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琿
愛德華八世退位真相
——“不愛江山愛美人”只是個幌子
●孫琿
愛德華八世繼位不到一年,便宣布退位,因為他想要迎娶心愛的女人沃利斯·辛普森,而這個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公民不為英國王室所接受。在愛情面前,愛德華八世毅然決然地選擇“愛美人不愛江山”。長期以來,他“愛情至上”的英雄主義作風被世人傳為美談,然而隨著史料的披露,人們開始意識到,“情圣”很可能只是一個幌子。
1931年1月,威爾士王子,也就是后來的愛德華八世和喬治王子常常待在萊斯特郡的伯勒園獵狐。就是在這里,他邂逅了患重感冒的沃利斯·辛普森。
根據(jù)沃利斯的回憶,午餐時她坐在愛德華旁邊,雖然一開始誠惶誠恐,但到上甜點的時候,沃利斯感覺他是“我見過的最有魅力的人之一”。
沃利斯·辛普森原名貝西·沃利斯·沃菲爾德,1896年6月19日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沃利斯早年喪父,母親不得不依靠娘家的接濟,盡管姨媽出錢讓沃利斯上私立學校,但是對貧窮的恐懼還是深深影響了沃利斯的性格。
她的長相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骨架偏大,但直率的作風和信手拈來的俏皮話讓她有種不同于常人的魅力。
遇到愛德華王子之前,她結過兩次婚。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歐內斯特·辛普森,通過歐內斯特姐姐的關系,辛普森夫婦認識了女子爵塞爾瑪·富內斯,她是威爾士王子當時的情婦。正是在富內斯的鄉(xiāng)村別墅里,沃利斯第一次在正式場合見到愛德華。
1931年4月的一次雞尾酒會上,沃利斯再次見到了剛出訪南美歸來的威爾士王子,沃利斯經過王子身邊時聽到他小聲說“所有女人在燈光下都很可怕”。后來在另外一場派對中,王子稱贊沃利斯的禮服,沃利斯回敬道:“但是陛下,你不是說我們都很可怕嗎?”
沃利斯不拘一格的說話風格如一陣清風讓愛德華耳目一新,他成了辛普森家的常客,由此開啟了一段曠世戀曲。
一直以來,英國皇室都有和歐洲大陸王族聯(lián)姻的傳統(tǒng)。最操心威爾士王子婚事的人居然是當時剛剛當選德國元首的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希望為英王的繼承人找一個出身高貴的日耳曼女子,以婚姻串聯(lián)起歐洲最強大的兩股力量,重現(xiàn)哈布斯堡和漢諾威王朝的榮光。
自1933年當選元首以來,鼓勵歐洲貴族和德國貴族通婚是希特勒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一環(huán)。希特勒將目光投向了威爾士王子和弗里德里克公主,后者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獨女維多利亞·露易絲女大公的女兒,芳齡十七。
1934年,希特勒派出特使馮·里賓特洛甫向女大公夫婦提出這一建議,被女大公以二人年齡差距懸殊為由拒絕。盡管希特勒將威爾士王子帶入納粹政權勢力范圍的首次嘗試以失敗告終,但這只是后來納粹一系列招徠行動的序曲。
20世紀30年代初,許多德國貴族活躍在英國上流交際圈中,這并非偶然,而是希特勒處心積慮的安排。
在德國國內,希特勒通過籠絡德國貴族來安撫大眾對其集權政府的不安情緒,他試圖讓大眾看到傳統(tǒng)統(tǒng)治階級對新政權的信心;在德國以外的歐洲國家,這些加入了納粹黨的德國貴族負責說服對納粹黨持懷疑態(tài)度的皇室貴胄,德國并不會發(fā)生本質性的變化。
威爾士王子和喬治王子就是納粹重點籠絡的對象,他們在德國使館等場所享用著奢華的晚宴和派對。
沃利斯來到倫敦后很快進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她最密切的朋友是埃默洛爾德·庫納德夫人,庫納德夫人喜歡歌劇和詩歌,崇拜希特勒,她的夜間沙龍匯聚了當時最炙手可熱的政客和外交官。
1935年6月,希特勒特使馮·里賓特洛甫在倫敦格羅夫納廣場做客時,庫納德夫人極盡獻媚之能事:“親愛的大使,請告訴我們,為什么希特勒先生不喜歡猶太人?”
庫納德夫人是個十足的保守派,相信希特勒對德國而言是“好事”。
在納粹初掌政權的歲月里,歐洲許多觀察家以為希特勒會遵守和平的原則,尊重其他國家的領土主權。盡管逃離德國的猶太人講述了許多納粹政權進行種族迫害的極端事例,卻沒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視。
庫納德夫人迷上了馮·里賓特洛甫,當時的觀察家這樣說道:“傳聞說威爾士王子受到了庫納德夫人的影響,有親納粹的傾向。”
姓名中有貴族封號的馮·里賓特洛甫其實出身平民,他娶了德國的富家女安娜·亨可,用錢買了個貴族身份。雖然出身不高貴,但里賓特洛甫熟練地掌握多種外語,還是一個頗有天賦的小提琴演奏家,網球也打得一級棒,因此受到了希特勒的青睞。
希特勒派他前往英國刺探情報,看看“英國上流社會對德國政局的看法是什么”。此后里賓特洛甫開始頻繁前往英國,結交希特勒的潛在支持者。
1934年11月,里賓特洛甫在倫敦會見了斯蒂芬妮公主、納粹支持者羅瑟米爾勛爵和當?shù)貓髽I(yè)大亨,和前外交大臣奧斯丁·張伯倫、劇作家蕭伯納、坎特伯雷大主教戈登·朗共進晚餐。
幾個月后,他受德國駐英國大使馮·赫氏的邀請,在后者舉辦的派對上第一次見到了威爾士王子和辛普森夫人。
在里賓特洛甫發(fā)給希特勒的電報中他說:“畢竟,王子是半個德國人。”盡管有一戰(zhàn)的齟齬在前,但能說一口流利德語的威爾士王子對德國還是保留著一份不可磨滅的感情。
威爾士王子不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啟蒙得自祖父愛德華七世,在他親德反蘇的朦朧意識之下其實潛藏著威權的暗影,他不排斥獨裁君主的理念。
他一度認為英國境內的“黑衫黨”(右翼組織)運動是件“好事”,而且經常和英國法西斯聯(lián)盟領袖奧斯瓦爾德·莫斯利同時出現(xiàn)在辛普森夫婦家中。莫斯利在一次籌款活動中甚至借用了威爾士王子的名號,他告訴支持者們威爾士王子支持法西斯主義的事業(yè)。
愛德華王子和當時歐洲同階層的許多人一樣不喜歡猶太人。在伊麗莎白二世成為英國女王之前,白金漢宮內部的重要職位絕不會任命猶太人和天主教徒擔任。但是沒有證據(jù)表明他曾支持納粹大屠殺的政策。
在愛德華看來,所謂的猶太人問題是希特勒和德國的問題,英國不應該干涉德國內政。他甚至有“獨裁者如今很流行,英國也許也應該搞一個”的言論。
里賓特洛甫向威爾士王子提議,為了增強英德之間的合作,應該組織參加過一戰(zhàn)的英國老兵前往德國探訪德國老兵,以愈合戰(zhàn)爭帶來的傷痛。他的真實目的是模糊戰(zhàn)勝國和戰(zhàn)敗國的區(qū)別,逐漸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
不明其意圖的王子對這一建議表示支持,1935年6月,他在倫敦的阿爾伯特廳對英國皇家軍團的前團員們發(fā)表講話,提議派遣一批團員前往德國訪問,“深化英德友誼,我覺得沒有比退伍軍人更適合做這件事的團體了”。
德國欣然采納了這一提議,在德國城市紐倫堡的一次20萬人集會上,赫曼·戈林稱威爾士王子是“德國的前哨兵”。
英國的第一批訪德老兵受到了凱旋英雄般的待遇,德方甚至安排他們去參觀達豪集中營,由集中營的看守假扮犯人,真正的犯人則被藏在地下室里。此后,英國還派了多批老兵前往德國訪問。
喬治五世得知愛德華的行徑后,召他前往白金漢宮,斥責道:“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摻和政治,尤其是外交事務。”
愛德華不僅給了納粹政權宣傳的素材,還惹怒了法國并影響到英德海軍條約的簽署。即使是最不聰明的人也能看出王子遭到心懷叵測之人的利用,德國駐英國大使賓漢姆稱他為“德國主義者”。
1930年1月20日,喬治五世病逝,威爾士王子繼承大統(tǒng)成為愛德華八世。1936年3月7日,喬治五世尚且尸骨未寒,希特勒就公然違反了《凡爾賽條約》,授意德國軍隊開進萊茵河非軍事化地區(qū)。
見英法兩國都沒有反應,希特勒終于脫下了羊皮,釋放出內心的狼群。如今看來,英法若及時采取行動阻止德國撕毀條約,或許能扼制希特勒的野心,聯(lián)合所有反德力量制裁德國。但愛德華八世“命令”首相鮑德溫不許干涉德國內政,甚至以退位相要挾。
希特勒松了一口氣,承認進軍萊茵河非軍事化地區(qū)之后的48個小時是他一生中“最驚心動魄”的時光。
進軍萊茵河奠定了德國外交政策的模型——侵占其他地區(qū)或者國家,用虛假的承諾拖延時間,迫使主要大國實施綏靖政策。
接下來的幾年,希特勒一步步貫徹“不流血的勝利”方針,撕毀《凡爾賽和約》,重新占領薩爾地區(qū),重建軍備,收回萊茵河,聯(lián)合奧地利,將蘇臺德地區(qū)納入納粹的版圖。
納粹德國即將在歐洲掀起新的血雨腥風,愛德華八世在政治上極其不成熟的表現(xiàn)將使得英國在可能很快爆發(fā)的戰(zhàn)爭中處于不利位置,英國政府不得不做出選擇。
愛德華八世感受到的壓力來自兩方面:賦予沃利斯·辛普森“王后”頭銜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自己親納粹的政治取向和英國國王這一身份的二元對立。兩股壓力都讓他在溫莎王朝的寶座上如坐針氈。
1936年12月11日,愛德華八世在溫莎城堡中通過無線電向全國發(fā)表了退位演說,“你們都知道我選擇退位的原因,我希望你們能理解,我已經做出了決定,我也不會忘記我的國家和英帝國。請你們相信我,如果沒有我愛的女人在身邊給予我?guī)椭椭С郑也豢赡軗撈饑踹@份沉重的職責,所以我選擇放棄王位。”
退位之后,愛德華八世成了溫莎公爵。1937年6月3日,溫莎公爵和沃利斯·辛普森在法國盧瓦爾河畔的坎德莊園城堡舉行了小型婚禮。
1937年10月,溫莎公爵夫婦訪問德國,受到希特勒的接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兩人都是納粹德國的忠實“盟友”,在多個場合公開表達對納粹的支持和欽佩。
戰(zhàn)后,英國王室極力掩蓋了這段不光彩的歷史,溫莎公爵夫婦得以繼續(xù)漫游世界,直到1972年5月28日,溫莎公爵在巴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