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繡 王如俠

【摘要】目的 探討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療效。方法 將2015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中醫內科治療的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玉屏風顆粒治療,觀察組采用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汗出、五心煩熱、心煩易怒、午后顴紅、咽燥口干、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等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療效顯著,有效停止自汗、盜汗,且利于伴隨癥狀的緩解,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當歸六黃湯加減;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2..02
出汗分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出汗是機體調節代謝的一種方式,若發生異常出汗則表示機體功能處于失調狀態。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汗證與神經功能、機體代謝失調有密切關系。中醫學對汗證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分為自汗和盜汗,認為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是發病的關鍵[1]。歷代醫家對汗證治療十分重視,臨床的成方驗方也較多,本研究分析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現具體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中醫內科治療的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58.7±10.2)歲,病程1~6個月;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37~73歲,平均年齡(59.4±10.7)歲,病程1~4個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自汗盜汗診斷標準,屬于陰虛火旺證,癥見夜寐時汗出,或頭、頸、胸背局部汗出,或全身汗出,汗出而醒,或白天有自汗,伴有心煩,五心煩熱,午后潮熱,午后顴紅,咽燥口干,舌質紅,苔薄白,脈細數;西醫檢查可見自主神經功能檢查異常;排除合并內分泌疾病、嚴重精神疾病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證候類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服用玉屏風顆粒(國藥集團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0930036)1袋/次,3次/d。觀察組服用當歸六黃湯加減,藥用當歸10~15 g,生地黃12 g,熟地黃12 g,黃芪30~60 g,黃連5 g,黃芩10 g,黃柏10 g,浮小麥40~60 g,麻黃根30 g,五味子10 g;隨癥加減:汗出多者加白芍、糯稻根、五倍子;氣虛乏力者加黨參、黃精;潮熱明顯者加秦艽、銀柴胡、胡黃連、白薇;腰膝酸軟者加懷山藥、山茱萸、枸杞子[2-3];心慌失眠者加生龍骨、煅牡蠣;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200 ml,早晚各服用1次。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后評價
療效。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汗出癥狀完全消失,伴隨癥狀也隨之消失,癥狀積分減少超過95%;顯效:汗出癥狀及其伴隨癥狀明顯改善,癥狀分度減輕2度,癥狀積分減少超過70%;有效:汗出癥狀及其伴隨癥狀有所緩解,癥狀分度減輕1度,癥狀積分減少超過30%;無效:汗出癥狀及其伴隨癥狀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癥狀積分減少不足30%[4]。
1.4 觀察指標
采用中醫證候積分法評價癥狀改善情況,每項6分,得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具體包括汗出、五心煩熱、心煩易怒、午后顴紅、咽燥口干、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等。
1.5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9.0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汗出、五心煩熱、心煩易怒、午后顴紅、咽燥口干、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等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中醫認為,中老年人精氣開始衰減,年愈長而精愈消,精氣不足是中老年人最為常見的生理特點,使得機體衛外能力減弱,臟腑功能衰退,導致自汗和盜汗的發生率升高。一般認為中老年人汗證主要由于陰虛火旺或邪熱郁蒸,逼津外泄,病久則陰損及陽,耗傷陽氣。因此,臨床中老年人以陰虛火旺證最為多見,自汗和盜汗均可發生。虞摶在《醫學正傳·汗證》中指出“自汗者,無時而濈濈然出,動則為甚,屬陽虛,胃氣之所司也;盜汗者,寢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本研究采用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表里兼顧,陰陽并調,清其虛火內熱,使表虛得固,里熱得清,汗止熱消[5]。
當歸六黃湯出自《蘭室秘藏》,為治療盜汗的名方。方中黃芪益氣固表止汗,補陽氣,瀉陰火;當歸、熟地滋陰養血;生地清熱涼血;黃芩、黃連、黃柏分別瀉上、中、下三焦之火;浮小麥補虛止汗、退熱除煩;麻黃根斂汗固表、固虛、消肺氣;黃芪、浮小麥、麻黃根三藥相伍能增強固表止汗之力;五味子生津斂汗、斂肺滋腎;全方共奏滋陰瀉火、益氣固表、補虛止汗之功,體現了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中醫治療優勢,使熱瀉陰堅,腠理致密,汗液不致外泄而諸證自除[6]。但臨床使用時應注意當歸六黃湯濕熱內蘊、或陽明熱甚不宜使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汗出、五心煩熱、心煩易怒、午后顴紅、咽燥口干、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等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療效確切,臨床可根據患者病癥的具體情況辨證用藥,以扶正祛邪,兼顧表里,補虛泄實,從而達到止汗的效果。
綜上所述,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效果明顯,對自汗和盜汗均有良好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仲建剛.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中老年陰虛火旺型汗證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8):153-154.
[2] 郭 雪,劉素榮.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女性更年期汗證40例[J].廣西中醫藥,2014,37(1):41-42.
[3] 蒲云清,謝 進.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骨科術后汗證的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08,14(3):37,41.
[4] 崔 凱,許 英.加減當歸六黃湯合玉屏風散治療2型糖尿病汗證36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7):63.
[5] 李佳琪,宋立群,代麗娟.當歸六黃湯合玉屏風散加減治療汗證
68例[J].江西中醫藥,2015,46(4):41-42.
[6] 于宏波.牡蠣散合當歸六黃湯治療盜汗57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10):828.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