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晨曦 梁玲
一目了然 一塵不染
——來自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卷煙廠的報道
文 / 晨曦 梁玲

編者按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系列工作部署指引下,經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審查并報主管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就在2017年6月1日,我國第一部引領各地區、各行業設備管理工作的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標準《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終于誕生了.
火熱的標準化攻堅現場,正是我國設備管理工作在新時代的一個重要"圖景". 9月20日,2017中國設備管理大會暨第十五屆全國TnPM大會在山東濟南召開,并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標準化戰略助推大國裝備升級"的大會主題.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長王金祥在大會上強調指出,要逐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設備管理標準體系,增強中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會議還宣布了貫徹實施《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團體標準的16家先行先試示范單位名單.這必將為全國設備管理現代化事業的發展,進一步指明前進方向.
為此,本刊從即日起刊發系列文章,從多角度關注各地區、各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在標準化攻堅中承擔的獨特的示范作用.期待更多的設備工作者和各界人士、專家、學者,聚焦我國設備裝備現代化的標準事業主題,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新時代發展的壯麗進程同頻共振、與時俱進.
濟南卷煙廠始建于1928年,是煙草行業年產量超過100萬箱的主要生產廠之一,還是全國4家定點雪茄煙生產廠之一,具備年產120萬箱卷煙的生產能力."十二五"期間,累計生產卷煙532萬箱、雪茄煙4878萬支,實現銷售收入552億元、稅金325億元,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山東省質量獎等榮譽稱號.1996年,企業被評為煙草行業設備管理一級企業.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濟南卷煙廠完成了歷史上兩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易地遷建工程.每次搬遷后,企業的基礎管理、技術裝備和設備管理的水平都得到了飛躍發展,企業走上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快車道.精細化管理、精益化管理迅速成為扎實推進設備管理上水平的著力點和出發點,濟南卷煙廠從此跨入"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工廠之列.濟南卷煙廠作為煙草工業企業的典范,代表煙草行業參加了中國設備管理協會《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的編寫,并被推選為16家首批示范單位之一.

編輯點評:
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濟南卷煙廠積累了豐富的設備管理實踐經驗,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設備管理新方法,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化設備管理模式.
特別是濟南卷煙廠不斷積累提升的 "四個保證"連鎖體系、"三個清潔"、"進口設備終生不大修"的維修模式、"903811"系統管理工程等設備管理經驗,不僅對促進企業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發揮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而且也在行業內引起了很大反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濟南卷煙廠出色的設備管理經驗,得益于幾代濟煙人的集體智慧,得益于多年的企業文化積淀,更得益于企業一把手及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濟煙人這種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使生產效益不斷增加,生產質量精益求精,也使這個近百年的煙企煥發出朝氣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一塵不染、一目了然".記者一行在花園般的濟南卷煙廠調研采訪時,印象最深的,便是在這8個字的烘托下所呈現出的井然有序的"精益"和"智慧".
今年6月1日,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推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濟南卷煙廠作為煙草工業企業唯一代表,參加了《設備管理體系 要求》的編寫,因其獨具特色的設備管理經驗,該廠被推選為16家首批示范單位之一.
"我們要在兩年內培育5個國家級工匠,在精益管理的前提下,讓濟煙一切在線,把濟煙打造成為煙草行業兩化融合的標桿企業."濟南卷煙廠廠長孟慶華滿懷期待地表示.
鏡頭聚焦
運輸帶有"紗窗",為了不藏灰塵,操作平臺和步梯全部是鏤空的……濟南卷煙廠的3條制絲生產線、33臺套卷包設備,全部被置身于"一塵不染、一目了然"的車間里.該廠設備管理的精益程度,時常令前來參觀取經的人們豎起大拇指.
據制絲車間設備主任程林峰介紹,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濟南卷煙廠逐步建立完善了以檢維修管理為核心,包含故障管理、備件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智能維修等貫穿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設備精益管理體系.
亮點一:"三個清潔"成為現場管理的核心內容.實踐證明,全員參與的清潔維修,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而且也使設備的突發故障大大減少.
早在1993年,濟南卷煙廠就提出了"三個清潔"概念,即:"清潔意識、清潔時間、清潔得法".同時也認識到了"清潔"就是維修,喊出了"讓最臟的地方最干凈"的口號.其中,關鍵是"清潔得法",即從細微末節做起,搞好設備維護,做到"無塵".而只有做到"無塵",才能減少設備零部件的有形磨損,降低零部件耗用,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也才有可能實現未來的全自動化、無人化操作.
在深入實施"三個清潔"的過程中,管理人員發現,清潔的過程,也就是設備點檢的過程.1995年,該廠全面實行了設備點檢制,將清潔、點檢都納入到不同的控制文件加以實施.在"清潔-清潔-再清潔"的基礎上,結合"全員"的理念,對生產現場人員提出了"清潔-點檢-保養-潤滑"這"四位一體"的做法."三個清潔"成為該廠設備現場管理的核心內容.
亮點二:"進口設備終生不大修"降低了維修成本.歷史上,濟南卷煙廠一度長期沿用設備"二年一大修,一年一中修,半年一小修"的管理模式,耗時長,成本高.而"進口設備終生不大修"的維修模式,則有效克服了上述弊端.
基于當時國產煙機設備的發展狀況,上世紀,該廠設備主要依賴于進口,進口設備價值高,維護成本高,大修依賴于廠家技術人員,人員技能提升慢.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該廠大膽地提出了用"總成組件維修"和"項修"等來取代原有的"大中小修"新型維修模式的構想.特別是"總成組件維修",通過建目錄、定周期、備工裝、預警換、專人修、作評價等做法,使維修人員學會了用系統和全局的思維來診斷設備故障的方法,增強了維修人員故障分析處理的系統性、關聯性意識,提高了維修人員對設備故障快速預判、處理的綜合能力,逐步實現了"進口設備終生不大修"的維修模式.
亮點三:把"死"的管"活",把"活"的管"死".濟南卷煙廠把對設備資產的管理通俗地解釋為:把"死"的管"活",把"活"的管"死",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把"死"的管"活",即資產的動態化管理:對資產檔案要定期評價,持續更新(包括位置變動、設備役齡更新、資產折舊更新等),賦予了資產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實時掌握資產的動態狀況,使企業的設備資產保持高效運行狀態.把"活"的管"死",即資產的標準化管理:把設備日常管理業務形成標準,并通過對設備管理中的各類數據的分析、判斷,輔助企業有效把握故障的規律,提高故障的預測、監控和處理的能力,減少故障率,為設備管理人員和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亮點四:注重維修經驗庫管理,便于查詢及共享.維修經驗庫管理能夠有效把設備管理的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便于員工查詢、共享和利用.
濟南卷煙廠通過兩種方式建立了維修經驗庫.一是建立設備故障樹.故障樹按照故障現象、故障部位、故障原因、處理措施的故障四要素進行搭建,為維修人員提供了故障的維修標準和依據.二是建立故障經驗庫.對于不能用文字描述完整、說明準確的故障,采用圖片、音頻、3D動畫、視頻等方式,建立了故障經驗庫.維修經驗庫的管理,共享了故障維修經驗,提高了設備維修效率.
此外,該廠建立的OPL體系,即One Point Lession,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該體系針對班組中某一人或某幾人的疑問事項,包含人、機、料、法、環等,由能夠較好地解決問題、處理故障的人員來編寫教材,并利用班前會進行集中講解,從而達到信息資源的共享、經驗的積累和教育效率的提高.
亮點五:用方法論補齊管理短板.濟南卷煙廠應用先進的方法論去修正設備管理的不足,按照"流程清晰、作業規范、標準統一"的要求,不斷優化設備管理流程,真正實現無邊界的設備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實行標準作業程序的管理.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即標準作業程序,就是將某一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用來指導和規范日常的工作.該廠將SOP與機臺看板相結合,按照流程和管控的要求,制作了"開工"、"收尾"、"交接班"、"換牌"、"自檢"、"首檢"、"點檢"、"保養"、"先進操作法"等多個標準作業程序.通過SOP的制定,固化了作業流程,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規范化,生產流程的條理化、標準化、形象化和簡單化,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防差錯能力.
二是電子交接班管理.為提升企業生產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水平,減少紙質交接班,記錄產生的諸多問題,該廠借助設備綜合管理平臺的建設,通過電子交接班實現日常操作、維修的全過程管理.
針對傳統的紙質交接班存在描述不一致、不能快速檢索、統計分析困難、不利長期保存的弊端,濟南卷煙廠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了日常維修的全過程電子化交接班管理.電子交接班以設備主數據為基礎,對設備名稱、子設備命名、部位名稱、零部件名稱、問題描述等數據進行了標準化,實現了交接班的規范化.
濟南卷煙廠電子交接班還規范了操作工和維修工的工作流程.最大程度的保留設備的維護痕跡,實現了維修人員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共享,同時也為數據挖掘分析和工作評價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實現了"交指標、交故障、交狀態"的"交的清、接的明"的管理需求.
鏡頭聚焦
在制絲車間的一臺設備周圍,5名技術人員不停地忙來忙去.這些技術人員正在車間內參與技能競賽,通過這種競賽方式獲得的廠級優勝者,將被推薦成為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
近十幾年來,濟南卷煙廠先后有多人勇奪行業、省、市的技能競賽冠軍.他們通過技能競賽不但為企業贏得榮譽,也迅速成長為行業的技術領頭人,在企業內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達到了培訓目的.
據孟慶華介紹,為了培育新工匠,對接"大國工匠",該廠著力打造"工匠育成基地",力爭在兩年內培育5個國家級工匠.
亮點一:"四個保證"體系環環相扣.上世紀90年代初,濟南卷煙廠為提高設備效率,降低設備故障,做好設備的檢、維修,以抓好落實人員培訓的措施為基礎,總結形成了"四個保證"體系,促使企業形成了全員學技術、練技能的良好氛圍,為培育新工匠、弘揚工匠精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個保證"體系是指"以培訓質量保證工作質量,以工作質量保證設備質量,以設備質量保證工藝質量,以工藝質量保證產品質量".在"四個保證"中,培訓是基礎,工作是重點,設備是核心,工藝是關鍵,質量是目標,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連鎖保證體系.
特別是培訓體系,更是為"四個保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通過建立培訓室、撰寫培訓教材、創新培訓模式、培養內訓師、技術公開課、組織"技能競賽"等豐富多彩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之路.
亮點二:"濟南模式"成為業內標桿.濟南卷煙廠不僅能"使用"國產煙機,而且"善用"國產煙機.2015年,該廠在總結多年應用國產煙機的基礎上,打造了煙草行業國產高速(超高速)設備管理的"濟南模式",成為行業國產煙機設備應用的標桿.中國煙草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將濟南卷煙廠親切地稱為"我們的試驗田".
該廠創建的"濟南模式"等做法都是對"四個保證"體系的傳承和發揚.在使用國產機組方面,濟南卷煙廠可謂"吃螃蟹者".近十幾年來,國產煙機設備得到迅速發展,濟南卷煙廠更是責無旁貸的承擔了國產煙機設備應用的重任.

孟慶華廠長親臨制絲車間勞動競技現場

手工雪茄車間
"濟南模式"的主要創新點是建立"三專三定"、"特色維保"、"精益改善"的模式.從設備安裝調試、日常管理、到持續創新,均形成了流程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閉環管理模式.主要突破點是"漸進式培訓","材料適應性研究","激勵機制"模式的建立,突破了舊機制,打破常規,形成了科學的新體系,從人、料和法3方面保證了設備穩定運行,尤其是設備未到、培訓先行的機制,大大縮短了維修、操作人員熟悉設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