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華 鄭 巧
(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IP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當前人們所熟知的IP,通常是“指那些具有高專注度、大影響力并且可以被再生產、再創造的創意性知識產權”,其表現形式和開發模式多樣,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個概念、一個形象或者一句話,可以用在音樂、戲劇、電影、電視、動漫、游戲等多種領域,究其實質,“IP這個概念與作品無關,而與資本的生產與再生產有關”。現階段,國內有關影視 IP 的研究主要涉及“好萊塢電影的IP開發機制、國內影視‘IP 熱’的現象成因、IP的影視改編和版權開發策略以及由 IP推動的影視、文學、游戲等泛娛樂產業的發展等”。但從整體上看,具體分析影視IP題材的研究相對分散,顯然,對影視IP題材做深入分析是有意義的。
歷史題材劇一直活躍于衛視熒屏,成為現象級的卻為數不多。2015年湖南衛視播出的《武媚娘傳奇》,索福瑞數據顯示其“CSM50城收視率達2.95%以上”。而且從首播起便話題不斷,成為百度搜索熱詞。該劇播出僅兩日,百度搜索指數便達到99萬。2014年12月28日,該劇因女演員穿著暴露而停播,其日搜索量則達到峰值139萬,當日媒體報道數達66條。后經重新剪輯而復播,直至該劇2015年2月3日播出完畢,其日搜索值保持在88萬以上。這一時間段內,古裝歷史劇的百度搜索指數也達到2011年來的最高值。由《武媚娘傳奇》所引發的歷史劇收視熱產生持續影響,使觀眾對《錦繡緣》《活色生香》等同類題材IP劇的關注熱度不減,在當年電視劇收視排行榜中處于領先位置。
根據“CSM52城2016年電視劇收視排行榜”,《親愛的翻譯官》以2.048的收視率和6.19的收視份額位居榜首,其他劇作的收視率均未破2。而該劇的百度搜索指數出現兩個峰值:2016年5月29日至2016年6月4日,日平均搜索值達到73萬;6月12日至18日,日平均搜索值達到最高峰89萬。媒體報道指數同樣呈現兩個峰值:一是播出前6天,有24家媒體為該劇的播出造勢;二是該劇劇終前一周,有26家媒體進行劇透報道。在該劇播出期間,“翻譯官”的百度日平均搜索值達到30多萬,“高翻院”搜索值達到1萬有余,“法語”搜索值也達到3740。并且與這些關鍵詞相關的“《翻譯官》小說”“高翻院工資”“高翻院報考條件”“法語翻譯”“法語助手”等都進入搜索高頻詞之列。豆瓣評分達到5.0,新浪微博的討論量達到371.1萬人次。隨著《親愛的翻譯官》的開播,《女不強大天不容》《好先生》《獵場》相繼登場,記者、廚師、獵頭等較少在國產IP劇中涉及的職業都逐漸搬上熒屏,行業劇一度走紅。
2017年IP劇題材有了新變化。其標志就是稱得上“現象級大劇”的《人民的名義》,該劇緊扣反腐主題,由一批資深戲骨擔綱主演,既無流量鮮肉小生,亦非熱門IP,卻在開播第一天就登頂所有節目的收視排行榜。該劇2017年4月18日播出第35至36集時,CSM52城收視率破5,4月23日的CSM52城收視率破6。據CSM35城數據顯示,該劇在4月26日21點37分的實時收視率破8,創造了國內電視劇收視史上近10年的最高紀錄。豆瓣上15萬名觀眾的評分均值達8.3,其中41.9%給了五星好評。而新浪微博#人民的名義#主話題閱讀量達22.5億人次,該劇播出期間累計搜索熱度達4.6億次,視頻播放量達19億次,連續四周蟬聯電視劇周榜冠軍,實現“收視口碑雙豐收”,掀起國產政治題材IP劇的“魔幻現實主義”高潮。
政策環境對媒介生態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更制約著影視IP內容生產。當下的國產電視劇供過于求,而且真人秀類綜藝節目日益走俏,影視劇的播出空間受到擠壓。2015年1月,電視劇播出模式由“一劇四星”改為“一劇兩星”,以期通過限制電視劇的首播平臺而擴大播出總量。此政策的推出對電視劇制作單位產生巨大影響,好的劇本和團隊變成稀缺資源,于是引發了優質IP資源大戰,具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優質IP成為各大衛視爭奪的焦點。雖有電視臺采取“1.5輪跟播模式”來保證自身的收視率與廣告投放量,但集結優質明星與大型制作單位的作品仍是稀缺品。
《人民的名義》由諸多真實案例改編而成,無論人物、格局還是深度,都有重要突破,被稱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編劇原本擔心難以通過審查,但令周梅森及所有主創人員驚訝的是,本已做好“刪減5集、改動1000次的準備”,僅僅10天就通過審查。其原因在于該題材符合反腐敗斗爭實踐,同時也回應了反腐敗的民心所向。但針對其他一些題材的IP影視,情況就不同了。比如2015年出臺的“限古令”就規定所有衛視的黃金時段中,每月及年度播出的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所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該規定成為新媒介生態環境中重要的政策因素,直接影響到古裝電視劇的制作和播出。改編自同名小說的諜戰劇《風箏》由于有過度美化軍閥特工之嫌而無法通過審查。其主要原因是有關諜戰劇不允許出現我軍色誘敵軍、我方以金錢方式獲取情報、紅色刺殺等行為的禁令。因為作為娛樂產品的影視劇,兼具文化和商業雙重屬性,必須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不能對觀眾的認知產生錯誤導向。
現代快節奏生活使當下的文化消費日益“麥當勞化”,這種快餐文化的消費主義傾向使IP劇在制作過程中要考慮演員是否是熱門的“小生小花”,服飾道具是否契合年度潮流,臺詞是否屬于網絡熱詞等,其目的就是吸引觀眾的眼球和流量。如源自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捉妖記》選擇柯震東擔綱男主角,看中的就是當時柯震東身上各種吸引年輕人的“關鍵詞”。網絡熱劇《鮮肉老師》改編自小說《帥氣的我去當老師了》,劇中演員不拘一格的表演、詼諧幽默卻又戳中時代痛點的臺詞備受歡迎。但當劇中仍然出現《萬萬沒想到》中已經用爛的一些陳詞濫調,如“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我窮得只剩下錢了”等,觀眾自然不買賬。這些都反映出在消費主義充斥整個文化消費領域時,若影視劇僅靠前期成功作品的情懷支撐,而無IP由內容到形式的創新,是難以讓觀眾維持持久的注意力的。
時下的電視媒體注重觀眾的“參與性”,即利用媒介技術提升視聽感受,增強現場感。新的傳播技術使影視劇呈現出道格拉斯·凱爾納所說的“媒介奇觀”現象。在國產影視劇供過于求的情況下,一部影視劇想要獲得高收視率與好口碑,除了要有充實的內容外,還要追求完美的感官享受。媒介技術的不斷革新使觀眾對后期制作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不僅要求場面宏大,更要求細節逼真。如原定于年初上映的《海上牧云記》于2016年公布了長達七分半的預告片,因其片花精良的制作、優良的特效,給予觀眾驚艷的感官刺激而傳遍朋友圈。《孤芳不自賞》雖有《大唐榮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前后夾擊,但該劇仍取得平均1.31的收視率,很大程度上便是觀眾抱著“摳像劇”的心態在觀看。“后期特效”技術不斷制造出各種各樣的媒介奇觀,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成為當下媒介生態所倚重的技術環境。
物質生活的滿足激發了人民對精神文化追求的欲望,尤其是在Web2.0時代,信息的充裕使人們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經歷改革開放而走上致富道路的70后,與在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90后成為IP劇的主要收視群體。而社會對70后、90后貼上諸多標簽,70后常被刻畫成“土大款”,熟練運用互聯網技術的90后被視作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價值的“網生代”。然而,《人民的名義》收視情況為這兩類群體的“標簽化”起到正名作用。百度指數顯示,“該劇收視群體中的16%為20至29歲,48%為30至39歲,這兩部分觀眾已占所有觀眾的64%”。同時,新浪微博數據顯示,“粉絲年齡段主要分布于15至24歲,占比達47.64%,25至34歲年齡段的粉絲占38.45%”。數據說明,無論是70年還是90后,各年齡段的觀眾都被藝術家們的演技與緊湊的劇情深深吸引,在對主旋律的審美感知上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在《人民的名義》播出期間,年輕網友急忙發出呼聲:多虧《人民的名義》火了,否則我們年輕人還要繼續被誤解。原來該劇導演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加入“鄭勝利”與“張寶寶”等青年演員的戲份,但令所有主創團隊意外的是,年輕觀眾紛紛喊話:“我們不愛看鄭勝利!我們就愛看開會!”穿皮衣、染頭發、戴金鏈早已不是現代年輕人所關注的,“寶寶”這一稱呼更多地體現為當代年輕人的自我戲謔,并不代表青年一代思想的幼稚。甚至讓觀眾認為《人民的名義》中兩位青年演員的戲份是主創團隊為了增加劇集時長而增加的注水情節。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觀眾的審美標準已經提升,對主旋律和正能量的認知產生了共鳴。
在將IP改編成影視劇時,并不是所有的 IP 都受歡迎,只有那些具有較好的受眾積累和品牌沉淀,影響力較大,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再創作,具有潛在效益的優質IP,才會受到市場的青睞,發揮傳播優勢。當下,影視IP改編題材呈現一系列新的發展趨勢。主要有:
《第40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仍以10~39 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2.1%: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7%,10~19歲、30~3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19.4%、23.0%。由此可見,20至39歲的網民占據主要使用群體的主導地位。誕生于互聯網普及率逐年上升背景下的IP影視多源自于網絡小說,其在網上通過連載的方式獲得一定量的忠實讀者后,便有影視公司爭相購買,翻拍成影視劇。由于潛在的觀眾是IP影視創作最關注的問題,是其創作的重點,當下的年青一代成為網絡文學的主力軍,IP影視從藍本寫作至觀眾定位都日益趨向年輕化。
由李可同名小說改編的《杜拉拉升職記》曾風靡一時,許多年輕女性都把該劇作為應對職場的教科書。而近幾年熱播的IP劇正在從職場劇到職業劇轉變。職場劇是影視創作團隊將職場生活中的故事通過藝術創作投射于屏幕上,而職業劇是以某一具體職業為切入點,較為真實地呈現該職業的工作特點與職業使命。例如去年獲得收視第一的《親愛的翻譯官》,由于該劇的收視率較高,該劇第二部《談判官》已在拍攝中。還有剛與觀眾見面不久卻因有關職業的細節疏忽引起諸多爭議的《外科風云》都是IP劇向職業化轉變的趨勢。由職場劇到職業劇的轉變雖說道路坎坷,但依然前景良好。以高質量影視劇著稱的韓國KBS電視臺與SBS電視臺,連續推出以記者群體為敘事背景的《匹諾曹》,以電視人為敘事背景的《制作人》和以漫畫家為敘事背景的《心里的聲音》,三部劇均獲得好評如潮,而國內暫無以這三種職業為敘述對象的優秀影視劇。在韓國綜藝帶動我國綜藝飛速前進的背景下,相信國產職業劇也能吸收韓國職業劇的精華,制作出符合我國媒介生態環境的優秀影視劇。
IP影視作為現代媒介構建“擬態環境”的一種方式,對影視題材的紀實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紀實性的IP影視題材的首要作用是傳遞真實信息。影視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其根本來源仍然是百姓息息相關的真實生活,觀眾在觀看影視作品獲得短暫休息的同時,還可以從中了解生活百態、政策動向、人情冷暖等。紀實性的IP影視第二個作用便是可以較好地發揮影視劇的輿論引導作用。中央電視臺臺長聶辰席在2017年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要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始終堅持黨性原則,牢記職責使命,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人民的名義》便是有效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的成功案例。該劇體現了我黨在反腐倡廉中的決心,通過影視作品的展演為未腐想腐的官員敲響了政治生涯的警鐘。同時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外科風云》等呈現了醫生職業背后的辛勞,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普通大眾對醫生的職業偏見。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2·19”講話更是明確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須沿著正確方向發揮輿論導向功能。
近兩年IP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景象,IP幾乎被各大影視公司買空,但好的作品為數不多。若要改善這一現狀,只有實現IP價值的垂直深耕才不會致使其陷入“流行即短命”的怪圈。相較于國內IP影視的橫向泛濫,以美國漫威漫畫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迪士尼電影公司為代表的國外影視公司,無論是IP的橫向拓展還是縱向深耕,開發經驗均頗為豐富。例如美國漫威出品的《復仇者聯盟》與《X戰警》系列電影,不僅橫向拓展出蜘蛛俠、美國隊長、鋼鐵俠、死侍、金剛狼、綠巨人等超級英雄,更是縱向深挖了英雄形象,使《金剛狼》《鋼鐵俠》等角色均拍至第三部且獲得不俗的票房成績。由于部分影視公司逐漸意識到我國目前優質的IP作品較少,便開始挖掘經典IP作品的現代價值。最為典型的經典IP作品莫過于《西游記》了。由于《西游記》在我國擁有巨大的粉絲基礎,挖掘其人物進行新的開發不失為一條較為保險的路徑。孫悟空作為《西游記》的“男一號”自然成為最受影視公司歡迎的IP角色。自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取得9.56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之后,關于《西游記》的IP開發便接踵而至,如《萬萬沒想到:西游篇》《西游記之女兒國》《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大唐玄奘》。國內IP開發的系列化的探索較為成功的莫過于周星馳執導的四部西游作品:1995年上映的《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與《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2015年上映的《西游·降魔篇》與2017年上映的《西游·伏妖篇》,四部西游題材作品分別獲得2532萬港幣、2888萬港幣、13億人民幣與16億人民幣的優異票房成績。2015年取得24億元票房的《捉妖記》也在籌劃第二部的拍攝。由此可見影視公司與其橫向擴展大量的IP作品,不如著力開發既有的經典作品,這樣也不失為一種傳承經典文學的方法。
在快餐式文化消費語境中,原先的僅靠顏值的“流量小生”已然不能將其粉絲效應轉化成為其作品的收視率。網絡作家貓膩的小說《擇天記》于2016年11月榮登中國泛娛樂指數盛典“中國IP價值榜——網絡文學榜top10”,獲得諸多好評。然而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即使男主是首位獲得中文社交媒體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鹿晗,該劇的CSM52城收視率仍只有1.09%。該影視劇因存在對原著的大幅度改動與“四毛特效”導致諸多負面評價。人均擁有2000多萬微博粉絲的TFBOYS組合出演的第一部科幻網劇《超少年密碼》也遭遇收視滑鐵盧,淪為粉絲們“自嗨”的產物。因此,僅靠“大IP+流量小生”的組合已不能成為絕對保證收視的不二法門,唯有不斷追求高品質,注重故事和人物的內容生產朝精品化方向發展,才能保證IP影視作品“叫好又叫座”,堅持內容為王的精品化道路是當下IP影視題材選擇與創作中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互聯網與資本的推動下,我國IP影視圈雖是一片繁榮景象,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各大影視公司必須準確把握新的媒介生態環境的特點,分析IP題材的發展趨向,提升文化產品的能量級,實現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共贏,形成良性的產業協同,方能創造一個良好的閑暇文化氛圍和注意力經濟環境。
注釋:
① 尹鴻:《IP轉換興起的原因、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當代電影》,2015年第9期。
② 楊新敏:《IP影視:概念與訴求》,《中國電視》,2016年第3期。
③ 金韶:《影視 IP 的價值評估和開發運營體系探析》,《電視研究》,2017年第3期。
④ 付姍:《周梅森:最高檢邀我寫最大尺度反腐劇》,《新京報》,2017年3月19日A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