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
摘 要:無論是古代作品還是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皆有關(guān)于“雪”抑或“梅”的篇章,比如《詩經(jīng)小雅》中《采薇》的末章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雖意思簡單,它卻引領(lǐng)了最古老的浪漫,至今傳唱不衰。再如郁達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郁先生單獨拿出一段專門寫雪,而引用的詩詞麗句著實為文章增色不少。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要勤梳理,勤總結(jié),我們無法代替弟子們上考場,但卻可以為弟子鋪磚墊瓦,帶其踏雪尋梅。
關(guān)鍵詞:踏雪 尋梅 覓佳音
(一)踏雪篇
“雪”,是純潔的天使,浪漫的化身,詩意的寫照,每逢洋洋灑灑飄滿大地,我們總愛問學生知道哪些關(guān)于雪的詩句,學生搖頭晃腦,說的天花亂墜,亂七八糟。不妨為他們做個總結(jié),梳理一番,學生獲得提高,教師享受欣慰,何樂而不為?
樂雪賞心,無限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白居易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唐·盧綸《塞下曲》
窗外正風雪,擁爐開酒缸。何如釣船雨,篷底睡秋江。唐·杜牧《獨酌》
“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樓鑰《謝林景思和韻》 ;
傷雪鐘情,霧里花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南北朝·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
商山風雪壯,游子衣裳單。四望失道路,百憂攢肺肝。唐·孟郊《商州客舍》
鐘陵風雪夜將深,坐對寒江獨苦吟。流落天涯誰見問,少卿應(yīng)識子卿心。唐·韋莊《鐘陵夜闌作》
“雪花似掌難遮眼,風力如刀不斷愁。”清·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雪降人間風景無限,觀者作詩各懷心事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飛墜。”(李白《清平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白居易《村雪夜坐》)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唐·高駢《對雪》)
“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zhuǎn),凝階似花積。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南朝·梁吳均《詠雪》)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lián)句》)
雪花一體抒情意,人情合一表心跡
岑參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張義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樓》:恰當歲日紛紛落,天寶瑤花助物華。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lián)句》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
“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唐·呂巖《劍畫此詩于襄陽雪中》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元·華幼武《春雪》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蘇軾《和田國博喜雪》
“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棧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瑞葉飛來麥已青,更煩膏雨發(fā)欣榮。”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玉階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滿落花。”
“漫蹤江野,蝶舞飛揚一片白。”
“寒波踏歌,浪舒瀟灑一江止。”
“雪樹銀花,燃燒紅唇一瓣怒。”
“江山多嬌,嵌綴冬月一輪俏。”
(二)尋梅篇
“梅”在古詩人眼中是堅強不屈的象征,是高潔孤傲的化身,更是正義和理性的標識。寫梅的篇章,或孤獨清高,懷才不遇,或孤芳自賞,顧影自憐。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也愛梅,他以前所未有的格調(diào)和時代精神,為梅花創(chuàng)造一種空靈淡遠而又熱烈絢美的意境,有《卜算子·詠梅》為證,“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正是今日踏雪尋梅的目的。
踏雪尋梅何處去?
“霜梅先拆嶺頭枝,萬卉千花凍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風雪苦相欺。”唐·李九齡《寒梅詞》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梅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映春臺。”唐·齊己《早梅》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唐·蕭綱《雪里覓梅花》
寒梅傲世覓佳音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李商隱《憶梅》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之—)梅花絕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之二)同上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之三)皆為陸游所作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憶梅。”唐·庾信《梅花》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shù)花開。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唐·蔣維翰《梅花》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唐·林和靖《山園小梅》
“雪”與“梅”,這實在是人間中兩個大美的意象,古往今來的詩句數(shù)不勝數(shù),小女年少愚笨,且做此梳理,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