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與快速發展時期,公共事件的輿情傳播相對活躍,并具有沖突多發的特點。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以“雙微”(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逐漸凸顯,公共事件的網絡輿情危機己成為不可忽視的研究領域。本文通過分析“雙微”時代遼寧省各級政府面對的挑戰以及目前的舉措,提出未來應積極建立的應急舉措與機制。
關鍵字:“雙微”網絡輿情監管與疏導
“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是在各種公共事件發生后,人民群眾通過網絡手段對政府應對措施以及由公共事件引發的社會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態度、意見甚至情緒的總和。近五年來遼寧省各城市發生了多起因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監管與疏導不到位導致的突發性公眾事件發生,給本省的社會和諧與安全生產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如何積極應對“雙微”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構建風清氣正的網上與現實環境,是遼寧省政府應該注意的重要問題。
一、“雙微”時代遼寧省各級政府處理公共事件面臨的挑戰
1.“雙微”時代信息發布的復雜性給政府形象塑造帶來挑戰
“雙微”時代微博、微信甚至成了信息發布的首要平臺,政府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發布者,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并可以選擇接受來自不同平臺的信息,人與人之間的思維差異性增強,網絡輿論呈現多元性。當普通民眾和政府均能發聲,網絡輿論甚至成為社會輿論的主力時,政府的公信力就會受到挑戰,政府的正能量會被網絡的負能量挑戰,一個無心之失就可能引發無法想象的災難。
2.“雙微”時代信息發布的草根性給社會安全穩定帶來挑戰
“雙微”時代人人可做信息發布者,信息發布的草根性顯而易見,誘發社會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利用網絡進行犯罪的通常兩種手段,一種是直接犯罪,例如網絡傳銷、網絡詐騙等等,另一種是間接犯罪,即將網絡作為犯罪的手段,例如網絡散布反動信息,暴恐思想等。遼寧省流動人口基數大,網絡犯罪率大幅度攀升,據統計,遼寧省公安廳2016年6月查出全省較大規模網絡犯罪23起,可見草根性引發的網絡犯罪率攀升是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3.“雙微”時代信息傳播的即時性給政府公共事件危機應對帶來挑戰
微信、微博傳播速度極快,一分鐘甚至近百萬條信息,這種即時性既能使公共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得到應對也容易成為公共安全的潛在風險和矛盾激發點,由于傳播迅速,個別現象也可能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激發社會矛盾。例如,2016年大連某區流傳學校周邊城管暴打大學生的視頻,據查證為不法分子偽造,但在當時引發該區某高校大學生群體聚集事件。
二、遼寧省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監管與疏導的重要性與現狀
1.遼寧省需要和諧理性的網絡輿論環境助力全省經濟、社會與文化建設。
遼寧省作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緊抓時代機遇大力進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各級政府大刀闊斧的實施經濟與社會改革措施,一方面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切實的收益,大幅度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一些沒有做好信息公開的舉措也使人民群眾對政府產生了誤解,導致了輿論安全隱患。《2016年中國法治發展報告》分析各省份政府網絡輿情處理壓力,認定遼寧省輿情應對與疏導的機制不夠完善,壓力巨大程度在全國排進前10。由此可見,我省在全民合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公共事件的輿情疏導與應對,要監控與管理好“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多傾聽群眾心聲,減少網上負面情緒對安全生產與穩定的影響,最終營造科學理性的網絡輿論環境為“和諧遼寧”的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2.民眾對公共事件輿情危機的知情需求與政府的信息公開程度不符
由于我省處在東三省的最南端,經濟社會發展優于東北其他兩省,加之我省毗鄰日本、韓國,多方文化對遼寧人有著廣泛的影響,遼寧人對各類信息需求巨大,特別是近年來每有公共事件,異域網絡平臺、別有用心的網絡大V的曲解使廣大群眾更加渴望對公共事件政府的解讀和應對舉措。然而,差強人意的是,大部分政府政務平臺應對公共事件輿情的速度緩慢,信息公開的程度不夠。2015年大連市新港輸油管爆炸起火事件,從事件開始有大V在網絡發聲到網絡負面情緒爆發最終導致大連部分地區民眾小規模聚集抗議,政府官方微信、微博均未作出回應,只是在現實社會中對聚眾民眾進行了疏導。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8月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催化裝置發生火災事故。個別網民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造謠傳謠,產生惡劣影響。警方連夜查處謠言信息發布者并第一時間發布調查結果化危機于無形。
3.遼寧省現有的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應對機制建設欠佳
2009年,遼寧省政府發布了《遼寧省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急與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對應急預案的整體框架有了明晰的框架但是沒有具體的措施。目前,遼寧省各級政府的網絡輿情監管與疏導機制建設與廣大群眾的期待有較大差距。2016年遼寧省政府轉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結合該通知,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輿情危機應對,健全機制,并將網絡輿情危機化解水平納入政府政務考核體系適時進行督查。
三、“雙微”時代遼寧省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監管與疏導的應對建議
1.確定以政府主導的輿情引導體系
大部分網民愿意接受權威,有說服力的信息,政府在公共事件發生時應第一時間應對,發布主流權威信息把控社會輿論,圍繞該事件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權威媒體上組織專家論證,解惑,以避免不實輿論在網上擴散。政府還應該充分發揮官微、官博的作用,加強對以上傳播載體建設,使其成為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與紐帶。
2.建立網絡輿情監測機制,全面掌握輿情動態
所謂網絡輿情預警是指“從危機事件的征兆出現到危機開始造成可感知的損失這段時間內,化解和應對危機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動。”對公共事件的輿情管理當務之急是建立對網絡輿情信息特別是負面信息的24小時監測,這樣才能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各級政府應建立完善的輿情監控部門,配備專門人員,24小時對網絡輿情進行監管并定期分析、研判上報主管部門,以便出現突發事件時政府能第一時間進行應對。
3.建立全面的網絡輿情應急機制,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當公共事件形成網絡輿情時,政府應當具有第一時間進行回應的能力,能夠有專門的新聞發言人或權威人員發聲,傳播正面言論與群眾平等透明對話。所以全省各級政府均應建立完善網絡信息發布制度,在危險言論剛露出苗頭時就將謠言止于公開。還應建立網絡輿情應急聯動機制,各相關部門定期通報監控到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如輿情突然爆發,各相關部門能夠抽調專門人力、物力排解危機。
總之,“雙微”時代給遼寧省各級各地政府公共事件輿情監管與疏導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遼寧省地方政府的輿情監管與應對還存在缺乏相應的傳播與應對技巧,利用新的信息方式引導輿情的手段不夠成熟等問題,下一步應該因地制宜、創新策略,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簡介:孫茜(1982———)女,遼寧大連人,大連大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大眾傳播學;本課題基金項目:2017年度遼寧省經濟與社會發展立項課題“雙微”時代遼寧省公共事件網絡輿情危機管理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7lslktgn—017);2014年度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新形勢下遼寧省地方政府網絡監管與疏導研究———以大連市為例”(項目編號:L14BZZ002)
參考資料:
1.劉建明.基礎輿論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6).
2.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3.祝華新,單學剛,胡江春:2016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社會藍皮書.
4.龔俊鵬.地方政府網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4)
5.雷險平.我國政府網站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