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麗
(黑龍江綏化高速公路管理處,黑龍江 綏化 152000)
老化瀝青再生與改性綜合技術試驗研究
賀春麗
(黑龍江綏化高速公路管理處,黑龍江 綏化 152000)
目前我國大部分瀝青路面已進入全面養護階段,部分路面已進入大修,舊路面瀝青混合料再利用問題日益突出。通過老化瀝青再生并改性試驗,對其性能恢復效果進行研究。試驗針對5 h、20 h和70 h的3種老化瀝青分別恢復其性能,主要過程分為三步:先進行瀝青老化試驗;對老化瀝青進行再生;對再生后的老化瀝青進行改性。采用的改性劑為sasobit和TPS。經過本次試驗發現,再生劑對老化瀝青的針入度有一定提升,通過sasobit和TPS的對比可以看出,TPS能夠顯著提升老化瀝青的低溫延度。
老化瀝青;再生;改性
在1915年,美國最先提出老化瀝青再生利用問題,并在再生劑研發和施工設備等方面進行深入開展研究。目前美國瀝青路面回收利用技術已廣泛應用,再生瀝青混合料占全部路用瀝青混合料的一半以上。瀝青路面眾多的歐洲也對該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1978年開始在德國大量推廣,對舊瀝青混合料進行回收再利用。芬蘭也對舊瀝青混合料進行回收并存儲。最初再生后舊瀝青混合料主要用于低等級路面和道路基層,隨著再生劑和改性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幾年開始在高等級路面進行推廣應用。
我國公路廢棄瀝青料的再生利用起步較晚,隨著國家公路建設的發展,原材料逐漸減少和舊瀝青廢棄量的增多及日益提高的環保要求,舊路面回收再利用問題才引起重視。國內真正開始研究瀝青混合料再生技術是在20世紀70年代;1982年,在交通部支持下,由同濟大學負責對瀝青路面再生技術進行系統研究。1985年,由建設部牽頭進行過專題研究,并于1991年6月發布了《熱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驗收規程》 ( CJJ43-91)。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對再生技術的研究至今,全國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廠家投入人力物力進行初步探討,且集中于大型攪拌設備,多為高等級公路路面服務。對目前國家著力倡導的縣、鄉、鎮道路再生及公路養護維修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因此研發適用于縣、鄉、鎮特點的移動式瀝青再生技術和設備已迫在眉睫。但由于理論及試驗研究不夠成熟,相關機械設備的缺乏,舊料回收再生利用在實際工程中推廣有一定難度。隨著我國瀝青路面進入全面維修養護階段,瀝青路面路面舊料回收再利用勢在必行。基于此狀況,對老化瀝青的再生與改性進行試驗研究,對其性能恢復效果進行探討。
2.1 瀝青老化
根據后期針入度與延度試驗用量,本實驗分別稱取800 g基質瀝青三份,放在烘箱中,在163 ℃下進行,打開鼓風機,盡量全面客觀地模擬瀝青路面實際受到的侵蝕和老化情況,老化時間分別為5 h、20 h和70 h。
2.2 針入度試驗
針入度是瀝青主要質量指標之一。反映了瀝青硬軟程度和稠度以及抵抗剪切破壞的能力,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反映瀝青的相對黏度。試驗時取樣品質量100 g,將儀器放置在有平底保溫玻璃皿的平臺上,調節儀器使其水平并保證針連桿垂直于平臺,實驗時可自由下落。為了方便檢查質量,針連桿很易于拆裝。儀器后面有可以自由轉動與調節距離的懸臂,通過頂部鏡面控制針尖與瀝青試樣表面距離。實驗時注意試模中瀝青表面高度,每個試件重復3次,控制好測點之間的間距。3種老化瀝青及基質瀝青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針入度試驗結果
1.3 延度試驗
延度主要用來評定瀝青的塑性性能,延度值越大塑性越優。延度試驗是將瀝青做成8字型標準試件,根據要求通常采用溫度為25 ℃、15 ℃、10 ℃、5 ℃,以5 cm/min(當低溫采用1 cm/min)速度拉伸至斷裂時的長度(cm),即為延度。本實驗著重研究再生瀝青低溫性能,試驗溫度為5 ℃,拉伸速率采用1 cm/min。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延度試驗結果
由表1和表2數據可知,由于老化破壞了瀝青的內部結構,瀝青針入度和延度都隨老化時間增加而下降。
本試驗圍繞瀝青的老化和再生進行,由實驗數據可知,老化可以導致瀝青延度和針入度損失,老化時間越長,損失越嚴重,一直到達某一臨界,不再有明顯變化。再生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恢復針入度和延度,并且側重于針入度的恢復,但恢復的幅度不是很明顯。Sasobit對瀝青的針入度和延度提升幅度較小,反而會小幅度的降低瀝青的低溫性能。TPS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瀝青的延度,但對針入度的提升非常微小。
[1] 黃建躍,劉先淼.談發展瀝青再生技術的幾個關鍵問題[J].公路,2003,(8):102-107.
[2] 蘆軍.瀝青路面老化行為與再生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8.
[3] 沈金安.關于瀝青混合料的均勻性和離析問題[J].公路交通科技,2001,(6):20-24.
U416.1
C
1008-3383(2017)08-0090-01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