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一、我們研究初高中銜接的主要原因:
高一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水平進入了從經驗主導向理論型占主導轉變的關鍵期, 期間抽象思維發展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 其它學習能力均已與成年人相差無幾。在生理上來說,可以稱之為成年人了。進入高一的學生,在心理上正處于脫離父母的時期,有不少心理學家把它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 他們具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熱衷于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 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的社會看法都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他們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有邏輯的說服力。
高一年級也是一個成績的分水嶺, 一部分學生進入高中學習以后, 就開始感覺學習的壓力與緊迫感,開始奮發學習, 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自己終于從中考的壓力當中解脫出來了, 高考又遙不可及, 可以適當的放松一下, 由于學習態度的不同, 會導致學習成績的分布不均勻。
高一年級學科科目增多, 知識跨度加大, 學習能力轉化難度大, 測試頻率加大等。學生特別是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這些科目上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甚至出現不及格的現象,很多學生感覺老師講課速度快,只能勉強聽懂,但是下課不會做題,或者一做就錯。因此,在高一年級,初中階段打下的知識、習慣和方法和基礎尤為重要。 由于高一年級學習了 50%以上的新知識, 如果此時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那么到了高二,學生將會連課堂上老師講的課程聽不懂,這也是為什么部分學生到高二會產生輟學的想法。
那么怎樣讓孩子在新高一年級很好的完成銜接, 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度顯得尤為重要。
二、我們學校目前高一新生的現狀:
1、高一年級學生學習問題匯總
(1)高一學生通常會在數學、物理、英語這三科遇到困難。
(2)習慣初中的學習方法,學習沒有計劃性,沒有預習復習和錯題整理的習慣,沒有定期總結和整理的習慣。
(3)由于初中時沒有為高中做好準備,學習效率不高,時間久了理科的思維會變慢,影響各科的學習。
(4)在各科目上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數學和物理兩科目經常是上課都能聽懂,但是到實際做題時沒有思路。原因是上課只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了,沒有真正吸收和理解,尤其是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老師手把手的教學生實際分析和做題的思路。
2、 高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1)學習中遇到問題通常不會立即重視。
(2)另外一類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會有些迷茫不知該如何是好。
(3)部分住校學生習慣了沒有父母的管理和約束,比較有主見,生活和學習愿意自己做主。
(4)青春期的學生有些叛逆和敏感。
(5)教學方法的不適應。初到高一新集體,面對一個個新教師,他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態度,都使我們不由自主地在心的天平上與我們初中的教師相衡量;
(6)學習任務、學習方法的不適應。隨著目標的轉移,相應地學習任務也增加了許多,同學們可能都感覺到現在比初三時還要累, 幾乎天天都在做作業仍做不完許多資料, 嚴重感到壓力太大。
三、初高中銜接的難點:
“數學難學” 是高中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 一些在初中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 甚至在中考中數學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經過高中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數學成績卻呈下降趨勢。我省普通高中已經全面進入新課程的實施階段, 高中迎來的課改首屆學生也正是初中課改的第一批學生。 這種初高中不對接的問題就更為突出。 這也是廣大數學教師十分關心的問題。 如何銜接初高中數學教學, 使之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降低學生上臺階的難度 ,讓學生從初中自然過度到高中的學習 ,使學生知識與能力銜接自如。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下面就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上的一些思考談談自己的看法:
開展過新課程標準實驗教學的教師 (即教過這屆高一的教師) 都有一個這樣的感覺: 這屆學生比任何歷屆學生基礎都要差,在教學中,我們都覺得現在的學生怎么說啥也不知道,感覺在初中對學生的訓練還不夠。學生要來的“隨意”,更“會說”,課堂氣氛很活躍,運算動不動就按計算器,心算, 口算,筆算的能力相當差,下面就將課改首屆學生的特點與往屆學生從課堂氣氛、運算能力、動手能力、心理素質四個方面做一下對比。 已期對今后大家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學生的特點提供一點幫助。
教學中的有喜有憂:
一喜:老師認為學生不應該掌握的知識學生卻掌握了.這屆學生的應用意識強,具有很好的數學建模能力.他們的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交流和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由普遍提高。在初中就學過幾何體的三視圖(正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等,增加了平移、旋轉變換,重點強調過待定系數法求函數解析式,一直滲透通過觀察、歸納、猜想找規律,因此學生的空間觀念、幾何變換的能力比歷屆學生要強得多.另外學生在概率統計方面也有了較好得基礎,學生已掌握列舉法(包括列表、畫樹枝圖)計算簡單事件發生得概率.
一憂:教師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學生卻沒有掌握.知識上有很多斷點,作為高中學習數學的儲備知識不足。例外還有這屆學生的計算能力,特別是心算、口算、筆算能力是歷屆學生中“最差的”。而動筆解題能力相對較弱。從這樣的困惑中我們發現必須要進行初高中銜接。新課程使我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教學目標的變化、教材的變化、 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變化, 讓我們不能再單純把注意力放在高中的知識體系、 內容變化上,也不能再吃老底, 片面地以為我們上初中時學什么, 現在初中生也學什么。 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在初中所掌握的知識方法、所具有的能力水平、所形成的習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