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云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赤峰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達·納楚克道爾基(1906—1937)是蒙古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他出生在清朝統治時期的蒙古,親身經歷了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初期建設階段,一生經歷坎坷,創作出了眾多優秀的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作品,對后世蒙古文學發展打下了基礎,是蒙古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眾多文學家、評論家和其他姊妹藝術工作者們,自他在世時就開始從多角度研究他的生平和作品,而在他誕生一百周年之后的今天,“納楚克道爾基研究”不僅在蒙古國成為一門顯學,而且在俄羅斯、中國、德國、日本、意大利、保加利亞等十多個國家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涌現出了眾多的研究成果。本文結合蒙古國電影藝術的發端與發展歷程,梳理了以納楚克道爾基的生平及其作品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幻燈與紀錄片,旨在闡述這位偉大作家藝術形象的塑造歷程。
幻燈技術可以將作家的作品、導演的剪輯、畫家的繪畫和說明文字整合到一張卡片上,連續播放,因主題、用途不同也分為多個類別形式?;脽羝苫ハ嗑哂羞壿嬳樞蜿P聯的獨立卡片組成,而這些卡片由充分展現拍攝對象內容的圖片以及具有針對性的、完整準確的簡要說明組成。
考慮到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點上的時間和作品內涵,用于教學的幻燈片一般有30—40張卡片,而用于宣傳的幻燈片最多有60張卡片。如果這些卡片無法容納要展現的內容,可以制作為兩集或更多。
在蒙古國,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開始制作關于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幻燈片。比如,由A·桑布勒頓德布制作、Б·達西道爾吉校審,在蒙古國電影制片廠制作了有40張卡片的黑白幻燈片《達·納楚克道爾基》。①該幻燈片的卡片由達·納楚克道爾基的照片及作品、畫家繪畫組成。之后,制作了專門研究達·納楚克道爾基某個作品的幻燈片,如《達西道爾吉·納楚克道爾基》(1972)、《我的祖國》(1979)、《呼沁夫》(1976)、《白月與黑淚》(1979)、《驚嘆于文化》(1977)等,應用于普通中學的教育和其他教學中。其中,《我的祖國》以達·納楚克道爾基最為著名的同名抒情詩為題,由25張彩色卡片組成,薩納勒巴特為其中每一首詩的第一行和第四行繪制了插圖?!逗羟叻颉芬彩侨∽宰骷业闹≌f,專門為紀念納楚克道爾基誕辰72周年制作的,由28張卡片組成。之后,又出現了許多結合作家的作品和生平,充分運用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將納楚克道爾基的人物形象塑造成藝術形象展現給廣大觀眾的幻燈片。這些幻燈片通過準確地處理蒙古袍的顏色、面部表情、蒙古特色用具和感光效應,表現出了作家富有活力、眺望遠方的炯炯目光和大智大慧的氣質,而這些與其不朽的作品綜合利用起來呈現給觀眾,通過電影藝術的感染力使大作家的形象深入蒙古人民心中。
蒙古國的電影藝術是從紀錄影片起步的。1936年,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誕生了反映當時慶?!拔逡粐H勞動節”情形的單集無聲影片《“五一”四十七周年》,之后又制作了單集有聲電影紀錄片《“五一”四十八周年》,從而使蒙古國的電影藝術開始步入有聲時代,繼而又誕生了蒙古國的首部文藝影片。20世紀60代開始,重新制作幾乎中斷一時的人物紀錄影片,出現了《達·納楚克道爾基》《柔術演員》《沙斯京家族》等描寫人物、自然、社會發展進步和歌頌祖國的電影紀錄片。②真實地反映現實是電影紀錄片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一個顯著特點,紀錄影片努力向觀眾全面展示社會和人民的內心,反映當時事件的起因、發展和結果或者有可能會達到的結果。
線描畫、雕塑、裝飾畫在內的繪畫,以及建筑藝術和舞臺藝術等領域進行的新的探索,催生了關于達·納楚克道爾基的幾部紀錄影片和文藝影片。蒙古國的電影藝術工作者們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就在舞臺和屏幕藝術作品中塑造納楚克道爾基鮮活的藝術形象。這其中,在屏幕藝術中通過幻燈片、紀錄影片和文藝影片等形式,以藝術的手法塑造了達·納楚克道爾基的人物形象,為觀眾了解他的外表、性格、內心世界與才華、對社會的貢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納楚克道爾基既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多個藝術形象,而本身又成為后輩文藝工作者們作品中的主人公,以藝術形象的形式常駐人們心中,這在文學藝術領域也是奇跡。這一類作品有:A·桑布勒頓德布的《達·納楚克道爾基》、Ц·贊達拉的《達·納楚克道爾基》③等黑白紀錄影片;С·達西道拉布的《明靜草原的祝福》④等彩色寬銀幕藝術影片;紀念達·納楚克道爾基誕辰100周年(2006)之際,Г·吉格吉德蘇榮、Ш·蘇榮扎布的《大作家納楚克道爾基的介紹》⑤、Л·賀喜格蘇榮的《獄中紀事》⑥等文藝紀錄影片相繼問世。除此之外,還制作了關于他的CD和視頻,在2006年12月10日北京舉辦的“紀念達·納楚克道爾基誕辰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放映了其中的作品。⑦
黑白單集紀錄影片《達·納楚克道爾基》由編劇Ц·贊達拉,導演О·蘇亞拉特,Б·達西道爾吉,攝影師З·蘇和巴特爾,音響師Б·桑布,Б·巴爾札巴匝爾等人制作而成。⑧該影片不只是為了宣傳作家,而是依靠有力的史料證據,以電影藝術的形式將啟蒙思想家、現代文學奠基人、作家、詩人、小說家、戲劇作家和愛國主義者,軍事、政治、社會和文化事業的卓越活動家,蒙古人民杰出的好兒子等多個身份整合到一起,再現了達·納楚克道爾基的形象。從其藝術構思和內容來看,也可以將這部短片納入政論紀錄片、藝術影片的行列中,這部短片并沒有將藝術性放在首位,而是盡量在論據的支撐下藝術地再現歷史人物的生活,這也是這部影片的一個顯著特點。這種將歷史人物真實的一面和藝術化的藝術形象不同程度地相結合的形式,拓寬了達·納楚克道爾基研究的領域,為其增添了更豐富的研究方法。
《明靜草原的祝福》是作家C·達西道拉布編寫的優秀電影文學。1983年,他與蒙古國電影制片廠合作制作成了九集彩色寬銀幕藝術影片。關于這部電影C·達西道拉布解釋說:“我非常希望將這部以現代文學奠基人納楚克道爾基生平為主題的作品搬上銀幕……我編寫這部電影作品的原因是,大作家納楚克道爾基是在明靜草原的祝福中出生和成長的天才,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和蒙古人民的美好生活,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才華,在其文學作品中積極宣傳新事物、新現象、新科學。為了表現作家杰出的創造性勞動,以此命名并撰寫?!雹?/p>
該影片將納楚克道爾基作為蒙古國政治活動家、科學家、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的多重身份,置于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現實生活中,通過藝術的手法刻畫出了達·納楚克道爾基的生平經歷,準確地把握了作家世界觀的形成、創作藝術作品之路的歷史規律,向觀眾介紹了大作家的生活、奮斗經歷以及其優秀的文學作品,在蒙古國的電影史和達·納楚克道爾基研究中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影片,在運用電影藝術手法來塑造達·納楚克道爾基真實形象方面、在多重復雜矛盾中整體把握人物形象方面卓有成效。
《大作家納楚克道爾基的介紹》是由導演兼編劇Г·吉格吉德蘇榮、Ш·蘇榮扎布等完成的三部(六集)大型寬銀幕彩色藝術紀錄片。影片由吉格吉德蘇榮親自介紹并采訪了蒙古國知名專家、學者、人民文學家、國家功勛演員及各級官員等近20名與納楚克道爾基相關的人員,結合演員的精彩表演,比較真實而藝術地再現了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全貌。電影播出之后反響非常強烈,是迄今為止關于達·納楚克道爾基介紹的最具影響力、最具說服力的大型宣傳片。
《獄中紀事》是電影文學作家L·賀喜格道爾吉為紀念納楚克道爾基誕辰100周年創作的電影小說。小說反映了作家在獄中的生活,是一部塑造大作家納楚克道爾基的藝術形象、揭示其命途多舛的重要作品。納楚克道爾基11歲開始跟隨父親在政府做助理文書,從1921年人民革命勝利到1925年,他曾擔任過蒙古人民共和國黨政、軍事委員會的要職,1925年到1929年先后到蘇聯、德國留學,1929年末回國后,隨著當時蒙古人民共和國政治環境的惡化,納楚克道爾基開始遭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和迫害,曾先后(1932、1936)兩次被捕入獄。他在第一次入獄期間寫下了十首詩,后人將其命名為《獄中組詩》。
《獄中紀事》這部影片以達·納楚克道爾基第一次入獄為時代背景,以他的《獄中組詩》為題,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向觀眾展示了這十首詩。本片展示的達·納楚克道爾基這組詩,是作家在陰暗的牢房中,在糖紙上寫下的短詩。這十首詩總體上沿襲了西方風行一時的傷感主義色彩。對于詩人來說,他對國家和民族有著無比的熱愛和堅強的信念,并為之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奮斗,但在非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受到不公正待遇,遭受迫害,使得影片中的主人公——“我”在深深的苦悶與堅定的信念之間不斷矛盾著并產生了內心的傷感。電影藝術家們正是捕捉到了作家這些細膩的情感波瀾,通過十首詩的創作,表達出了詩人雖然因為受到迫害、遭遇不公正而驚愕甚至產生懷疑和猶豫,但依然抱定真理必將戰勝邪惡的堅強信念,戰勝并克服了暫時的困難和痛苦,這成了該影片的一個顯著特點。另一方面,該片的高明之處是通過細節、情節片段準確地把握了人物心理轉變的每一個節點。
如果說C·達西道拉布的《明靜草原的祝福》竭力塑造朝氣蓬勃、毫無瑕疵的作家及知識分子形象的話,《獄中紀事》則努力從作家失去自由的境況深入到主人公的內心,表現了他骨子里具有的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和本善的心懷。
縱觀蒙古國電影藝術的發展史,從剛剛起步的幻燈片到現代化的彩色寬銀幕,從紀錄片到藝術片,無不塑造偉大作家達·納楚克道爾基的形象,可見他在蒙古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在廣大蒙古人民心中的分量。在眾多的藝術領域中,電影的藝術感染力是不容小覷的,至此,納楚克道爾基的音容笑貌、秉性品質、智慧才能、卓著功勛深深地銘刻在每一個蒙古人心中。同時,蒙古國專家、學者和藝術工作者們所搜集、整理和再創作的這些藝術作品,為世界各國研究納楚克道爾基的學者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我們可以從更多視角、更廣闊的領域去認識、去研究、去探索這位英年早逝卻才華橫溢的偉大作家。
注釋:
① [蒙古]A·桑布勒頓德布制作,Б·達西道爾吉校審:《達·納楚克道爾基(黑白、幻燈片)》,MKY,1972年版,第40頁。
② [蒙古]Ч·達西頓都格:《蒙古電影歷史紀要》,烏蘭巴托,1978年版,第54-61頁。
③ [蒙古]Ц·贊達拉:《達·納楚克道爾基(黑白、紀錄片)》,MKY,1966年版。
④ [蒙古]C·達西道拉布:《明靜草原的祝福(彩色寬銀幕藝術片)》,MKY,1983年版,第9頁。
⑤ [蒙古] Г·吉格吉德蘇榮、Ш·蘇榮扎布:《大作家納楚克道爾基的介紹(彩色寬銀幕藝術紀錄片)》,MKY,2009年版,第6頁。
⑥ [蒙古]Л·賀喜格道爾吉:《獄中紀事(電影文學)》,《星火》,2006年第4期。
⑦⑧⑨ [蒙古]Т·尼瑪呼:《蒙古國文學和藝術中塑造達·納楚克道爾基形象的經驗》,蒙古國立大學,2011年,第99頁,第99頁,第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