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翔
(西安培華學院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在中國,長期以來對主旋律電影的認識存在很大誤區,認為此類影片多是為了政治宣傳,給人的印象是陳腐的,“與主流意識形態過于緊密的結合,連影評的形式只有一種單一的政治評判”[1]。甚至由于新中國成立后五六十年代至“文革”的極端意識形態化,導致一提到主旋律電影便是革命樣板戲的既視感。當下中國的電影產業高歌猛進,市場趨于成熟,加之時代和文化語境的變遷,使很多主旋律電影也逐漸跳脫既定的敘事和藝術框架,從《集結號》《建國大業》《廚子戲子痞子》到近期大熱的《湄公河行動》,都是主旋律電影轉型的成功之作?!段业膽馉帯房芍^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影片嘗試避免主旋律電影的極端化形式,遵循歷史鋪陳劇情,講述了戰爭中的人性和信念,傳遞出了當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同時影片也嘗試吸收類型電影的經驗,以類型電影的敘事手法契合觀眾的觀影心理,以實現影片的商業價值。
《我的戰爭》題材取自抗美援朝時期的真實故事,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抗美援朝的題材以往由于種種復雜原因屬于政治敏感題材,近幾年此類題材開始解禁,《我的戰爭》的問世讓人感慨朝鮮戰爭的電影終于有人拍了。電影在上映之前由于宣傳片引起了很多爭議,導致在網絡上出現對影片的抹黑和攻擊現象,甚至有人認為該片沒有體現出反戰思想,就否定其價值。筆者認為,對于這部電影有沒有反戰的思想,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盡管這場戰爭仍然存在爭議,但不能因為戰爭的殘酷便遺忘了用鮮血成就的勝利,它絕不該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影片更透過這場戰爭,傳遞出了我們這個時代不該被忽視的核心價值觀。
電影傳遞出來的價值觀與最初的宣傳片并不一樣。電影沒有某些抗日神劇的雷人情節,沒有過分吹噓勝利者,沒有美化戰爭,沒有丑化貶低敵人,也沒有直白地宣揚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而更多的是在沉默中讓觀眾自己去體會,結尾時五星紅旗安靜地在藍天上飄揚,就像孟三夏閉上雙眼給愛人輕輕的一吻一樣動人。在此且不去評判這場戰爭是不是正義,這個世界只要有利益沖突,就會有戰爭,戰爭的對錯不代表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犧牲就是錯誤的,何況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電影不是要教給人們某年某月發生了某次戰爭,而是在于告訴當下的人們不要忘記歷史,我們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的付出是息息相關的。保家和衛國,民族和血性,無論身處何時代,都是我們生存的第一要義。影片結尾的一幕尤其觸動人心,孫北川躺在戰火燒焦的土地上對小神仙說:“你說我們今天做的事情以后會不會有人記得???”小神仙回答:“一定有人記得?!彪娪罢宫F了那個時代人們的信念和敢于奉獻犧牲的精神,中國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和那個時代的精神分不開的,而這種精神恰恰是我們當下這個時代應該弘揚的核心價值觀。
影片中最讓人動容是中國戰士的信念,他們義無反顧地突擊、犧牲。電影里孫北川有這樣一句臺詞:戰爭遠比我們想象的殘酷,在殘酷的戰爭中,每天都有人為之付出生命,每一點點的前進都帶著巨大的犧牲,顫抖著手消滅掉一個敵人時身邊的戰友卻突然倒下,鼓起勇氣扔出一顆手榴彈時卻被飛彈打傷了身體。面對敵我雙方的武力懸殊,戰士們并沒有退縮與懦弱,而是拿出十二分的勇氣與信心,全力以赴,哪怕用生命做火藥,都不畏懼。孫北川、老爹、大斧子、小神仙,他們都在用生命捍衛祖國。影片展現了那個時代軍人無畏死亡的精神,戰勝恐懼的熱忱與信念,看到他們親手把親人、戰友埋骨他鄉那種巨大的創傷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
電影有著我們這個時代稀缺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毋庸置疑,當下中國的電影產業逐步走向成熟,但也伴隨著一些并不健康和非良性發展的現象。在消費至上的時代,影壇充斥著大量消遣式的作品,網民們對影片的吐槽和追捧大都也不是理性的。《我的戰爭》以一種遲到的姿態為我們呈現出這個時代應該弘揚和珍視的東西,無論是這段歷史,還是這部電影,都應該得到尊重。有的人,有的事,不該被忘記,而應該被銘記。
導演彭順在采訪中多次強調《我的戰爭》是一部商業大片,由此也帶出了主旋律電影如何適應商業化、市場化的問題。主旋律電影要擴大自己的大眾接受度,就必然要融入當下的電影產業,讓觀眾在具備商業化和市場化的電影中接觸并認同主流思想,同時借此擴大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近幾年來,創作者們不斷在嘗試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并且有了一批成功的例子,從馮小剛的《集結號》、管虎的《廚子戲子痞子》、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再到近期十億票房的《湄公河行動》,讓人看到了主旋律與市場化、年輕化結合的可能性,“在保證價值內核不變的前提下,新主流電影的表達方式顯得更為彈性化了”[2]。這種彈性化表達的方式之一就是借鑒類型片的經驗,迎合觀眾的觀影心理,既能表達主流價值觀,也有市場吸引力和商業上的成功。
歐美影壇從市場角度考慮電影資源的配置,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與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有相當體系和規模的類型片體系,如警匪片、科幻片、西部片、戰爭片等類型,這些類型片往往有“觀眾熟悉的、有意義的、一致性的負載價值的經驗系統”[3]。 《我的戰爭》屬于戰爭片,本就是一個很有市場吸引力的商業類型片種類,美國的《拯救大兵瑞恩》和韓國的《太極旗飄揚》都是典型的戰爭類型片,也都獲得了商業的成功。中國的戰爭片本身非常適合主流價值觀的表達,但缺乏商業類型片的運作模式,實際上意識形態完全可以借助商業化模式輸出,《我的戰爭》從多方面對此進行了比較成功的嘗試。
傳統的主旋律電影也許是怕有損影片主流思想的表達,往往拒絕明星制而采用特型演員,事實上,明星制是在當下電影商業化運作中提高影片市場占有率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在好萊塢是屢試不爽的。當然,這并不是說明星制一定能保證影片的票房號召力,也有失敗的例子,如《封神傳奇》,但《封神傳奇》的失敗并不是因為明星制,而是因為劇本本身的硬傷加之改編完全脫離了東方神話的意境。明星制意味著有知名度的導演和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上文提到的《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極旗飄揚》均是這樣的形式,國產片《建國大業》《集結號》《廚子戲子痞子》同樣也是用大導演和明星的號召力來增強影片的吸引力,“從與明星拉開距離到星光熠熠,主旋律影片選角的大轉變就已經表明了要走市場的強烈愿望,同時表明了主流價值觀同樣具有市場效應的自信心”[4]?!段业膽馉帯菲鹩昧藙?、王珞丹、楊佑寧、黃志忠等,這些演員本身有演技保證,兼顧了各個年齡層尤其是青年群體。與此同時,影片導演選用了香港導演彭順,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主旋律電影的難點顯而易見,藝術創作與審查體系、自我表達與迎合市場,從來都是“戴著鐐銬跳舞”的重要限制因素。從《十月圍城》《智取威虎山》《救火英雄》再到《湄公河行動》《我的戰爭》,會發現香港導演已經融入了主旋律影片制作,并且可以在主旋律電影中成功融入類型片風格。這些主旋律電影普遍沒有以往的刻意說教和煽情,可看性堪比一些好萊塢商業大片。
強大的明星陣容,可以極大地提升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價值,同時影片要具有觀賞性,成功的影像化表達也是必不可少的。主旋律電影是弘揚正氣和主流價值觀的,與商業并不矛盾,與極具觀賞性和視覺沖擊力的影像表達更不矛盾。馮小剛的《集結號》采用韓國特效團隊,給觀眾呈現了真實慘烈的戰爭場景;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的特效、場面也極具視覺沖擊力;《湄公河行動》的動作場面更是非常精彩,海陸空全面開火,槍戰、飆車、近身格斗、跟蹤追逐等場面令人驚艷。
《我的戰爭》花了很大功夫在對戰爭場面的展現上,戰爭畫面感是近年來除了《集結號》之外拍得較好的。電影開篇,黑青的陡峭群山與漫天的飛雪相融,把衣衫被礪石劃破、被血浸濕,黝黑的臉上刻著傷痕的志愿軍戰士襯托得渺小而悲壯,而戰士們又因為堅毅的眼神有了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這一幕的鏡頭運用很獨特,可以說整部影片在鏡頭語言上對長焦鏡頭的多次使用使影片獨具一格。電影的戰爭場面比較震撼,尤其是最后動用近千名演員的大沖鋒,畫面非常激烈逼真;大場面爆破也非常精彩,彭順在經歷了《曼谷殺手》《逃出生天》后,對此已經非常有經驗;影片的3D效果也非常好,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令人感覺到槍林彈雨仿佛就在自己面前。電影在拍攝過程中還大量使用GoPro進行拍攝,讓人眼前一亮,用第一人視角呈現畫面,給人更加真實的感受??梢哉f,影片的鏡頭語言和戰爭場面的呈現是比較成功的。
明星陣容和大片式的影像表達只是一部電影成功的宣傳策略和技術層面,真正優秀的電影之所以吸引人更多的是依靠電影對人性和人類情感的呈現。近年來不少主旋律電影在這方面均有突出的改變,“英雄人物塑造日益鮮活,大多跳出了傳統模式,英雄不再‘臉譜化’,而發散出人性的光輝”[5]?!稄埶嫉隆贰度伍L霞》這些電影均從人性化角度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融入了更多的人性思考和人文關懷,同時也能和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戰爭本就是最拷問人性的,優秀的戰爭片不乏對人性的追問以及對個體的關注,《集結號》盡管是在闡釋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但也充分展示了谷子地等小人物的個體空間,流露出濃濃的對個體的關注和尊重,彰顯出人文關懷精神?!墩却蟊鸲鳌泛汀短珮O旗飄揚》等戰爭片更是追問了戰爭環境下人性的復雜和沉浮變化以及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我的戰爭》雖然是一部戰爭片,其實更多講述的是人性,是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是戰爭中的各種感人深情。愛情,親情,友情,這些感情就算在生命消亡以后也永久存在。連長孫北川有鋼鐵一般的意志,粗糲的聲音總能喚起戰友的斗志與激情,他也有不輕易顯露的柔情與脆弱,在喜歡的人面前貌似輕浮,卻又笨得說不出一句好聽點的情話來。影片里的愛情、親情、戰友情都刻畫得很真實,孫北川和孟三夏之間的兒女情、小神仙與老爹的父子情、戰士之間彼此的信任都刻畫得非常細膩,但所有的感情都表露得不多,都是點到為止,所以不顯得做作,而是平凡又可嘆。
影片中慘烈的戰爭場景掩蓋不住個體生命的特寫,籠罩不了個體人性的亮光。這就是電影《我的戰爭》所傳達出的題中應有之義。影片不談戰爭全貌,不表戰爭策略,更不說戰爭英雄,只關注個體命運在戰爭中的焦慮、痛苦和成長,“人”就這樣在這部電影中闡釋得淋漓盡致。
《我的戰爭》可謂是主旋律電影在當下商業化語境中的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盡管影片還存在著不足,但其商業化的探索還是值得借鑒的。影片弘揚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同時也向工業化、市場化運作的大趨勢靠攏,借助商業類型片的策略,以適應觀眾口味并有效提升市場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