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瀟
雄師闊步新征程
韋瀟
今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了90周年誕辰。
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分別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面對血的教訓,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人聯合國民黨左派,在江西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毛澤東語)自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之后,90年赴湯蹈火,90年軍旗飄揚,90年前仆后繼,90年戰果輝煌。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獨立、解放與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人民軍隊建立了無愧于黨、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的豐功偉績,同時,也孕育出了具有獨特精神內涵和文化內涵的優良傳統。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談到軍隊工作時強調:全軍要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而奮斗。他還進一步指出: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方向;作風優良是保證,關系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三句話,12個字,靈魂、核心、保障。這是人民軍隊用熱血凝成的優良傳統,是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人民軍隊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人民軍隊的90年歷程,正是一部在黨的絕對領導下闊步前進的奮斗史。戰爭年代,聽從黨的指揮,人民軍隊一往無前,沖鋒陷陣在民族獨立、祖國解放的殺敵戰場,用鮮血染紅了飄揚的戰旗。和平時期,聽從黨的指揮,人民軍隊義無反顧,無私奉獻在大漠戈壁、邊關海島,用忠誠鑄起保衛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從當年幾萬人的起義部隊,到今天現代化的強大軍隊;從大刀長矛、小米加步槍,到今天機械化、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時代在變,環境在變,裝備在變,人員在變,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的軍魂永遠不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人民軍隊鐵心向黨,依然毫不動搖。
人民軍隊的90年歷程,正是一部歷經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我軍能打勝仗,是因為具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鐵一樣的嚴明紀律。人民軍隊在征戰史上所面對的,幾乎都是強大的對手,幾乎都是敵強我弱的局面,但最終,勝利的天平都毫無例外地傾斜到了人民軍隊的一方。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我軍在繼續發展和不斷壯大中,依然是能打硬仗、勝仗的英雄部隊。2016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五大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構建我軍聯合作戰體系的歷史性進展,對確保我軍能打仗、打勝仗,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人民軍隊的90年歷程,正是一部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歷史。這些傳統和作風是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包括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敢挑重擔,艱苦奮斗,拒腐蝕永不沾,等等。我軍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心連心、共命運,贏得了“人民子弟兵”的美譽。從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人民軍隊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這是我軍的寶貴財富,無論何時,作風建設、隊伍建設須臾不可放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軍委加大從嚴治軍力度,堅決果斷開展反腐敗斗爭,剔除了郭伯雄、徐才厚等一批蛀蟲,軍風軍紀將更清正嚴明,面貌一新!
90年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開啟新征程,他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指揮下,努力實現強軍目標,應對各種危機和挑戰,永遠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