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宗軍
(南部縣農牧業科技教育中心,四川南充 637300)
構建種植養殖結合與循環農業產業鏈
凡宗軍
(南部縣農牧業科技教育中心,四川南充 637300)
種養殖耦合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是農業經濟模式革新的主要方向。本文研究了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研究表明:種養殖耦合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實現了農戶與企業、城市與鄉村、農業與其他產業的綜合效益最大化,促進區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能夠有效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
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種植與養殖耦合;構建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割裂了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生態鏈與農業產業鏈之間的耦合關系,片面的關注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產業鏈中種植業和養殖業相關要素的優化配置,導致了農業經濟循環中能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通過建立種養殖結合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轉變傳統農業粗放式發展方式,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已成為農業循環經濟建設中最重要的環節。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實現了產業鏈與生態鏈的耦合、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在實踐中的發展需要對它在不同空間尺度上的布局模式、內在機理進行歸納。本文以種植和養殖耦合的視角對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內涵和特征、形成機制、空間布局等方面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并提出研究展望。
種養殖耦合生態產業鏈即在生態學原理指導下,將農戶養殖與農產品種植耦合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中,二者通過優化組合,推進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開創了一種新型產業的系統創新活動[1]。通過種植與養殖之間廢棄物的交換,實現能量的循環及有利要素耦合和產業連接,形成一個覆蓋養殖種植的農業產業化網絡體系,使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污染顯著減少。
與傳統農業相比,循環經濟產業鏈則是一個價值發現和價值增值相結合的鏈條,不僅能夠從其最終產品中獲得價值,還能通過對副產品、廢棄物的再利用獲取新的價值,種植業所生產的農作物能夠通過市場實現其價值,農作物的秸稈則能夠通過飼料化、肥料化實現其價值的增值,養殖業中畜禽的糞污也能夠通過相應的技術處理轉化為能源、有機肥料等再生資源。種養耦合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是一個閉環式的產業網絡,資源在網絡中不斷地循環流動和利用,因此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是一個有輸入、輸出,有能量交換、利用的開放系統。
農業系統內部各產業以及與其他產業之間存在直接共生關系,或者通過一定環節的補充形成間接的共生關系是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構建的前提條件。企業和農戶相互聯系構成生態產業鏈正是基于這種副產品、廢棄物等資源的共生關系,上游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副產品可以作為下游生產環節的“原料”再次進入生產過程,使物質和能量在產業鏈上得到充分的利用[2]。
在市場經濟下,無論是企業還是農戶,其最終目標都是利潤的最大化。能從產業鏈上獲得價值是企業和農戶參與產業鏈的首要原因,也是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形成的直接驅動力。由于企業、農戶等不同利益主體所投入的農業生產要素以及要素的資源稟賦和稀缺程度的不同,產業鏈上各主體所得到利益也各不相同,合理分配產業鏈上的利益是保持產業鏈穩定的重要條件。農戶和企業的這種利益驅動要求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不僅要符合技術上的資源循環,更要符合經濟要求的資源循環,在滿足資源節約的同時保證鏈上主體的經濟利益。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產業活動及其產品的環境影響關系到產業的社會形象和未來發展,這也是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形成的重要因素。對生態效益的追求促使企業和農戶對產業活動綜合效益的關注,避免因為經濟利益與生態利益的相悖而導致環境問題的產生,同時激勵農戶、企業之間進行合作,這有利于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形成與穩定。
企業既是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者,也是農業廢棄物和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現代農業企業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是要實現企業內部各生產環節、子公司之間以及與農戶之間建立橫向耦合、縱向閉合的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讓廢棄物、污染物在企業內部或企業與農戶之間實現閉環流動,使企業通過資源利用最大化、環境污染最小化的集約型經營和內涵性增長獲得經濟、生態效益,這也是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系統的基礎。
企業以主導產品為基礎,利用種植業與養殖業之間的食物鏈關系構建符合自身優勢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以畜禽養殖為主導產業的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糞污排放處理、沼氣開發等項目,構建以畜禽產品生產加工為主業鏈,以糞污的加工利用和副產品深加工為副業鏈的生態產業鏈,讓畜禽養殖產生的糞尿廢棄物和副產品得到高效利用。以農作物產品為主的企業也要與畜牧業相結合,在農產品深加工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秸稈等廢棄物,形成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3]。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不僅是企業內部資源循環的紐帶,也是與農戶形成密切聯系、傳遞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紐帶。企業通過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讓企業以秸稈、糞污等可再生資源為紐帶,在企業內部與農戶之間形成了一個資源高效利用、相互聯系密切的產業鏈條,促進了企業與農戶的可持續發展。

圖1 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布局
種養殖結合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構建對建設農業循環經濟、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當前我國農業產業鏈建設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今后對于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研究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加強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形成機制和運行效率的研究。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是一個種植業和養殖業密切關聯的產業鏈,涉及到各個階層的主體利益,因此產業鏈的構建涉及的是一個社會問題。建立科學、高效的農業產業模型,對資源環境及市場運行等眾多因素進行科學研判,對于種養殖結合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的構建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豐富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空間布局研究。產業鏈空間布局是對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資源進行科學處理和優化配置,以最小的成本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今后應當將工作重點放在研究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中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耦合機制,同時挖掘具體實踐過程中的障礙因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
(3)深入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對傳統農業的影響與改造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應當對生態產業鏈對傳統產業的影響機制以及廢棄物、副產品如何在三次產業間合理利用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使生態產業鏈更好的促進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從根本上扭轉經濟發展中環境污染的被動局面,建立一個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1]盛彥文,馬延吉.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構建研究進展與展望[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7.5(1):75-84.
[2]石亞娟,谷志恒.農牧配套種養結合型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11(14):73-73.
[3]佚名.探索生態能源循環農業新模式:光伏農業[J].農業知識:致富與農資,2016,5(2):2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