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濤, 藺正河, 閆治斌,王 學, 馬世軍, 閆富海, 秦嘉海
(1.河西學院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甘肅 張掖 734000; 2.金塔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2; 3.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甘肅 酒泉 735000)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對灰棕荒漠土的改良效果
朱曉濤1,2, 藺正河1,2, 閆治斌3,王 學3, 馬世軍3, 閆富海3, 秦嘉海1
(1.河西學院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甘肅 張掖 734000; 2.金塔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2; 3.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甘肅 酒泉 735000)
[目的] 進行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配方篩選,研究灰棕荒漠土改良效果和雜交飼用甜高粱經濟效益,解決灰棕荒漠土保水、保肥能力弱,有機質含量低,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的瓶頸問題。[方法] 選擇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的灰棕荒漠土,采用田間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結果] 不同梯度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與灰棕荒漠土孔隙度、團聚體、持水量、有機質、速效氮磷鉀、雜交飼用甜高粱經濟性狀和產量呈正相關關系,與灰棕荒漠土容重和pH值呈負相關關系。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施用傳統化肥比較,灰棕荒漠土容重和pH值分別降低4.10%和8.27%;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總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分別增加3.63%,3.60%,3.67%,3.63%,3.60%和3.67%;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分別增加7.03%,0.37%,0.33%和0.29%;真菌、細菌、放線菌、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別增加121.42%,34.69%,20.00%,61.79%,45.37%,36.00%和63.23%;雜交飼用甜高粱穗粒數、穗粒重、百粒重、產量、施肥利潤和投資效率分別增加6.38%,4.17%,4.42%和4.04%,2 390元/hm2和0.40元/元。[結論] 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有效地改善了甘肅省河西走廊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質,提高了持水量和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 灰棕荒漠土; 改良效果
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分布在甘肅河西走廊的2.36×107hm2的灰棕荒漠土被農戶開墾后種植各種農作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土層薄,黏粒少,沙粒多,保水能力弱,有機質、速效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鋅鉬含量低,缺素的生理性病害經常發生,作物產量低而不穩。近年來,有關土壤改良劑的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吳淑芳等[1]使用聚丙烯酸、脲醛樹脂和聚乙烯醇3 種改良劑后,土壤容重均有下降。汪德水等[2]在土壤中施用瀝青乳劑和PAM后,減少了土面水分蒸發,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郭和蓉等[3-4]在土壤中施用營養型土壤改良劑后,活化了酸性土壤中的磷和鉀,提高了養分利用率。周恩湘等[5]在濱海鹽化潮土上施用沸石后,提高了土壤的鹽基交換能力,使土壤中可溶性鹽分減少,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增大。王志玉等[6]施用土壤改良劑(MDM)后,水稻單株鮮重和干重分別高于對照120.30%和112.38%。秦嘉海等[7]施用土壤改良劑(PAM)后,玉米鮮物質質量比對照提高了24%。經調查河西走廊家畜糞便等改性糠醛渣總量為6.0×105t,經室內化驗分析,改性糠醛渣含有機質36%,全氮 0.61%,全磷0.36%,全鉀 1.18%,重金屬元素Hg,Cd,Cr,Pb含量均小于GB8172-87規定的農用有機廢棄物控制含量標準[8]。目前改性糠醛渣用于家庭燃料、直接還田的占總資源量的30%,剩余的4.00×105t的改性糠醛渣對環境造成了污染。為了促進糠醛渣資源的循環和增值,本文擬以改性糠醛渣[9-10]、高粱專用肥、生物菌肥[11-12]為原料,合成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進行田間驗證試驗,以便對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的改良效果做出確切的評價。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1—2016年在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上壩鄉光輝村進行,試驗地海拔高度1 455 m,經度98°40′169″,北緯39°34′590″,年均溫7.50 ℃,年均降水量82 mm,年均蒸發量2 500 mm,無霜期150 d;土壤類型是灰棕荒漠土,0—20 cm土層含有機質18.36 g/kg,堿解氮55.34 mg/kg,速效磷6.71 mg/kg,速效鉀140.36 mg/kg,有效硼0.43 mg/kg,有效錳6.71 mg/kg,有效銅1.43 mg/kg,有效鋅0.46 mg/kg,有效鐵4.50 mg/kg,有效鉬0.11 mg/kg,可溶性鹽1.79 mg/kg,pH值8.24,容重1.42 g/cm3,總孔隙度46.42%,土壤質地為沙壤質土,前茬作物是制種玉米。
1.1.2 參試材料 改性糠醛渣,在糠醛渣中加入4%的碳酸氫銨,將pH值調整到6.00~6.50,經室內化驗分析,含有機質74%,腐殖酸11.63%,全氮0.61%,全磷0.36%,全鉀1.18%,pH值為6.04~6.50,粒徑0.05~1 mm,甘肅共享化工有限公司產品[13];尿素,粒徑2~3 mm,含N 46%,甘肅劉家峽化工廠產品;磷酸二銨,粒徑2~5 mm,含N 18%,P2O546%,云南云天化國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硫酸鉀,含K2O 50%,粒徑為2~3 mm,湖北興銀河化工有限公司產品;硫酸鋅,含Zn 23%,粒徑1~2 mm,甘肅劉家峽化工廠產品;生物菌肥,有效活菌數≥20億個/g,山東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高粱專用肥(自主研發),將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硫酸鋅重量比按0.41∶0.10∶0.47∶0.02混合,含N 20.66%;含P2O54.60%,K2O 23.50%,Zn 0.46%;雜交飼用甜高粱品系為LZ-1A×140263-3,由甘肅省農科院選育。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處理
(1)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配方篩選。2011—2012年4月24日選擇改性糠醛渣、高粱專用肥和生物菌肥為3個因素,每個因素設計3個水平,按正交表L9(34)設計9個處理[14](表1)。雜交飼用甜高粱收獲后計算出因素間效應值(R)和各因素不同水平的T值,確定因素間最佳組合,組成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配方。

表1 L9(33)正交試驗設計與分析
注:括號內數據為試驗施用量(kg/hm2); 括號外數據為正交試驗編碼值。
(2)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改良效果研究。
①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最佳施用量研究。2013—2014年4月24日根據試驗一篩選的配方,將改性糠醛渣、高粱專用肥、生物菌肥風干重量比按0.4478∶0.4478∶0.1044合成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經室內測定,含有機質34.03%,N 8.53%,P2O52.22%,K2O11.04 %,Zn0.21%。將合成的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設計為0.00(CK)0.75,1.50,2.25,3.00,3.75,4.50 t/hm2這7個處理,以處理1為對照(CK,每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
②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對比試驗。2015—2016年4月24日,在純N,P2O5,K2O投入量相等的條件下(純N 0.26 t/hm2+P2O50.07 t/hm2+K2O 0.33 t/hm2),試驗共設計3個處理:處理1,對照(不施任何肥料);處理2,施用傳統化肥(尿素0.51t/hm2+磷酸二銨0.15t/hm2+硫酸鉀0.66 t/hm2);處理3,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3.00 t/hm2)。每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
1.2.2 田間種植方法 田間試驗小區面積為32 m2(8 m×4 m),小區四周筑埂,埂寬30 cm,高35 cm,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磷酸二銨、硫酸鉀在播種前施入20 cm土層做底肥,尿素分別在高粱拔節期和抽穗期結合灌水追施,追肥方法為條施。2011—2016每年的4月24日播種,播種深度2~3 cm,父母本行比為2∶8,株距15 cm,行距45 cm,先播不育系,不育系發芽后播種第1期保持系,第1期保持系發芽后播種第2期保持系,分別在高粱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灌漿期各灌水1次,每個試驗小區灌水量相等。
1.2.3 測定項目與方法 高粱收獲時測定農藝性狀和經濟性狀,每個試驗小區單獨收獲,將小區產量折合成公頃產量進行統計分析。高粱收獲后分別在試驗小區內按對角線布置5個樣品采集點,采集0—20 cm耕作層土樣5 kg,用四分法帶回1 kg混合土樣室內風干化驗分析(容重、團聚體用環刀取原狀土)。土壤容重采用環刀法測定;孔隙度采用計算法求得;>0.25 mm團聚體測定采用干篩法(具體方法是:采集長10 cm,寬10 cm,厚度20 cm的土柱,剝離受采樣刀具影響的土柱邊面,放在飯盒內運回室內,沿土壤的自然結構將原狀土剝成小土塊,并剔去粗根和小石塊,土樣攤平風干15 d,稱取100g風干土5份,放置在孔徑0.25 mm的土篩中,人工篩1 min后,采用天平稱取>0.25 mm團聚體質量,每個樣品重復6次,取平均數);堿解氮采用擴散法;速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采用火焰光度計法;pH值采用5∶1水土比浸提,用pH-2F數字pH計測定;微生物數量采用稀釋平板法[15];脲酶測定采用靛酚比色法;蔗糖酶測定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磷酸酶測定采用磷酸苯二鈉比色法;過氧化氫酶測定采用滴定法;多酚氧化酶測定采用碘量滴定法[16]總持水量=(面積×總孔隙度×土層深度);毛管持水量=(面積×毛管孔隙度×土層深度);非毛管持水量=(面積×非毛管孔隙度×土層深度)[17];際產量=(后一個處理產量-前一個處理產量);邊際產值=(邊際產量×產品價格);邊際施用量=(后一個處理施用量-前一個處理施用量);邊際成本=(邊際施用量×肥料價格) ;邊際利潤=(邊際產值-邊際成本)[18]。
1.2.4 數據處理方法 差異顯著性采用DPS 10.0統計軟件分析,多重比較,LSR檢驗法。依據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計算公式x0=〔(Px/Py)-b〕/2c求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x0)[19-20];依據肥料效應回歸方程式y=a+bx-cx2,求得雜交飼用甜高粱理論產量(y)[21]。
2.1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配方篩選
連續定點試驗2 a后,于2012年9月28日高粱收獲后測定數據經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因素間的效應(R)是B>A>C,說明影響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的因素依次是:高粱專用肥(2.98)>改性糠醛渣(1.56)>生物菌肥(0.47)(表1)。比較各因素不同水平的T值,可以看出,TA3>TA2>TA1,說明隨著改性糠醛渣施用量梯度的增加,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在增加;TB2>TB3>TB1,說明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隨高粱專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高粱專用肥施用量超過1 350 kg/hm2后,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又隨高粱專用肥施用量的梯度的增大而降低。TC2>TC3>TC1,說明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隨生物菌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大而增加,但生物菌肥施用量超過300 kg/hm2后,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又隨生物菌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大而降低。從各因素的T值可以看出,因素間最佳組合是:A3B2C2,(即改性糠醛渣1 350 kg/hm2,高粱專用肥1 350 kg/hm2,生物菌肥300 kg/hm2,將改性糠醛渣、高粱專用肥、生物菌肥重量比按0.450 0∶0.450 0∶0.100 0混合得到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
2.2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對灰棕荒漠土改良效果和雜交飼用甜高粱經濟效益的影響
連續定點試驗2 a后,于2014年9月28日高粱收獲后采集耕作層0—20 cm土樣測定結果可以看出,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灰棕荒漠土容重在遞減,孔隙度在遞增(表2)。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4.50 t/hm2,與對照比較,容重降低了13.38%,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別增加了15.42%,15.43%,和14.89%,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經相關性分析,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與灰棕荒漠土容重之間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與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分別為-0.980 9,0.980 5,0.980 3和0.975 3。
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灰棕荒漠土pH值在遞減,團聚體和CEC在遞增(表2)。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4.50 t/hm2,與對照比較,pH值降低了5.46%,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團聚體和CEC分別增加了42.83%,和29.39%,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經相關性分析,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與灰棕荒漠土pH值之間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團聚體和CEC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分別為-0.980 9,0.982 7和0.913 7。

表2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對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質的影響
注:同列數據大寫字母不同表示LSR0.01水平差異顯著;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LSR0.05水平差異顯著。下同。
經相關性分析,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與總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3),相關系數(R)分別為0.980 5,0.980 3,0.975 3,0.925 0,0.813 5,0.719 0和0.884 6。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4.50 t/hm2,與對照比較,總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分別增加了15.42%, 15.43%,14.89%,20.13%,75.71%,83.91%和27.44%,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
2016年9月28日高粱收獲后測定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可知,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與雜交飼用甜高粱株高、莖粗、地上部分干重、根系干重、穗粒數、穗粒重和百粒重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4),相關系數(R)分別為0.905 0,0.795 0,0.856 2,0.817 9,0.991 3,0.976 1和0.849 7。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4.50 t/hm2,與CK比較,株高、莖粗、地上部分干重、根系干重、穗粒數、穗粒重和百粒重分別增加了15.12%,43.63%,24.68%,34.17%,14.63%,26.91%和10.73%,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

表3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對灰棕荒漠土持水量及有機質和速效養分的影響

表4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對雜交飼用甜高粱農藝性狀和經濟性狀的影響
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雜交飼用甜高粱邊際產量由最初的110.00 kg/hm2,遞減到30.00 kg/hm2。從經濟效益變化來看,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邊際利潤由最初的1 595元/hm2,遞減到-405元/hm2。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在3.00 t/hm2的基礎上,再繼續增加施用量,邊際利潤出現負值(表5)。由此可見,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適宜施用量為3.00 t/hm2。
將表5不同劑量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與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間的關系采用回歸方程
y=a+bx+cx2擬合,得到下列方程:
y=2.440+0.188 1x-0.020 8x2
(1)
對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測驗的結果表明回歸方程擬合良好。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價格(Px)為1 540元/t, 2013—2014年雜交飼用甜高粱種子市場平均售價(Py)為25 000元/t,將(Px),(Py),回歸方程的系數b和c,代入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計算公式x0=〔(Px/Py)-b〕/2c,求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經濟效益最佳施用量(x0)為3.04 t/hm2,將x0代入(1)式,求得雜交飼用甜高粱理論產量(y)為2.82 t/hm2(表5)。

表5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對雜交飼用甜高粱經濟效益的影響
注:價格(元/t):尿素2 000;磷二4 000;硫酸鉀2 200;硫酸鋅4 000;改性糠醛渣120;生物菌肥4 000;高粱專用肥2 334(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硫酸鋅重量比按0.410 0∶0.100 0∶0.470 0∶0.020 0混合);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1 540(將改性糠醛渣、高粱專用肥、生物菌肥重量比按0.450 0∶0.450 0∶0.100 0混合);2013—2014年雜交飼用甜高粱種子市場平均售價25 000;雜交飼用甜高粱種植株數148 148株/hm2(行距0.45 m×0.15 m)。
2.3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對灰棕荒漠土改良效果和雜交飼用甜高粱效益的影響對比
連續定點試驗2 a后,于2016年9月28日高粱收獲時測定結果可知,不同處理灰棕荒漠土容重和pH值由小到大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表6)。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和對照比較,容重分別降低4.10%和4.92%,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容重降低0.79%,差異不顯著(p>0.05)。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和對照比較,pH值分別降低8.27%和8.49%,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pH值降低0.23%,差異不顯著(p>0.05)。
不同處理灰棕荒漠土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團聚體由大到小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表6)。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別增加3.63%,3.60%和3.67%,與對照比較,分別增加4.39%,4.38%和4.40%,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別增加0.74%,0.76%和0.70%,差異不顯著(p>0.05)。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和對照比較,>0.25 mm團聚體分別增加17.66%和18.64%,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0.25 mm團聚體增加0.83%,差異不顯著(p>0.05)。
不同處理灰棕荒漠土總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由大到小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表6)。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總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分別增加3.63%,3.60%和3.67%,與對照比較,分別增加4.39%,4.39%和4.40%,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總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分別增加0.74%,0.76%和0.70%,差異不顯著(p>0.05)。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和傳統化肥對灰棕荒漠土有機質和速效氮磷鉀由大到小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表6)。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和對照比較,有機質分別增加7.03%和7.2%,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有機質增加0.16%,差異不顯著(p>0.05)。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堿解氮和速效磷分別增加0.37%和0.33%,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比較,分別增加66.23%和87.42%,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堿解氮和速效磷分別增加65.61%和86.81%,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和對照比較,速效鉀分別增加0.29%和0.34%,差異不顯著(p>0.05),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速效鉀增加0.05%,差異不顯著(p>0.05)。

表6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和傳統化肥對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質及有機質和速效養分的影響
不同處理灰棕荒漠土微生物和酶活性由大到小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表7)。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真菌、細菌和放線菌分別增加121.42%,34.69%和20.00%,與對照比較,分別增加125.45%,36.08%和23.29%,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真菌、細菌和放線菌分別增加1.82%,1.03%和2.74%,差異不顯著(p>0.05)。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別增加61.79%,45.37%,36.00%和63.23%,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對照比較,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別增加63.02%,70.65%,70.00%和65.6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脲酶和磷酸酶分別增加17.39%和25.00%,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別增加0.75%和1.49%,差異不顯著(p>0.05)。

表7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對灰棕荒漠土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響
2016年9月28日雜交飼用高粱收獲時測定結果可知,不同處理雜交飼用甜高粱農藝性狀和經濟性狀由大到小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表8)。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株高、莖粗、地上部分干重和根系干重分別增加6.39%,5.87%,5.26%和4.19%,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與對照比較,分別增加20.59%,40.18%,41.23%和31.56%,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 )。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株高、莖粗、地上部分干重和根系干重分別增加13.36%,33.04%,14.86%和26.28%,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穗粒數、穗粒重、百粒重和產量分別增加6.38%,4.17%,4.42%和4.04%,差異達顯著(p<0.05);與對照比較,分別增加26.88%,21.21%,16.83%和23.58%,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施用傳統化肥與對照比較,穗粒數、穗粒重、百粒重和產量分別增加19.27%,16.40%,11.88%和18.7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表8)。
不同處理雜交飼用甜高粱增產值、施肥利潤由大到小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表8)。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比較,增產值、施肥利潤和投資效率分別增加2 750元/hm2,2 390元/hm2和0.40元/元 。

表8 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與傳統化肥對飼用高粱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灰棕荒漠土容重降低,總孔隙度增大,究其原因是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中的糠醛渣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后使板結的灰棕荒漠土疏松了,因而增大了孔隙度,降低了容重。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后團聚體在增加,究其原因是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中的糠醛渣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了腐殖質,腐殖質中的功能團解離后帶負電荷[22],吸附了河西灰棕荒漠土中的Ca2+,Ca2+是一種膠結物質,促進了灰棕荒漠土團聚體的形成。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灰棕荒漠土持水量在增加,分析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是是糠醛渣在灰棕荒漠土中合成腐殖質,腐殖質的最大吸水量可以超過500%,對保持灰棕荒漠土水分具有重要的意義[23]。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灰棕荒漠土有機質在梯增,究其原因是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因而提升了灰棕荒漠土有機質含量。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灰棕荒漠土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在增加,究其原因是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含有氮磷鉀,因而提高了灰棕荒漠土速效養分含量。隨著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灰棕荒漠土pH值在下降,其原因是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中的糠醛渣是一種酸性廢棄物,因而降低了灰棕荒漠土酸堿度。
研究結果表明,影響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的因素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為:高粱專用肥>改性糠醛渣>生物菌肥。因素間最佳組合是:改性糠醛渣(0.450 0)∶高粱專用肥(0.450 0)∶生物菌肥(0.100 0)。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不同梯度施用量與灰棕荒漠土孔隙度、團聚體、持水量、有機質、速效氮磷鉀、雜交飼用甜高粱經濟性狀和產量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灰棕荒漠土容重和pH值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施用量與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間的肥料效應回歸方程式為y=2.4400+0.1881x-0.0208x2。不同處理灰棕荒漠土容重和pH值由小到大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孔隙度、團聚體、持水量、有機質、速效氮磷鉀、微生物、酶活性、雜交飼用甜高粱農藝性狀、經濟性狀和產量由大到小的變化順序依次為: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傳統化肥>對照。在甘肅河西走廊的灰棕荒漠土上施用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提高了土壤持水量和雜交飼用甜高粱產量,促進了糠醛渣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增值。
[1] 吳淑芳,吳普特,馮浩.高分子聚合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03,23(1):42-45.
[2] 汪德水,張美榮,典雄.乳化瀝青作為土壤結構改良劑改土保水增產的研究[J].石油瀝青,1990(3):21-24.
[3] 郭和蓉,陳瓊賢,鄭少玲,等.營養型土壤改良劑對酸性土壤中磷的活化及玉米吸磷的影響[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25(1):29-32.
[4] 郭和蓉,陳瓊賢,鄭少玲,等.營養型土壤改良劑對酸性土壤中鉀的調節及玉米吸鉀量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4(2):20-22.
[5] 周恩湘,姜淳,霍習良,等.沸石改良濱海鹽化潮土的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1991(1):14-18.
[6] 王志玉,劉作新.土壤改良劑MDM對草甸堿土和水稻生長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4,22(2):31-34.
[7] 秦嘉海,陳廣全.改性糠醛渣混合基質在番茄無土栽培中的應用[J].中國蔬菜1997(4):13-15.
[8] 陳世和.城市垃圾堆肥原理與工藝[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52-68.
[9] 秦嘉海,張春年.改性糠醛渣的改土增產效應[J].土壤通報,1994,25(5):237-238.
[10] 廖宗文.工業廢物的農用資源化:理論、技術和實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26-28.
[11] 葛均青,于賢昌,王竹紅.微生物肥料效應及其應用展望[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3,11(3):87-88.
[12] 高樹清,王炳華,徐靜,等.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生產中發酵菌劑的選擇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4):7251-7253.
[13] 秦嘉海,金自學,劉金榮.含鉀有機廢棄物改性糠醛渣改良效果研究[J].土壤通報,2007,38(4):705-708.
[14] 明道緒.田間試驗與統計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85-188.
[15]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灰棕荒漠土理化分析[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110-218.
[16] 關松蔭.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61-66.
[17] 中國土壤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灰棕荒漠土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106-208.
[18 ] 浙江農業大學.植物營養與肥料[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8:268-269.
[19] 陳倫壽,李仁崗.農田施肥原理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3:185-186.
[20] 陜西省農林學校.灰棕荒漠土肥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227-228.
[21] 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166-170.
[22] 陜西省農林學校.灰棕荒漠土肥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7:26-27.
[23] 陸欣.灰棕荒漠土肥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50-52.
ImprovementEffectsofOrganicNutrition-FunctionalSoilConditionersonGreyBrownDesertSoil
ZHU Xiaotao1,2, LIN Zhenghe1,2, YAN Zhibin3,WANG Xue3, MA Shijun3, YAN Fuhai2, QIN Jiahai1
(1.CollegeofAgricultureandBiologyTechnology,HexiUniversity,Zhangye,Gansu734000,China; 2.ExtensionCentreofAgriculturalTechnologyinJintaCounty,Jiuquan,Gansu735000,China; 3.GansuDunhuangSeedIndustryCo.Ltd,Jiuquan,Gansu735000,China)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selection of organic nutrition-functional soil conditioner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hybrid feeding sweet sorghum from application of it, in order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grey brown desert soil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weak water and fertilizer retention, low organic content and the successive low and unsustainable crop yield. [Methods] The ash brown desert soil in Suzhou District,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Results] The amount of organic nutrition-functional soil condition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dices of porosity, aggregate, water holding,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economic benefits and yield of hybrid feeding sweet sorghum, whil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bulk density and pH value. Soil bulk density and pH value decreased 4.10% and 8.27%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fertilizer. Total porosity, capillary porosity, non-capillary porosity, total water holding, capillary porosit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non-capillary porosit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increased by 3.63%,3.60%,3.67%,3.63%,3.60% and 3.67%, respectively;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creased by 7.03%, 0.37%,0.33% and 0.29%; fungi, bacteria, actinomyces, sucrose, phosphat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increased by 121.42%, 34.69%, 20.00%, 61.79%, 45.37%, 36.00% and 63.23%, respectively. The grains per spike, grains weight, hundred-grain weight, yield, fertilizer profits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creased by 6.38%, 4.17%, 4.42%, 4.04%, 2 390 yuan/hm2and 0.40 yuan/yua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grey brow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nutrition-functional soil conditioners in the Hexi Corridor of Gansu Province, and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hybrid feeding sweet sorghum yield increased as well.
organicnutritionfunctionalsoilconditioners;greybrowndesertsoil;improvedeffects.
A
1000-288X(2017)05-0276-08
S156.2
文獻參數: 朱曉濤, 藺正河, 閆治斌, 等.有機營養功能型土壤改良劑對灰棕荒漠土的改良效果[J].水土保持通報,2017,37(5):276-283.
10.13961/j.cnki.stbctb.2017.05.047; Zhu Xiaotao, Lin Zhenghe, Yan Zhibin, et al. Improvement effects of organic nutrition-functional soil conditioners on grey brown desert soil[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7,37(5):276-283.DOI:10.13961/j.cnki.stbctb.2017.05.047
2017-03-25
2017-04-08
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高梁高效制種及加工生產技術研究”(2015GS05915)
朱曉濤(1966—),男(漢族),甘肅省金塔縣人,學士,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改良與培肥研究。E-mail:qinjiahai123@163.com。
閆治斌(1968—),男(漢族),甘肅省酒泉市人,碩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土壤改良與培肥研究。E-mail:qinjiahai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