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行
當前的中小學學生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不斷日益更新、交替變化,教師教學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專業知識培養、素質培養成為了現在熱門的課題。如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是眾多教師必須思考的命題。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中小學生素能培養、自主化教學方面淺談自己幾點認識。
一、發揮好教師課堂主導作用,為自主化教育做好基礎
每一堂課,教師作為主導者,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效率和質量,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再則由于小學生受年齡和心理發展的限制,他們的學習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教師作必要的指導。
教師的提前備課一定要把工作做實、做牢,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用哪種方式、達到怎么樣的效果一定要把握好。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教法,把教材知識固有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認知順序有機的統一起來,設計合理的科學的過程。在教材使用上要自主,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局限于教材。同時教材本身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憾,如果僅僅局限于教材、照本宣讀,甚至被束縛住手腳,勢必會造成因教材提供感性材料有限,而使學生對知識難以理解、掌握;或因知識跨度過大,形成空檔而造成遷移困難,增大學習的難度。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新形勢下,學生自主地開展數學學習是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當前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自制能力差,社會經驗以及對學習價值的認知都不足,通常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主動學習數學的意愿基本沒有被調動出來。因此,要能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通過新穎的導入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導入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意愿,引導其自主地開展學習,這是關鍵的開頭。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探索新的導入方法,用新穎的導入把學生吸引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
(二)啟發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數學而言,其運用過程就是遇到問題,然后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啟發教學法,一是適應了人的思維情態,對引發人的主動思維是非常有效的,二是適應了數學的實踐本質特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更多地選擇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就是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嘗試著去解決。啟發式教學能有效將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來,促使他們在自主的狀態下開展數學學習。
(三)將數學學習生活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和現實意義,這樣就能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轉化,從而成功地將學生帶入自主學習的情境中。如講圓形的時候,就給學生拿出一個皮球,讓學生感受,學生的學習情感就產生了變化,他們對計算數學題的抵觸情緒沒有了,換來的是學習的熱情。
三、不斷強化學生思維發散,多角度思考問題
(一)創設具有活動性的情景。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要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耳、口等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問題情景中學習,不僅解決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創設富有探索性的情景。數學教學過程是探索的過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發現,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后,教師創設學生去春游的情景,每班學生代表舉著各班人數的牌子,1班28人,2班34人,3班40人,4班27人,5班34人,6班42人,每輛車最多能坐70人,哪兩個班坐在一輛車最合適?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動手、討論,使問題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更有主動性。
(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學生的親自操作、體驗和感知有利于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進而上升為理論認識。教師要盡量多地提供給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提供豐富材料,使他們親身體驗成功與失敗、探索問題和尋求結論。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
比如在教學“奇數除以偶數”時,教學時可以舉例:1÷3,讓學生自己討論、探究,學生想出好多方法:
1÷3=2÷6=1/3
1÷3=(1/5×5)÷(6÷2)= 1/3
1÷3=(3/5×5/3)÷(1×3)= 1/3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提高課堂有效性
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
(一)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肢體動作中的樹立指母、微笑、點頭等來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課后,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支持的話,并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不要只注意個別的學生。
(二)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對教學而言,師生關系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
總之,課堂教學自主化是素能培養的基本要求,其實質就是教師、學生在教學中要高度配合、自主,各自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充分利用課堂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為的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實施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每個地方在教學中都要不斷的總結、思考、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