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濤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國家對于工礦廢棄地的開墾越來越重視,由于目前許多廢棄地時間比較長,形成的各種原因比較復雜,并且土地不確定因素較多,這些特點就對于工礦廢棄地的開墾增加了許多難度。本篇文章通過整合復墾前、中、后不同階段以及不同部門的各項數據,對于監測地點的小數據集進行確立,除此之外通過檢測開墾地區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周圍環境,為工礦廢棄地復墾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礎。通過實際的測量調查,我們發現,這種跟蹤監測方案十分有利于工礦廢棄地復墾的正常開展,可以指導工礦廢棄地復墾的管理和質量提升工作。
關鍵詞:土地復墾 土地利用廢棄地 工礦多源數據 地統計學 監測方案
一、多源數據整合下的工礦廢棄地復墾后土地跟蹤監測方案制定方法
工礦廢棄地一般指的是由于工廠的活動受損的國土空間,如果可以將這類空間得到有利的開墾,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現階段的工礦廢棄地來說,這些廢棄地形眾多,而且形成原因比較復雜,這些原因就導致了工礦廢棄地再進行復墾后土地監測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土地監測。
首先我們可以收集篩選并走和工礦廢棄地復墾的不同階段,運用高分遙感影像對我國的復墾單元和復墾措施進行核實,保證工廠廢棄地可以正常地復墾。其次相關部門應該進行采樣數據的實際調查,保證具體數據質量的準確性。最后才用統計學原理將多為的分形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為土地的復墾創造有利的條件。
在進行土地復墾設計圖規劃當中,可以借助相應的開墾軟件,根據復墾的質量和地形來生成土地質量要素的專題圖。并且在對土壤環境質量測評過程當中,應該特別注意點對點和同時這兩個關鍵詞,點對點指的是農作物和土狼的樣品應該來自同一點位,而同時則指的是在采集土壤樣品的同時,應該采集生長在該樣點的系列農產品。土地環境質量測評應該以實際為準。
二、跟蹤監測內容的確定
1.監測點空間布局的合理性評價
在進行工礦廢棄地復墾的監測點空間布局合理評價時,首先應該進行監測點距離合理性的評價。在函數的變成范圍之內樣點的距離越小,它們的相似性就越大,也就是說空間的相關性越大。其次要進行監測點空間布局的合理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以莫蘭指數為評價基礎,監測點或者單元進行逐步合并,保證廢棄地復墾過程中的監測點空間合理布局評價可以正常進行。
三、實證研究
1.市政區基本概況
在本次實驗調查研究當中,我們選取了西南區某歷史遺留的廢棄地進行研究,這類硫磺礦采的工程始于我國19世紀50年代,該地之前主要從事硫磺礦的開采和冶煉工作,經過幾十余年的開采和冶煉硫磺,該地區的工業廢渣堆積如山,并且整個生態環境十分的惡劣。通過實際復墾工地的質量測評工作,我們發現了,該地區土壤當中的有毒物質含量很多,并且環境十分惡劣。我們參考了相關工礦廢棄地復墾土地跟蹤測量的相關文獻,結合地區的實際特征,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該地區已有的數據,確保分析結果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2.時政區跟蹤監測單元劃分和測量點的確定
首先,我們利用工礦廢棄地復墾的相關計算進行土地質量指標的統計,通過分析研究實際的測量數據,對現有的變異系數進行了綜合平頂,并且最后我們發現測量指標均屬于中等變異性,隨著變異系數越高,土地的變異程度就會越大。
3.監測指標最小數據集與監測手段
本篇文章在進行測量指標最小數據集的制作過程當中,主要通過計算的變化幅度來表中監測指標的易變性,通過計算平均值點位超標率和單項污染指數等相關數據,對土壤的污染物和污染指數進行了主要的計算和總結。
通過相關計算我們發現,環境指標中銅、鎳、鎘等元素的污染指數較高,最高接近于1,點位的超標率也都在35%以上。就一般比較富饒的土地來講土壤中的有機質和全氮含量比較豐富,并且這兩類物質是判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在實際的監測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將這些指標列入到監測指標之內。本篇文章所研究的工礦廢棄地復墾土攘跟蹤監測方案就以速效鉀作為監測最小數據集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判斷這一物質在土壤中的含量判斷整個土壤的肥力。
4.跟蹤監測方案合理性驗證評價
通過監測方案獲取實際的監測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到,本次所有監測指標的平均變異系數為85.2%,通過計算,我們發現工廠廢棄地的實驗區約設置了51個監測點,這一數據和監測方案的制定方法尤為相近。
除此之外,通過采用GS+10計算方法,保證了殘差和達到最小值,除此之外,對布設的監測點進行距離測量,按照周邊的五個監測點鄰域范圍進行估算,發現這些范圍均不超過500米,以上的所有總體指標均沒有超過空間的相關性范圍,因此我們發現本篇文章提出的監測點據的方案是符合實際需求的。
四、討論
本篇文章通過利用3s技術和地統計學的相關理論知識,結合工礦廢棄地復墾具體特征,提出了較為全面的測量方案,保證測量最小數據集的確定。這一類監測手段通過檢測工礦廢棄地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實際環境,提出了比較規范的應對措施。實證研究表明,工礦廢棄地復墾土地跟蹤監測方式的監測點數量和監測點的空間分布比較均勻,符合實證區跟蹤監測方案的實際需求。
通過調查西南地區的某歷史遺留硫磺礦區,發現工礦廢棄地復墾土地跟蹤監測技術的監測方案具有普適性,并且由于監測對象質量和時間的不斷演變,此種監測方案更具時效性,能夠滿足當代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在后續的幾年里,對硫磺礦區的選廢棄地復墾項目進行了實際的追蹤調查,我們發現采用本文提出的跟蹤檢測方案制定優化方法可以使得開墾結果都更加的完善。
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工礦廢棄地進行二次開墾的技術越來越完善。并且根據實際調查我們也發現,工礦廢棄地復墾土地跟蹤監測方案可以有效并且客觀的監測復墾土地質量的演變過程,根據土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開墾,符合我國當今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蘇全龍,周生路,易昊旻,等.幾種區域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的比較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16,(4).
[2] 李建波,王衛華.溫室土壤含水率與導熱率空間分布及相關性[J].農業工程學報,2016,(19).
[3] 陳懷滿.耕地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中點對點土壤-農產品同時采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