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海南第一次以影像的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是在1937年美國人克拉克拍攝的紀錄片《海南紅山之外》。這部最早的海南題材紀錄片以黑白影像畫面,真實地記錄了海南黎族人民紋面、舂米、捉魚的生活場景,也讓世人開始認識了海南這一處美麗的島嶼。新千年以來,隨著人們對海南的關注與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規劃出臺,有關海南題材的紀錄片不斷出現,其中尤其以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拍攝的幾部高品質的紀錄片《望海南》《海之南》《航拍中國·海南篇》等為杰出代表,從各個角度展現了海南歷史、人文、自然風光、民俗風物的巨大變遷,也象征著對海南文化的重新記錄與重新發現。
比爾·尼科爾斯認為:“紀錄電影談論與真實人物(社會演員)相關的環境與事件。真實人物在故事中按照他們的本來面貌向我們現身說法,對影片所描寫的生活、環境和事件表達令人信服的主張或看法。電影制作者獨特的觀點將故事整合成一種直接觀察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個虛構的寓言。”[1]14從其定義來看,紀錄片用影像的方式客觀、真實地表現社會與歷史發展的過程是其最主要的特點,因此《見證海南》《望海南》等歷史題材的海南紀錄片對于展現海南歷史、現狀及其發展的過程有著巨大的優勢。
作為中國最南端的島嶼,海南是一處在中國版圖上非常特殊的地理所在。由于海南直到1988年才建省,是中國最晚設立的省份,也是當時設立的最大經濟特區。既年輕又古老的海南也曾經歷了獨特的歷史階段,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為了回顧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與改革開放30年的滄桑巨變,央視在2009年推出10集紀錄片《見證海南》,見證海南建省之初成千上萬的“闖海人”涌進海南的史詩性歷史時刻。紀錄片《見證海南》分為平地一聲雷、奔向海南、黑馬、深海游泳、海南現象、紅線圖、鳳凰涅槃、金融危機、尋找海南、自由貿易島10集內容。這部紀錄片聚焦了海南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刻,因此其主要借助新聞紀錄片、真人訪談、歷史照片等方式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海南歷史。如第一集《平地一聲雷》中,用一段黑白的新聞紀錄片展現鄧小平同志南行視察時對海南發展的思考,也掀開海南改革開放的新篇章。而在展現海南改革過程中人們走過的具體歷史過程中,則主要通過那些經歷了海南開放的“闖海人”的口述采訪,展現了這些歷史見證人各種艱辛經歷與人生際遇。如第三集《黑馬》中講述見證了當時歷史的《海南開發報》一時間洛陽紙貴的特殊事件。當時報刊的總編、編輯等人一一現身回憶當年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也通過普通人的親身口述對當時的海南歷史進行了個人化的解讀。
2012年,央視紀錄頻道還推出了6集海南題材的歷史人文紀錄片《望海南》。全片分為南方之南、孤懸海外、南天一柱、氣沖斗牛、海納百川、擁抱深藍6集內容,講述了海南的歷史變遷。該片用恢宏的歷史視角展現橫跨了數千年中國歷史的海南身影,時空轉換大,涉及朝代多,因此不會有那么多的歷史影像資料來進行展示。于是采用了時下歷史紀錄片非常流行的一種拍攝方式——搬演,來重塑歷史人物,重現歷史場景,營造真實的歷史感。理論家林達·威廉姆斯曾在《沒有記憶的鏡子——真實、歷史與新紀錄電影》中認為:“紀錄片可以采取一切虛構手段與策略以達到真實。”[2]用再現歷史情境的方式來展現歷史真實即是所謂“搬演”的形式。在BBC的歷史紀錄片及我國的《圓明園》《故宮》等紀錄片中都曾采用這一方式來表現一些久遠的影像資料的歷史畫面。如第一集《南方之南》中描繪了被譽為“海南三賢”的三位海南出身的清官海瑞、丘浚、邢宥的歷史事跡,展現他們剛正不阿的個性。第三集《南天一柱》則講述了宋朝大文學家蘇軾被貶謫海南后苦樂交加的生活,用演員展示其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傳播儒家文化的身影,留下“海南萬里真吾鄉”的詩句。第五集《海納百川》則展現了從海南文昌走出的宋氏家族在中國近代史上開創的奇跡,文昌華僑宋耀如在海外謀生的經歷,以及其子女宋慶齡、宋美齡、宋子文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地位,都通過歷史片段的搬演再現了這個著名家族的歷史風采。在這些紀錄片的搬演片段中,采用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展現其個人事跡與歷史場景。同時在搬演的表現形式上,嚴格按照歷史史實來進行表演,表演過程中多用遠景來表現,人物無對白,畫面凝重近似于歷史紀錄片,以此營造出影像文獻的記錄感與歷史感。
可以說,海南題材的歷史紀錄片無論是在歷史史實還是在拍攝方式上,都有了多元的發展,在《見證海南》中用歷史照片、新聞文獻、當事人的現場口述等方式見證了一個特殊歷史時代的海南。而在《望海南》中則是借用多種形式進行歷史再現,用搬演的方式展現了海南歷史上的諸位偉大人物,也為觀眾生動直觀地了解當時的歷史情境有了更為真實的展示。
理論家比爾·尼科爾斯認為:“紀錄片與現存世界之間關系緊密,而且互相之間影響深刻,它為人們了解大眾記憶和社會歷史增添了一個嶄新的維度。”[1]10海南不僅歷史悠久,更是一個具有獨特地理風貌與人文底蘊的地方。因此,海南題材紀錄片的另一個類型則是人文紀錄片,即用影像的形式記錄海南的風俗、展現海南獨特的人文風物的紀錄片形式,如《海之南》《遇見海南人》等。
《海之南》是央視科教頻道在2013年12月播出的7集人文紀錄片,其中以《天堂島》《沉香》《花梨》《人家》《滋味》《海口》《祖宗海》為標題展現海南的風俗風物。其中既有對海南獨特地理環境的介紹,展現其宜人的氣候與美麗的海洋環境,更多的是借助美食、風物、民族風情等在鏡頭下呈現海南獨特的文化元素。如首篇《天堂島》中展示了蒼翠的綠色城市與蔚藍的海洋海島風情,突出了其不同于大陸的海洋特質與度假天堂形象。《沉香》《花梨》篇則展現了生長于海南的珍寶沉香、花梨木的獨特歷史。影片不僅展示了花梨、沉香生長的偏僻環境,也表現了人們發現這些珍寶之后對海南島趨之若鶩的態度。而《滋味》篇則是從中華飲食文化的角度挖掘了海南的獨特風物,如海南菜中的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椰子飯、清補涼,還有形形色色的海南粉等。影片還通過對海南飲食的展示,重在挖掘背后所隱含的文化精神與民俗風情,如魚茶蘊含的黎苗族歷史、文昌雞背后隱含的海南華僑散落東南亞的文化歷史等。而《海口》篇中則展示海口的形成歷史、海南騎樓的歷史文化展示、海南建省、房地產大開發歷史變遷。《祖宗海》篇中則展示了海南潭門漁民依靠南海的生活。蔚藍的海洋既是海南島獨特的生存環境,也賦予了海南漁民獨特的生活習慣,更是傳達了南海諸島建立三沙市后對這篇祖宗海的護佑。
《遇見海南人》(2014)是旅游衛視邀請美國探索頻道主持人伊恩·萊特作為主人公展開的20天的海南島環島之旅,通過一個外國人的視角真實地展示了其遇見的海南風物與人文風情。在伊恩的環島之旅中,他接觸到樸實的書法世家老人、酒吧駐唱的黎族小伙等,展示了當代海南人自然樸實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方式。這部紀錄片在歐洲得以放映,并曾參加戛納電視節,可以說,這些海南題材的人文紀錄片不僅用影像的方式重新展示了海南的風土風物,不同的觀察視角也為海南地方文化的重新發掘提供了新的視角。
紀錄片作為一種影像構成的藝術,其影像也是展開記錄的主要手段。海南題材的紀錄片中一般采取平視的視角呈現海南美麗的風光風景,而最近流行的航拍紀錄片的獨特拍攝視角卻為海南風光提供了新的展示角度。在航拍紀錄片中,“航拍鏡頭從高處拍攝,例如飛機、直升機或山頂。由于以鳥的視角傳達影像,航拍鏡頭中的圖形更容易形成象征價值”[3]。因此航拍鏡頭的俯瞰視角被稱為“上帝視角”,拍攝距離的高企與視角的俯瞰使得紀錄片主要以遠景與全景鏡頭為主,呈現一種宏大恢宏的遠景畫面與鏡頭語言。2017年春節期間,央視紀錄片《航拍中國》在央視綜合頻道和記錄頻道播出以后,《海南篇》作為第一季的首播篇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贊譽。《航拍中國·海南篇》以“鳥兒”一般的視野從空中俯瞰海南島,從新的角度展示蒼翠恢宏的五指山、幽蘭深邃的永樂龍洞等,突出了畫面色彩的陸地的“綠色”與海洋“藍色”交相輝映的美麗畫面。
《航拍中國·海南篇》可依照動畫線索分為六大段落,第一個段落以直升機作為圖標由北向南飛,首先展現海南北部的風景,分別展示巨大如環形的馬鞍嶺火山遺址、獨特的海口騎樓與城市景觀、高聳獨立的木蘭頭燈塔、臨高角燈塔、兵馬角燈塔的景色,展示海南從古至今形成的獨特的地理構造。第二個段落是由東向西的飛行路線,表現一望無際的文昌東郊椰林、夾雜在海上與陸地之間的紅樹林景觀的景象。第三個段落則是從東至南的飛行路線,展現從小漁村發展而來的日新月異的博鰲、蜈支洲島與三亞的熱帶海洋風情等。畫面不僅突出了海南在傳統與現代中的強烈對比,還表現了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第四段則是穿梭在海南中部的山區地帶,展現云蒸霞蔚的五指山的壯觀風景、黎族的船型屋的民族風情等。第五段則是由西向南的飛行路線,展現古老的儋州鹽田、現代化的文昌火箭發射場的宏大風景,突出了島上人民用自己的雙手改造整個島嶼留下的痕跡。第六段的飛行路線則是圍繞海上諸島展開,展現潭門漁村漁民世代潛水捕撈、深幽的永樂龍洞以及西沙、南沙諸島的美麗景色。《海南篇》的敘事結構比較松散,其主要通過航拍海南不同地域的影像,不僅呈現了海南“蔚藍的島嶼與蔚藍的海洋”的影像特質,更是通過不同地點的散點透視和故事組合的敘事結構,展現海南獨有的椰林長廊與永樂龍洞等海洋文化景觀,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因此,《航拍中國·海南篇》用航拍的方式重新審視了海南的大美風光,展現了海南的大美河山和美麗影像,還通過對海南歷史文化方面的聲音敘述,豐富了航拍影像的內容,深化了航拍影像表現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的作用。可以說,海南題材的航拍紀錄片以美麗的畫面傳遞著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認同。
隨著制作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作者制作理念的不斷提高,海南題材的紀錄片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拍攝技術還是影像特點都有了新的形態,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容也越來越得到觀眾的認可。近年來,不僅出現了以上提到的《見證海南》《望海南》《海之南》《遇見海南人》《航拍中國·海南篇》等,還有《探索中國·海南》《走進中國:走進海南》《海南夢》等一系列海南題材紀錄片不斷涌現。這些紀錄片不僅展示了大美海南的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重新挖掘與記錄了海南這方土地上的風土人情與美麗風光,更是激勵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說,海南題材紀錄片在藝術與形式上不斷探索,不僅豐富了紀錄片這一影片類型的多元化發展,而且為我們傳達海南的獨特文化形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