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曉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 550001)
民族村寨旅游規劃與開發的思考——以肇興侗寨為例
梁林曉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 550001)
本文詳細闡述了民族村寨肇興侗寨的旅游規劃與開發,肇興侗寨旅游發展的現狀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處,對于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效益,讓當地的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有所改善。
民族村寨;旅游規劃;思考
我國民族村寨旅游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以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象和自然風光為旅游吸引物,體驗異質文化,追求淳樸潔凈,滿足“求新、求異、求樂、求知”心理動機的旅游活動。既屬于民俗旅游范疇,又有鄉村旅游和生態旅游的特征。民族村寨旅游開發模式研究是一個涉及到多學科多層面融合滲透的研究,涉及到旅游學、地理學、生態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在研究中進行了多理論的交叉運用。
旅游區規劃是指為了保護、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旅游區,使其發揮多種功能和作用而進行的各項旅游要素的統籌部署和具體安排。
民族村寨旅游作為旅游市場一個重要的板塊,國內關于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多是就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尋找解決的途徑,從民族村寨旅游發展觀念、產品設計、經營方法、文化維護、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建設策略。國外的研究更為多元,不僅從民族村寨旅游本身的提升進行探討,注重民族文化完整性、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續性等深層次問題的研究同時也更關注村寨居民對于民族村寨旅游的態度及旅游業對他們所帶來的影響。
目前肇興侗寨處于發展時期,相較于其他少數民族村寨開發屬于中等水平,沒有太嚴重的商業化,也沒有對該地區生態環境和少數民族文化造成不可毀滅的狀態,所以該地區旅游規劃和發展有他可以借鑒的地方,但同時也要看到其不足之處。對肇興侗寨旅游開發的研究有助于在肇興侗寨今后進一步發展中合理開發與保護肇興侗寨特有的民族文化吸引力有巨大的作用。同時,也可以為少數民族村寨開發與保護提供一些學術借鑒,豐富少數民族旅游發展的學術研究,為旁邊正在開發的堂安民族村寨開發提供一些借鑒的意義,這是本論文研究的一些意義。
肇興鄉位于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海拔410km,向西北68km到黎平縣城,向西52km到從江縣城,向東南102km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肇興侗寨是肇興鄉政府所在地,現有住戶880余戶,人口3800余人,侗族人口占98%以上,是全國最大的侗寨之一。2003年,貴陽世紀風華公司入駐肇興,從此,肇興侗寨的旅游開始了其艱難的發展歷程。
在肇興侗寨旅游發展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肇興侗寨旅游發展的現狀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處,在規劃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就有:
(1)在景區發展中,充分利用當地建筑和文化特色,當地吊腳樓的特色,改造成民居,設計成精品酒店,另外,在景區門口引進房車作為當地的高端酒店使用,在房車這里的服務人員都是從外面聘請過來的標準化服務,之后培訓當地居民作為后來的就業對象,滿足游客的高標準需要和提高居民就業素質。
(2)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使當地扶貧工作越來越好,在調查中發現,社區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并且精準脫貧到人,從目前統計數據顯示,整個村寨的最低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3)增加就業機會,從調研情況看,在觀光車接待,餐飲業,住宿業和零售業以及表演服務居民都有參與,餐飲服務員由本地居民,月工資可以達到1800-2000元,表演人員都是當地居民,他們工資在2200元左右,收入提高很多,大部分人不需要去外出務工就可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維護了一定的社會治安。
(4)公司主導型模式發展,在肇興侗寨旅游規劃中,采用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對于民族村寨來說政府管理,在肇興侗寨中由鎮政府和管委會共同進行管理,管委會就是由村寨中的德高望重的寨老擔任,因為他們對寨中事務更加熟悉 ,更能保護該地區民族特色。
(5)基礎設施發展良好,作為村寨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村里的衛生狀況改善,道路平坦干凈,房屋得到改善,三廢得到處理,自然環境和居住條件都有很大改善,生活狀態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旅游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對于在肇興侗寨旅游開發中出現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于少數民族村寨旅游的發展來講,都會影響其旅游的發展,同時對當地民族特色文化造成不可逆轉的毀滅,這讓本民族生存的根本或者吸引力喪失。
(1)在發展起初,采取的是政府主導的模式。政府作為投資主體雖然能對市場價格信號作出一定的反應,但由于其自身專業知識的局限性再加上政績的驅使,難免出現旅游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的短視行為,使得旅游發展形成一種“輸血”模式,缺乏“造血”功能。
(2)現在,肇興侗寨采用公司制度經營下,使少數民族文化商業化,在建筑結構層面,雖然新增加的鼓樓,風雨橋外形和原來建筑形態相同,但內部構造發生變化,沒有了原汁原味,使游客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其經濟效益。
(3)在發展的起初階段,采取的是政府主導的模式,缺乏活力。政府主導下的旅游發展模式,其投資主體是各級政府及其官員, 政府作為投資主體雖然能對市場價格信號作出一定的反應,但由于其自身專業知識的局限性再加上政績的驅使,難免出現旅游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的短視行為,忽視市場調節的作用,使得旅游發展形成一種“輸血”模式,缺乏“造血”功能。
(4)社區關系發生變化,由于旅游開發引入資金,社區居民結構發生變化,以前基本上都是世居居民,他們有自己的社會習俗約束力,隨著外來商家的介入,他們鄰里之間的關系發生改變,影響居民原來的鄰里相處模式,居民感知是有變化的。
(5)對于民族風情文化來說,由傳統的文化模式逐漸舞臺化,村民的節慶表演,歌舞表演迎合旅游需求,更商業化,在開發民族文化的時候要開發與保護并存,讓其文化保持原真性。肇興侗寨的傳統歌舞表演也存在這樣的舞臺化的商業發展趨勢。
對于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效益,讓當地的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有所改善。另外,社區居民的參與度也影響肇興的旅游開發,村寨居民生活狀態展示了當地的社區文化,在開發旅游的時候注重社區居民的參與。
最后,在肇興侗寨開發中既要突出經濟效益,又需要在規劃開發過程中注重當地民族特色,保持當地建筑風貌,風土人情,原生態化,更具有吸引力。同時也能使得當地少數民族的風貌一直保持。
大多數旅游景點舉辦的活動都雷同,沒有各自的特色是目前肇興旅游所面臨的問題,應注重景區開發的整體性和獨特性,使整個景區中的各個景點既有內在聯系,又各具特色。肇興旅游的重點是侗族文化與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應該把侗族文化推至極致,讓游客從深層次去理解侗族文化,認同侗族文化。
同時,肇興可以與周邊地區例如廣西桂林、從江岜沙,還有旁邊的堂安侗寨等旅游景區景點進行聯合開發,這樣既避免了重復景點的出現,還能重點打造自己的特色,爭取達到共贏。
[1]羅永常.民族村寨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3,(2):102-107.
[2]羅永常.試論民族村寨旅游的特征與開發原則[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6):3-6.
[3]吳必虎,俞曦.旅游規劃原理[M].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
[4]馬波.現代旅游文化學[M].青島出版社,2001.
[5]劉婷.民族村寨旅游開發模式研究——以從江縣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4):175.
[6]曹端波,劉希磊.民族村寨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模式的轉型[J].經濟問題探索,2008(10):128-132.
[7]單德啟.少數民族村寨貴在保持文化特色[J].中國民族報,2014,(12):19.
Thoughts on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villages--a case study of Zhao-Xing Dong Zhai
Liang Linxiao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1)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national Village Zhao Xing Dong Zhai's tourism plan and the development, there are good aspect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Zhao Xing Dong Zhai, there are also some deficiencies, whi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economic income of the local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Ethnic villages;Tourism planning;Thinking
F592.7
A
1003-2177(2017)09-0023-03
梁林曉(1990—),女,漢族,河南義馬人,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景區規劃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