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獲悉,我國地質資料已進入數字化管理時代,館藏數字化地質資料共計49.9萬檔1497萬件,數字化率超過99%,實現了紙質地質資料向數字地質資料的歷史性跨越,并且我國地質資料數字化程度已經超過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
實現數字化后,網絡服務成為最主要的服務方式,館藏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了遠程服務、綜合分析和信息共享,資料搜索查閱變得更容易,為查閱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隨著時間推移和使用次數增多,紙質地質資料會出現字跡模糊、紙張變脆和破損等問題,歷史最長的已有百年之久,有的已無法提供查閱服務。通過技術手段對這類地質資料數字化后,延長了館藏珍貴地質資料的保管和使用壽命,搶救了一批非常珍貴的地質資料。
此外,數字化地質資料更便于綜合分析、資料編研和挖掘資料潛力的特性更增加了服務產品的豐富性。目前,已經開發了全國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等各類數據庫服務產品、京津冀一體化和雄安新區建設等專題服務產品、1∶5萬區域地質圖等系列公開版服務產品,同時開展的有針對性的定制服務,更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和保障民生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