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 謝娜娜
摘 要:近些年來,在傳播媒介體系中,以數字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而來的數字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對人們生活、學習、思維具有重要影響,人們生活必不可缺的內容。現如今,人們正走向數字時代,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和傳媒設計的融合、延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對傳媒設計教學要求也隨之提高,必須構建新教學模式,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以培養出能夠立足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的傳媒設計人才。
關鍵詞:數字媒體 傳媒設計
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人們進入了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逐漸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數字媒體為人們互相溝通,提供了豐富表現形式、傳播載體,人們溝通方式出現明顯變化。在現代傳媒設計領域中,數字媒體技術促進了傳媒設計發展,對現代傳媒設計教學要求也隨之提高,必須構建新教學模式,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以培養出能夠立足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的傳媒設計人才。
一、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無線通訊、計算機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融合和普及,促使數字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并逐漸成為主流,為人民創造海量信息、高速交流的平臺,在我國各行業領域,均得到廣泛運用,以驚人速度,對人們生活、學習、思維產生重大影響,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目前,人們正走向數字時代,新興數字家電和傳統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是利用傳統網線、無線數字通訊等技術,和互聯網絡相連接,通過這些終端這杯,將聲音、文字、圖像等信息,快速高效傳遞給用戶,進而創造更為人性化、快捷化、互動化的交流平臺。現階段,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屬于便攜式數碼設備,受到人們追棒,用戶通過這些數碼設備產品,可隨時隨地獲取自身所需資源,不管是信息查詢、娛樂休閑和日常辦公,均可通過視聽效果展現,表達方式更為直觀明了,極富人性化,在獲取所需信息同時,也能滿足人們感官需求。
隨著載體變化,是由單一媒體逐漸向多媒體延伸、跨越,未來甚至會產生交互式廣告,確保用戶更為直觀了解,可直接體驗商品,需要設計人員掌握更多科學知識,涉及到傳統傳媒設計的某些知識層面,能夠對不同知識交叉運用、融合。所以,社會需求推動了專業教學逐漸改革,以滿足未來發展需求。
二、數字媒體背景下的傳媒設計教學
隨著計算機硬件不斷普及、發展,為傳統傳媒設計提供更多便捷條件,拓展了設計師創新思維。對于傳媒設計的革新,是傳媒、科技的溝通橋梁。處于這個階段,傳媒教學體系也必須革新。目前,數字媒體技術廣泛運用,所產生的視覺表現形式、手段更為新穎,更富有創造力、想象力。在未來,可能產生交互式廣告等設計方式,為傳媒設計發展提供了更廣闊、更創新的發展思路和空間,數字媒體技術與傳媒設計的榮惡化,對傳媒設計教學要求也隨之提高,在數字媒體領域,傳媒設計人才不僅需要掌握各類設計學科知識,還需掌握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
首先,傳媒設計教學現狀。筆者所在的傳媒設計本科專業,因開設時間較短,在學校辦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問題,一直都在不斷改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逐漸完善,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化和商業化環境,院校一直提倡教學、實踐相結合,主張技術、傳媒的特色教學模式。對于傳媒設計教學,為了防止出現重傳媒而輕技術問題,在校內教學時,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加強專業設計軟件學習、訓練。同時,通過舉辦設計交流和設計比賽等活動,充分發揮校外實習基地、實驗室等資源,開展設計實戰訓練,以提升學生傳媒設計能力。另外,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通過選拔優秀教師,選派教師到名校的專業進修,或到廣告公司的實踐,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保證教師隊伍專業教學能力、知識水平,和社會需求相接軌,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培養人才,不定期邀請企業設計師開展授課和講座,加強知識技術交流,提高人才競爭力。但是,在數字媒體背景下,對傳媒設計要求隨之提高,這種教學探索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得到解決。
其次,在數字媒體背景下,傳媒設計教學的探索。在未來,人們期望交互式體驗,未來適應未來設計市場需求,必須實現數字媒體技術和傳媒設計的有機融合。但是,在當前教學體系中,各院系作為教學單位,各單位的合作、聯系較少。即使是傳媒設計專業學生,開設有傳媒設計的基礎課程和計算機課程,然而均是淺接觸,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現代傳媒設計教學中,必須加強校企互補和交叉學科融合,通過產學研教學模式,促使傳媒設計教學呈現信息化和數字化特色,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術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未來傳媒設計,是通過數字媒體技術,轉化虛擬數字信息,通過網絡形式表現。在數字媒體背景下,對信息化和數字化要求隨之提高,各高校必須積極探索新型傳媒設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各種優勢,實現特色互補教學。可以說,數字媒體技術和傳媒設計的有機融合,是傳媒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華亦雄,徐聰.數字媒體技術泛化背景下構成課的應變與改革[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3):133-135.
[2] 唐甜.數字媒體背景下的傳媒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15,(6):80-80.
[3] 毛文.數字媒體藝術特性與人才培養方向[J].教育觀察(上旬),2014,(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