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承農業合作累計完成投資275億元
京承農業合作以來,承德全市農業總產值翻了兩番,達到40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5倍多,達到了8736元;全市近70萬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2.6%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北京承德農業合作已累計完成投資275億元,建設了126個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2017年8月23日,在第七屆京承農業戰略合作座談會上,兩地再簽30個農業合作項目,總投資達371億元。一筐筐產自承德的綠色農產品,不僅豐富了北京人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更鼓起了承德人民的“錢袋子”。
成績令人鼓舞,但面對農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承德,如何利用八分青山一分綠水,做好“一分良田”的文章?
依托生態綠色優勢,走高端發展之路。
2017年8月22 日,灤平縣興春和現代農業園區內,瓜果飄香。“這個品種的黃瓜,價格最高能達到38元/kg。”園區工作人員介紹道。而同一天,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其他品種的黃瓜,批發價為1.8元/kg。
“我們的黃瓜全部采用有機肥,是自然生長的富硒黃瓜。”興春和農業公司董事長郝玉芳道出了自家黃瓜的與眾不同。“我們有機蔬菜的價格比市場價高出五六倍,近70%的蔬菜都銷往北京,供不應求。”
承德是農業大市,總面積3.95萬km2,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使得該市不得不考慮如何讓有限的耕地產生最大的價值。
“如果按照傳統思路謀劃,承德的蔬菜、糧食種植肯定沒法和壽光等地相比,但承德有好山好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付文閣稱,生態優勢是承德農業未來發展的根基所在。“承德毗鄰北京,很多人不僅希望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還要吃得有品位,這為承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空間。”
2005年,京承兩地舉辦了第一屆京承農業戰略合作論壇,成為農業區域合作的先行者。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承德已逐漸成為北京優質農產品供應首選基地,年供應北京綠色、有機農產品500萬t,實現了與北京農超對接、農餐對接、線上線下對接。
“北京在制定‘十三五’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時,首次提出‘京冀協調’的方針,今后,京承兩地農業部門會在更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北京市農業局副局長閆曉軍說,規劃還多次提到“高端”二字。而北京農業的“高端”,正是承德農業的“機遇”。
依托智能農業、互聯網農業,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幾個月前,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車道梁富硒馬鈴薯基地,地膜梯田的美景驚艷眾人;而位于灤平縣五道營子鄉的藥花谷內,用多種中藥材“繪制”的巨型“八卦圖”“掄花吉祥圖”同樣令人震撼。
2017年8月22 日,在五道營子鄉看到,盡管細雨綿綿,但擋不住前來賞花游客的腳步。“最近游客很多,我們這里也出現了堵車現象。”五道營子鄉鄉長高廣鵬,喜悅里帶著點小煩惱。“今后我們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家院,讓游客們看得美、吃得好、住得下。”
不久前,興春和農業公司也搞起了農業休閑觀光。“我們的大清皇莊是集餐飲住宿、果蔬采摘、休閑娛樂、健康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郝玉芳說,現在公司正在與北京一些企業商談合作事宜,利用我們的資源和他們的市場,實現互補共贏。
“養羊是第一產業,宰羊是第二產業,賣羊湯是第三產業,未來農業向著依托智能農業、互聯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方向發展。”付文閣說,在對承德農業進行走訪調研時,他們發現這種融合趨勢正在形成。
在與北京深度合作中,承德市深刻認識到,走出一條具有承德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要圍繞生態涵養、水源涵養的功能定位,走協同發展之路;要圍繞北京都市農業產業定位,走錯位發展之路;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走綠色發展之路。
承德正全面構建以生態高值農業為主體,品質農業、美麗農業為兩翼,立足一二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生產經營產業三大體系結合,遵循有機農業、功能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四條路徑”,堅持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京津冀綠色有機高品質農產品供應區、京津冀功能農業發展聚集區、京津冀首選農業休閑旅游觀光度假區、京津冀現代農業創新改革先行示范區“五區同建”,推進美麗鄉村、脫貧攻堅、鄉村旅游、農業園區、民俗文化、溝域經濟“六位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新體系。
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產業,走好產業脫貧之路。“2016年,通過政府提供給貧困戶的5萬元扶貧貸款入股興春和,一年就掙了1.4萬元,現在已經脫貧摘帽了。”近日,灤平縣二道窩鋪村村民孟慶福談起這兩年自己的生活變化,滿是喜悅。
“承德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態品牌,以此吸引更多的北京消費者來養老、休閑、消費。在保護生態中發展產業,通過做強產業實現脫貧。”付文閣說,以興春和為例,目前,他們創建了農民通過流轉土地得“租金”、務工就業掙“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的興春和精準扶貧模式。目前,直接帶動35個貧困村、2517個貧困戶穩定脫貧。
近年來,一批批大型企業集團落戶承德,首農、順鑫、匯源、供銷等20余家企業在承德建設農業項目126個,投資275億元,覆蓋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科研等多個領域。一批批科研院所、高端人才云集承德,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與承德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趙其國、李德發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院士在承德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中國農大等高校在承德建立了技術研究中心……
京承農業多領域的深入合作,促進了承德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產業化發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承德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全國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市、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京承農業合作以來,全市農業總產值翻了兩番,達到40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5倍多,達到了8736元,全市近70萬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2.6%。
(中國農業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