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強險相關賠償如何認定 (顏梅生,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案例】梁女士給愛車在一家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半個月后,梁女士駕車外出時,遇行人黎某突然闖紅燈,造成車人接觸、黎某受傷的交通事故。事后,保險公司以黎某被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認定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梁女士無需承擔事故責任為由,拒絕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對黎某進行理賠。法院卻支持了黎某要求賠償的請求。
A【說法】保險公司必須理賠。《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也指出:“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即除受害人故意外,交強險并沒有將受害人對事故負全責、部分責任、沒有責任作為理賠與否的條件,只要事故客觀存在,對應保險公司就得理賠。
【案例】呂女士明知愛車已超過保險期限,必須重新投保交強險,卻一直沒有辦理。2016年12月17日,呂女士在行車途中,遇夏某駕駛電動車在前面行駛時突然橫穿公路,導致兩車碰撞、夏某受傷、電動車受損的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認定夏某負事故全部責任,呂女士不承擔事故責任。豈料,夏某因呂女士拒絕賠償而提起訴訟后,法院判決支持了其要求呂女士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1萬元醫療費、11萬元殘疾賠償金、2000元電動車損失的請求。
A【說法】呂女士必須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投保交強險是一項強制性的法定義務,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必須無條件遵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也指出:“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不是同一人,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正因為呂女士違反了自身的法定義務,決定了其對事故的發生雖無過錯,但照樣必須買單。
【案例】李女士曾為愛車在一家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50萬元的商業第三者責任險。2017年1月4日下午,李女士在駕車途中,突然剎車失靈,雖已設法躲避,仍撞傷了六名放學回家的學生。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認定李女士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六名學生違反靠右行駛等交通規則負事故的次要責任。事后,盡管保險公司已在交強險和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限額承擔了相應的理賠責任,卻仍有50余萬元沒有著落,學生家長們遂要求李女士擔責。而李女士認為,自己已經投保,一切損失都與自己無關。
A【說法】李女士必須根據責任大小分擔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定:“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其中在明確賠償順序的同時,也表明在交強險和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限額無法補償損失的情況下,應當按過錯責任來處理。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