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給子女留下什么
陳思炳
人到老年時一般都會考慮:給子女留下什么?這是人之倫理常情,但留下什么,各有不同想法:有人給子女留下錢財,為子女打下富有的根基;有人給子女留下產業,讓子女少受創業之苦;更有人想留下權位,盼子女仕途騰達光宗耀祖。然而,苦心孤詣的謀劃并不能保證子女們終生無虞。
為子女留下什么?明智之舉不是錢財權位,而是留子以德、以志、以能。
留子以德,就是留下精神財富,留給子女做人立世的支柱。朱德生前曾語重心長地對子女說:“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本領?!痹谒麖浟糁H還說:“我是無產階級,我所有的東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繳,只有我讀過的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們可以拿去學習”,“我只有兩萬元存款,我死后,把它交給組織,作為我的黨費”。朱德高尚的革命情操,不正是留給后人最寶貴的財富嗎?
留子以志,就是留給子女志向、信心和希望。謝覺哉晚年長期生病住院,需要有子女在身邊照顧,可他還是把唯一在身邊的小兒子亞旭送到離城市很遠的邊遠山區當兵。他對亞旭說:“遠離爸爸媽媽,到艱苦的地方當兵好,那里能鍛煉人?!敝x老讓子女在艱苦環境下奮斗,“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樣才能成人成才。
留子以能,就是留給子女知識、技術、專長和能力。在人生成長創業的道路上,素質才是金剛鉆,能力才是鐵飯碗。財權名利可能丟,唯獨知識、技術、專長和能力一旦掌握了,誰也搶不去、拿不走,終身受用。美國有一位名叫狄龍的老汽車商,家財數億,曾對他的兒子說:“有我的遺產,你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但假如你真的什么都不干,恐怕你的兒子就什么都得干了?!彼@里講的“什么都得干了”,當然擔憂的是包括違法敗德的事。他不讓兒子坐享其成,而讓兒子從汽車修理工做起,終于成為一名很有成就的工程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