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
“再工業化”促再次起飛
二戰后的幾十年,工業曾經奠定了香港的經濟基礎。低端的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生產了大量產品,銷往歐美,香港整體社會累積的第一桶金即從中得來,香港首富李嘉誠亦是如此。1950年,他在香港以7000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生產塑膠玩具和家庭用品,經出口洋行銷往歐美。最初10年間,他每星期都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踏入1960年代,他才轉型投資房地產。
上世紀80年代初,大陸改革開放給外資提供大量優惠,香港工業轉向內地設廠,利用內地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把生產線遷移過去。隨著中國工業崛起,中國制造風行世界,香港工業逐漸式微。
如今,是否可以再現幾十年前香港工業的風光,通過“再工業化”為香港經濟增添活力?
去年11月,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2016年“香港青年工業家獎暨杰出工業家獎頒獎典禮”,他在致辭中表示,工業一直是香港經濟的重要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經濟增長。香港的“再工業化”可以引領香港經濟再次起飛,促進金融、物流和專業服務等多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對香港的未來意義重大。
設委員會統籌香港科創發展
今年2月22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17/18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創新、科技發展與“再工業化”委員會,統籌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以及香港“再工業化”的進程。
該預算案指出,隨著經濟結構轉變,制造業對香港經濟貢獻的比重,從2006年占本地生產總值2.7%,下降至2015年的1.2%。
陳茂波認為,創新和科技可以驅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適合香港的高端制造業。他說,政府將斥資82億港元建先進制造業中心及數據技術中心,并全力支持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協助工業升級及轉型,向高增值生產邁進。政府已委托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設立“知創空間”,推動將科技創意轉化為工業設計或產品,以培育香港的初創文化及支持“再工業化”。
為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建立一個全新的“快速支付系統”,提供一個無間斷運作的跨銀行實時支付轉賬平臺。特區政府鼓勵企業善用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的測試環境,為市場帶來更多應用新科技的產品和服務。
年輕一代成為未來科技希望
對于港府的計劃,香港工業總會歡迎預算案推動“再工業化”。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鄭文聰期望,新成立的委員會能涵蓋土地供應、人才培訓、跨界別合作等范疇。
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文效忠說,近年科學園發揮龍頭作用,協助國際機構來港發展,帶動香港科創氣氛。他相信,這些外國科研公司進駐后,會吸引愈來愈多人投入科研行業;不過,講到成熟科研市場,他預計仍需八至十年的時間。
香港政府也推出了院校中游研發計劃,資助研發產品投入市場。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介紹,緣于工廠每日都有數以萬計的貨品需要搬運,有位中大博士生研發機械人運輸車。傳統做法是在工廠畫好指定路線,運輸車才可運輸,而這位博士生通過在運輸車底部安裝遙感器,運輸車便可自行辨別路線,毋須劃定路線,省時省力。該項目已在深圳建立生產基地,投入生產。
可以說,“再工業化”可帶動香港高學歷、高技能人士就業,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香港創新科技署近兩三年,在6間大專院校,每年花費400萬元,資助掌握先進技術的學生創業,香港中文大學每年有約10個項目獲資助。
香港科技園、數碼港亦成為青年創業的孵化基地,幫助初創企業擴充市場。香港科學園耗資44億港元的擴建項目,去年11月也舉行了動土儀式,將在園區內增建兩座科研大樓,預期在2020年落成,屆時將為園區增逾20%的科研辦公室空間,支持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生態圈持續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希望,未來數年將目前科學園內的創業社群擴增一倍,以吸引更多海外科技企業前來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