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張海波
摘 要:GPS測量技術成為測量工程領域中的一種重要的測量定位手段。文章主要闡述GPS-RTK技術在山區進行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作業流程,影響GPS-RTK測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措施。同時借鑒本次項目中的實際經驗,對山區大比例尺數字測圖及控制測量中的方法與經驗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比例尺;GPS-RTK;數字地形圖
中圖分類號:P641.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3-0140-02
Abstract: 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measurement engineering.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operation flow of GPS-RTK technique in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GPS-RTK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and experience of large scale digital mapping and control measurement in mountainous area.
Keywords: large scale; GPS-RTK; Digital topographic map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方法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從經緯儀配合平板、經緯儀配合量角器等傳統方法,到如今利用全站儀進行數字化測圖,由白紙成圖轉變為數字化測圖,無論是測繪方法的精度還是作業效率,都得到了質的飛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測繪工作者的工作強度。但全站儀數字測圖易受通視條件的限制,使得在山區進行地形測量時變得較為困難。近年來,GPS-RTK實時動態測量技術打破傳統布設各級控制網的方案,不受通視條件的限制,不需要頻繁搬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1 RTK測量原理及在數字化測圖中的優勢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一種實時動態測量技術,以載波相位[1]為基礎,差分GPS數據處理方法,實時獲得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 且定位精度為厘米級。RTK測量系統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即GPS接收設備、數據傳輸系統和實施動態測量的軟件系統。RTK測量時需要兩臺或者是兩臺以上的GPS接收機,用以接收衛星信號。基準站的發射電臺與流動站的接收電臺共同構成數據傳輸系統,軟件系統可以實時解算出流動站三維坐標, 并對保障實時動態測量結果的精確性與可靠性具有決定性意義。然而RTK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遮擋,強磁場干擾,太陽黑子以及超遠距離等因素都會影響測量結果。
RTK測量基本原理:放置一臺GPS接收機在基準站,其余GPS接收機作為移動站,對GPS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利用數據鏈,基準站將收集到的數據和基準站信息傳輸到一個或是多個移動站中,由此可見,移動站需要將采集到的數據在系統內部進行實時處理,將接收到的衛星信號和收到基準站信號實時聯合解算,求得基準站和流動站間坐標增量(基線向
量)。
RTK在數字化測圖中的優勢:RTK在地形測圖中不受通視條件限制;圖根控制和碎步測量可同時進行并且精度較高;RTK技術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方便。
2 測區概況
該測區位于湖南省某市湖庫區內,山地崎嶇,樹木旺盛,遮擋嚴重,通視條件差,測量工作難度較大。
工程概況:沿公路進行現場勘查,測區為帶狀地形,采用碎步點測量,并且在作業過程中,適當的進行測量復核。
3 GPS控制測量
3.1 控制測量實施步驟
(1)準備工作:收集山地測區的控制點的相關資料,對GPS靜態和RTK測量進行技術設計。首先必須先對儀器進行常規檢測,確保儀器的可使用性。
小組人員安排如下:基準站設置1人,流動站共計三臺,每臺安置兩人,畫草圖人數為1,操縱儀器人數共計2人。
其次使用Pccdu軟件設置采樣率,然后使用4臺GPS接收機對山地測區內的全站儀1級導線點進行靜態測量,時長為40分鐘,將其中兩點作為已知點,使用Pinnacle軟件解算出它們在WGSO84坐標系中的經度、緯度和大地高程及剩余各點的平面坐標。
(2)基準站的選擇
我們將基準站設置在一個較為開闊的山頭(未知點)利用后方交匯的原理,通過兩個已知點交匯測出基站位置,為此消除了人工建站的誤差,提高數據準確性。
(3)將所有的連接線連接好,最后連接電瓶線,打開電源。用手薄進行流動站的設置工作。
(4)檢查電臺頻率,保證流動站的通信道口和頻點與基站一致。然后連接電臺。
(5)檢查核對所有已知點坐標和高程,確保圖跟點的點位符合《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
(6)碎步測量:保證基準站正常工作,其余流動站開始RTK碎步點采集數據,設置好參數,將RTK設置為點模式亦或者線模式,一人繪制草圖。
3.2 數據處理
基本流程:觀測數據-數據傳輸-預處理-基線解算-CPS網平差。
將數據傳入電腦,利用CASS軟件以及草圖共同完成該山地測區地形圖的編輯。采用靜態數據的處理模式處理GPS控制網的基線解算與網平差,并去除含有粗差的數據RTK數據。
CASS數字化成圖:在本次作業中我們采用的是CSAA5.1軟件,該軟件以AutoCAD為基礎平臺,是一個方便易用的數字化成圖插件,工具和圖庫的集合,作業人員根據CASS軟件所附帶的說明書和操作指南,即可繪制出符合國家規范的數字化地圖。
3.3 影響GPS-RTK測量精度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措施
影響因素:(1)RTK基準站數據鏈傳輸的影響。在山地測區中,由于RTK技術的局限性以及測區植物茂密,樹木旺盛導致通視性降低,無線電信號的傳輸在RTK中非常重要。(2)基準站坐標精確度?;鶞收咀鴺司仁潜WCRTK精度的重要因素。(3)衛星信號的影響:RTK測量要求基準站和流動站能同時接收到至少五顆相同的衛星信號。(4)轉換參數的影響:轉換參數的求解作為RTK技術的測量基礎,精確度的高低是影響RTK因素的關鍵。轉換控制點的精度和分布對轉換參數有著直接影響。
提高措施:(1)利用后方交匯原理算出基準站坐標,消除人工測量誤差。(2)基準站選擇視野開闊,便于上點,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以及高壓電的地方,以此增強電臺的輻射半徑。
4 結論及建議
結論:RTK測量技術比常規測量及靜態GPS測量,能夠較好的滿足根控制測量和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精度要求,RTK技術平面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當進行通視條件較差的野外作業時,RTK技術的作業效率和實時性也能很好的結合,但與GPS控制測量相比較,RTK缺少檢核條件,因此并不適合首級控制[2]。
建議:流動站和基準站之間的距離越長,RTK的精準度則會相應的降低,因此,在測量過程中,應該合理控制流動站與基準站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武堅,王積武,張峽輝,等.山區村落單基站RTK測量的可靠性檢測和成果精度評估[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37(05):101-102+113.
[2]陶國春.GPS-RTK技術在條帶地形圖測繪的應用[J].煤炭技術,2010,29(09):142-143.
[3]山鋒,張亞,劉杰.數字測圖技術應用現狀與發展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7):59-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