體育課不僅給莘莘學子提供一個運動的機會,還能引導孩子樹立一種健康的價值觀,是目前中國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體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目前農村中學體育教育的現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作為一名農村中學體育老師,從自身工作的角度淺議農村中學體育教育發展現狀,并提出一些解決對策,用以拋磚引玉,進行學術交流。
關鍵詞: 農村中學 體育教育 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158-01
一、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
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開展好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工作對于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動時間和機會較少
農村學生相比大城市學生,沒有先進的教學資源,學習環境相對封閉,為爭取更好的求學和就業環境,從小就樹立了“只有考上大學才能脫離貧困”的理想,因此,在平時的功課之外,還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書本知識,但凡是中考、高考范圍之外的課程,一般都無暇顧及。在中考、高考即將到來之際,體育課更是常常被停課,學子們為了考學完全顧不上去上體育課。此外,目前各種興趣班入學年齡越來越小,很多孩子尚在幼兒園,就被父母送到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學習,許多小學、中學階段的孩子更是周六周日馬不停蹄穿梭于各個興趣班,課后更是要完成一本又一本作業,根本沒有時間去戶外娛樂,更不要提進行體育鍛煉了。
(二)教學設施還有待完善
很多農村學校體育經費有限,學校領導雖然重視體育教育的開展,但由于場地和器材匱乏,農村中學每年每個學校添置新器材較少,相對大城市體育器械投入明顯不足。面對這些困難,農村中學體育教育工作開展得十分不易。
(三)教師教學方式、水平還有待提高
農村體育教師常常還要分擔一些其他的業務工作,專門用在體育教育研究上的時間較少,由于地理位置受限,參加交流觀摩活動的機會也很少,這就制約了農村體育教師技能的提升。近些年隨著網絡的發展,這種情況有了很大改觀,但農村體育教師能夠面對面與先進地區的教師、專家進行學習交流的機會仍然不多,上課形式有待創新,與健身操、武術等結合起來的手段還不夠豐富。
二、解決現實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面對以上這些問題,筆者作為一名農村體育教師,根據自己幾年來的從教經驗以及教學研究,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不斷加大全社會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
通過宣傳板、社會體育指導、廣播電視和群眾體育比賽等形式來宣傳體育教育,讓全社會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使更多的群體關注體育、支持體育,樹立“只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的觀念。同時加大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經費的投入,爭取上級部門對農村學校體育器械的投入力度,增加農村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機會和鍛煉質量。
(二)體育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學校體育教育
體育教師應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有選擇性、目的性地來開展體育教學。不但要創新學習形式,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理論水平,將涉及體育的新聞、節目、賽事等信息傳達給學生,激發學生體育的興趣,并向學生講授一些與體育相關的如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生物化學知識,利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與他們交流思想,用體育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更多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不僅在課堂上認真完成課業內容,在課外也能積極參與社會鍛煉,真正地達到以體育人的目的。
(三)體育教師應該投入到社會體育實踐中去
隨著教育程度的普及,農村體育教師大多是高等學校畢業、有專業體育知識,對于如何運動、運動的目的和方式有更加專業的了解。體育教師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投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和實踐中去,引導全社會重視體育,帶動全社會在閑暇時間多運動多鍛煉,少看電子產品,或者可以成立一些適合農村孩子參與的社會組織如健身操俱樂部等,發揮一些活躍學生的能動性,帶動更多的農村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煉,而不是只在體育課堂內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三、結語
相較于城市體育教育,農村體育教育雖然存在種種發展難題,但近年來,隨著國內自上而下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隨著農村體育教師不斷地自我提升,農村體育教學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如何使體育教學充分發揮作用,使全社會都能關注體育教育,使農村學生們在課外也能把體魄鍛煉和學習文化知識同等對待,把體育運動當成人生奮進的一個目標,還需要不斷地探索,還需要廣大農村體育教育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當全社會都能關注體育教育,體育教育工作者也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動性的時候,農村學生的體魄會得到真正的提高,為民族的發展貢獻出積極的力量。
責任編輯: 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