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蓓
【摘要】目的 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實施ICU早期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和討論。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重型顱腦外傷患者45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干預組采用ICU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的ICU護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經過治療之后,干預組的治愈率為78.2%,對照組治愈率為45.5%,干預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而且對兩組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發現干預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組的護理滿意程度為94.02%,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程度為70.15%,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治療實施ICU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護理滿意程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
【關鍵詞】ICU;重型顱腦外傷;早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對重型顱腦外傷屬于重癥損傷[1]。在對重型顱腦外傷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通過采用ICU早期護理方式對術后患者的病情進行監控,會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2],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將著重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實施ICU早期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重型顱腦外傷患者45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干預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8.2±5.4)歲;對照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7.9±5.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ICU護理方式,而干預組采用ICU早期護理干預,其主要內容包括:實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特征、身體特征、上呼吸道護理、血氧飽和度檢測以及腦室引流等。在保證ICU病房環境整潔、舒適的情況下,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以及身體特征進行檢測,而且要平均每30 min進行一次檢查,密切關注病患的身體狀況,加強其血氧護理以及呼吸道護理干預。患者在手術后的24 h以內要對其進行腦部引流護理,將患者腦部的水腫以及血腫全部清除。如果發現意外狀況,需要立即對患者進行搶救。而且對于患有重癥顱腦外傷的患者而言,一旦出現高燒或者血氧飽和度降低,患者的顱內血壓會快速提高,進而引發腦風現象。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患者出現高燒現象,應及時采用的物理以及藥物方法對其降溫。而對于發病初期的患者來說,足夠的營養能夠加快神經突觸的形成,幫助患者提升身體健康水平。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程度,干預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且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 論
對于ICU病房的患者來說,大多是重癥病患,最為嚴重的是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該類疾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以及發病速度快等特點[3],在ICU病房中,由于重癥患者較多,極易出現感染現象。一旦治療不及時,將會引發其他的并發癥,對于嚴重患者而言,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雖然采用科學的方法能夠有效的治療該類疾病,但是對于后期恢復治療,仍需要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全方面的護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5]。因此本文對患者進行ICU早期護理,主要對患者的心率變化、各項生命體征變化以及瞳孔變化等情況進行護理,且護理效果顯著。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治愈率為78.2%,對照組的治愈率為45.5%,干預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通過比較兩組護理的滿意程度,干預組的94.0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治療實施ICU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護理滿意程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在臨床醫學中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景 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 ICU 護理干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31(32):403-404.
[2] 向搖玲.探討ICU早期護理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治療效果[J].心理醫生,2016,22(30):347-356.
[3] 陳小梅.探討ICU早期護理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17,9(11):156-189.
[4] 劉 燕.ICU護理措施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9(11):235-245.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