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據新華社電,位于山東建筑大學校園內的火車餐廳近日在社交網絡上“走紅”。不少網友對“退役”的綠皮火車“變身”餐廳感到新奇,同時也紛紛對這一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的形式“點贊”。
按照鐵路部門的規定,火車車廂在投入使用25年后須進行強制報廢。事實上,這些退役火車雖然不能滿足安全運行需要,但車況大都依然良好。以往,退役火車一般是被切割后直接賣作廢鐵,這無疑是一種資源的嚴重浪費。如今,山東建筑大學把退役火車改造成餐廳,實現變廢為寶,讓人眼前一亮。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綠皮車是中國鐵路客車的標準涂裝,綠皮車采用深綠色車身,低廉的票價,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是農民工、低收入者出行的首選。隨著鐵路大提速,綠皮車逐步被淘汰,代之以速度更高、設施更先進的空調客車,如今,干線上已很難見到綠皮車。但是,許多人對于綠皮車都有著揮之不去的情愫,看到那抹熟悉的綠色,就勾起心底深處的記憶,想起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綠皮火車變身餐廳,是走心的情懷營銷,能夠喚起和激起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誘導消費者心靈上的共鳴。
當然,山東建筑大學并非第一個把火車改造成餐廳的。類似案例,此前在全國多地都有。該校火車餐廳之所以走紅,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把文化融入其中,能夠讓人們近距離感受鐵路文化。每節車廂里設有膠濟鐵路百年印記、詹天佑與京張鐵路等主題圖片展,讓火車餐廳保留著厚重的歷史感。餐廳周邊也被改造得充滿鐵路元素,火車站房、站臺、鐵軌、站牌等附屬設施應有盡有,還專門建有一處鐵路建筑陳列館??梢哉f,這里的火車餐廳已不僅僅是吃飯的地方,更是一處工業遺產旅游景點,這種理念值得借鑒。
工業遺產游源自英國,是一種從工業考古、工業遺產的保護而發展起來的旅游形式。在廢棄的工業舊址上,通過保護性再利用原有的工業機器、生產設備、廠房建筑等,幫助人們了解工業文明,激發懷舊心情。作為工業革命的搖籃,英國18世紀的煤礦、鐵礦,古老的運河,廢棄的工廠等工業遺跡,已成為旅游手冊上常見的旅游路線。德國西部的魯爾區,曾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工業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魯爾區開始出現逆工業化趨勢,大批工廠破產、倒閉、外遷。德國政府充分發掘工業遺產的再利用價值,將倒閉的工廠廠區改造成為充滿文化、教育氛圍的博物館、科研院所、藝術場館等,魯爾區的華麗轉身讓世界驚艷。
眼下,我國正處在大變革時代,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許多城市都要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形成大量的工業遺產。這些工業遺產中往往蘊含著濃厚的歷史色彩,具有保留價值。同時,工業遺產與旅游、餐飲等休閑業態的結合,也將成為現代化城市中的別樣景觀。各地不妨多借鑒退役火車變“網紅餐廳”的創意,加以因勢利導,合理開發,讓工業遺產重新煥發生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