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慧敏 胡昌平(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女權主義運動后,女性的思想慢慢獲得解放,開始走出家庭、走向職場、謀求事業的成功,擺脫對男性的經濟依賴。然而,從古至今形成的女性刻板印象并沒有因社會上部分女性思想意識的覺醒與身體力行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對女性的偏見依然根深蒂固。美國導演伍迪·艾倫的妻子宋宜有一位朋友嫁給了一個金融家,當她得知丈夫背叛自己并卷入金融詐騙案后就對丈夫展開了報復。伍迪·艾倫據此自編自導了電影《藍色茉莉》,通過對茉莉失敗人生的敘述重復著社會對女性刻板印象的認知。
性別刻板印象是被廣泛認同的關于男性與女性的觀念與態度,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反映到影視作品中則會影響創作者對人物的塑造。在男權主義的想象中,女性形象往往有兩個極端:一是仙女(或者女神),一是蕩婦。仙女不可褻瀆,蕩婦又遭到鄙視,而從仙女位置跌落又未至蕩婦,可能最易成為男性的意淫對象。《藍色茉莉》就把女主角放到一個極端的環境之中:大學未畢業就通過結婚步入上流社會,一夜之間又從上流社會跌落到社會底層。未曾嘗過人間疾苦的茉莉該如何繼續自己的人生呢?導演伍迪·艾倫在男權思想的支配下,完成了對女性刻板印象的構建,并借助男性強大話語權的傳播而強化了這一刻板印象。
依附男人,喪失獨立性是女性刻板印象最具標簽化的一個特征。經濟不獨立是最直接的因素,這導致女性需要依附他人生存,在物質上依附他人,精神上也很容易喪失獨立性。《藍色茉莉》中的茉莉作為波士頓大學的高才生,擁有良好的學歷背景,但她的思想依然深受男權思想的影響。“反正我也是在學校混日子,你覺得我是當人類學家的料嗎?”通過這句話可以看出茉莉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認知。良好的學習平臺沒有讓她對學習產生絲毫興趣,她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為自己的婚姻增加更多的籌碼,以謀取一門好的姻緣。茉莉成功了,在大學的最后一年她嫁給了紐約的商業名流,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但也逐漸成為豪門玩偶,失去獨立自主性。
貝蒂·弗里丹曾在她的《女性的奧秘》一書中講道:“社會上充斥著數百萬字的專欄文章,告訴婦女們她們所擔任的角色便是努力實現她們作為妻子與母親的價值。她們的大學教育也被一種頑固的信念所荒廢。那些心理學家、政客、婦女雜志的專家們的信念——女性應該在家照顧丈夫,撫養兒女。”①很顯然,影片中的茉莉深受這種文化影響,她忽略自己的自主性,并把自己限定在女性角色之中。茉莉的這種生活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或許是成功的,她通過婚姻成功地步入上流社會,像公主一樣養尊處優,也像金絲雀一樣被養在籠子里,失去自由。當然,茉莉也對這樣的“公主式喂養”樂此不疲并怡然受之。所以,茉莉才會對丈夫的各種商業違規操作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從一定意義上說,茉莉的全部生活是建立在這個男人之上的,她站在男人的肩上看世界,享受生活。只要能保持她想要的生活,她并不需要考慮丈夫做什么。只可惜男人腳踩的世界并不那么牢靠,她剛嘗到點甜頭,那個奢華的世界就像泡沫一樣化為烏有。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講道:女性可以采取四個策略擺脫男性的控制:一是參加工作,二是追求知識的精神活動,三是拒絕女性被他者化,四是通過占統治地位群體的眼光來認同自己。②茉莉離開丈夫后本可以重新開始,她樹立目標,嘗試著獨立生活,為此通過做牙醫助理來積攢學費;通過學習電腦課程來具備網上學習的能力。她在追求獨立的道路上努力過,但在受到現實的冷遇后,她果斷放棄了通過參加工作來獨立的這個想法,把眼光重新放到男人身上。以此來看,在爭取獨立的第一階段她就已經失敗了!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一些人在遇到某些極端情況時可能會激發他的無窮潛力。在一些特殊環境下,有些人越挫越勇,有些人一蹶不振。茉莉在失去一切后想過重新開始,但在遭遇一點挫折之后就斷然放棄。《女性的奧秘》中,貝蒂·弗里丹講道:婦女的最高價值和唯一使命就是使她們自身的女性氣質臻于完美。西方文化存在的一大錯誤就是在其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對女性氣質價值的低估。③而茉莉也低估了自己的價值與內在潛力。其中,茉莉深受男權思想影響是很重要的原因。習慣于依附男人的茉莉始終認為:這個世界是男人的,所以在她遭遇現實的冷遇后很容易失去獨立的信念。獨立的路很辛苦,而一個成功的男人會讓女人省去這些辛苦,這是社會上廣泛存在的一種聲音。
每個處于底層的人都不甘于自己所在的固有階級,希望通過社會流動實現身份的跨越。但身處一個階層固化的時代,處于底層的人很難通過努力突破固化的階層。對女性來說,突破階層限制最簡單而迅速的手段便是婚姻,這也是社會對女性實現階層轉化最普遍的認識。影片中,茉莉在還沒有畢業就選擇結婚,在大學的最后一年她成功地嫁給了曼哈頓的商業名流哈爾,通過婚姻迅速躋身上流社會,實現身份跨越。婚后的茉莉似乎一躍天堂,名車豪宅、各種慈善晚會,讓她忙得不亦樂乎。當現實把茉莉打回原形后,她搬到洛杉磯妹妹的家里,準備依靠自己的能力重新開始。但是,當遭遇現實的挫折后,茉莉又一次選擇相同的道路——尋找鉆石王老五,通過婚姻來一改當前的窘迫。或許尋找合適的男人實現階層轉化永遠是一條最簡單的捷徑。現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充斥著這樣的傳統觀念: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重生。很明顯,茉莉對此深信不疑。
社會的不斷發展讓教育得以在不同階層之間普及,因此學校成為擁有多種階層的大熔爐。對于茉莉來說,接受教育除了能夠增加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轉化的籌碼,也可以通過學校這個良好平臺認識更多的人。在波士頓大學求學期間,她就知道自己不是學習的料。茉莉只是把大學當作一塊突破所在階層的踏板而已。在茉莉破產之后,即使已經足夠落魄,她依舊看不慣金吉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與挑選男人的眼光。因為隨遇而安只會讓金吉在自己所在的階層打轉,作為一種結果,金吉挑選男人也確實只局限于自己的階層。茉莉對此極其鄙夷,鼓勵金吉打破階層觀念,尋找更好的男人。對茉莉來說,能幫她們打破現實,走向人生另一層次的人才是好的男人。所以當她遇到政界名流德懷特,她才會使用一些手段,想方設法來獲取這段婚姻。
影片中的茉莉勇于追求,敢于突破固化階層的心態值得鼓勵與學習。此片中,我們對茉莉的人生境遇感到唏噓或許就是因為她的無奈、無助與勇于追求。突破階層的旅途注定充滿艱辛,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轉化也無可厚非。但現代社會的開放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婚姻不是女人唯一的出路。當然,這些可能性仍然建立在女性足夠強大的基礎之上。
崇尚物質是女性刻板印象又一個顯著化的特點。歷史上,女性被物化的表現是她們可以被當作物品而隨意買賣。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物化”產生新的內涵。男性可以通過滿足女性物質需求來牽引她的精神世界。當然,現代社會女性能夠被物化的前提是物質是她們生活的重心,影片對茉莉形象的構建顯然具有這一特點。經歷過丈夫帶給她的創傷,過去的生活徹底崩塌,茉莉最放不下的不是丈夫對她的傷害,而是紐約紙醉金迷的生活,似乎那些奢侈品、那些名車、豪宅才是她生活的重心。人一旦在最失落、最危險的時候,很容易暴露本性,去拼命抓住自己認為最可靠的東西,或是能給自己安全感的東西。或許能給茉莉最大安全感的東西就是物質世界帶給她的強大滿足感。即使債臺高筑,茉莉仍然會選擇頭等艙;即使已經破產,仍然對斯特利馬提尼念念不忘。在上流社會浸淫太久,讓她沉迷于物質世界難以自拔。生活總會在最深的絕望里遇見最美麗的風景。對于茉莉來說,生活讓她在最深的絕望里看到了自己。在與金吉的男友爭吵時,茉莉脫口說出:“我得和誰滾床單,才能喝上一杯檸檬斯特利馬提尼”,這句無心之言也許是她內心最深的獨白。沉迷于物質,讓茉莉的精神也逐漸淪喪。
波伏娃認為,妻子可以從兩方面滿足丈夫的虛榮心和自尊:一方面,妻子可以作為丈夫炫耀的資本,一個整天不事生產、養尊處優、穿金戴銀的妻子是丈夫財富的最好證明;另一方面,對丈夫而言,女人是“他手中的泥”,這塊泥是被動的、任他加工和塑造的。④波伏娃的觀點或許很片面,但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整天無所事事、養尊處優的妻子成為顯示丈夫財富的證明,這是丈夫對妻子的一種物化,這時候妻子成為展示他成功的標簽。影片中,丈夫連續出軌但依然會在妻子生日的時候貼心地送上昂貴的鉆石手鏈,為妻子舉辦生日派對,以此來滿足他作為成功人士的虛榮心;與此同時,丈夫會通過對妻子精神世界的控制來達到操縱她的目的。影片中,每一次丈夫拿過來一個商業文件,茉莉都會看也不看、不加思考地簽上她的大名,而我們知道丈夫的那些文件只是他非法生意的掩飾。這時候,妻子茉莉更像是他手中掩飾其非法金融操作的工具。
在徒有其表的婚姻之中,只有茉莉還不知道真相,依舊會因為一條鉆石手鏈開心很久。當得知真相后,丈夫沒有一絲愧疚,而是聲稱:“我依舊會‘照顧’你。”最后,落魄的茉莉似乎只剩下一些名牌衣服作為對生活最后的反擊、作為生活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當然,這也是維持她清高身份的唯一標志。當她第一次見德懷特·韋斯特萊特的時候,茉莉穿著她僅有的能顯示高貴身份的標志:香奈兒的腰帶、愛馬仕手袋、維威耶單鞋來維持她的自尊。戲劇性的是一套奢華的行頭再加上茉莉優雅的氣質成功地引起了這個政界名流的關注,最終她確實差點靠著這些奢侈品成功拯救自己。
物質與精神永遠是緊密相連的,越是沉迷于物質越會使精神受到約束。當達到人生的某個階段與層次的時候,那些奢侈品、名酒、豪宅不僅是享受,更是身份的一種象征。但于普通人而言,沉迷于這些,只會使自己的人生戴上枷鎖,負重前行。放不下過去的奢華、逃不開現實的窘迫、沉迷于虛幻的物質世界直接導致了茉莉的悲劇。
《藍色茉莉》對茉莉形象的塑造無疑是對女性刻板印象的價值輸出。伍迪·艾倫站在男性中心主義的角度審視女性形象,試圖用觀眾最為熟悉與認可的模式來傳播女性刻板印象,而在他輸出這種價值觀的同時無形之中更強化了性別偏見。茉莉的女性特征在影片中進一步被放大,并冠以拜金主義、愛慕虛榮、沒有頭腦等標簽。人們以既有的觀念去審視這些標簽,很容易忽略女性的主體意識,從而固化了女性刻板印象。當然,電影媒介只是傳播信息的一種載體,并不會對性別刻板印象產生決定性作用。真正打破刻板印象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標簽無疑還是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社會和女性共同的努力。女性應該認識到,站在男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固然可以省去自己奮斗的艱辛,但這個肩膀始終沒有自己的雙腿更可靠;女性應該用自己的行動打破人們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與性別偏見。同時,影視作品也應利用它的影響力去打破性別刻板印象,這是女性主義的進步,也是社會文明的進步。
注釋:
①③ [美]貝蒂·弗里丹:《女性的奧秘》,程錫麟譯,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頁,第45頁。
②④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鐵柱譯,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頁,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