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張華 李代兵
(1.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內江 641100;2.成都華西寵物醫院,四川成都 610041)
一例犬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病例報告
陳張華 李代兵
(1.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內江 641100;2.成都華西寵物醫院,四川成都 610041)
回顧華西寵物醫院收治的1例犬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的臨床病例,通過臨床檢查、細針穿刺細胞抹片、壓片、真菌培養等檢測診斷為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采用了免疫抑制療法治療后,犬半個月基本恢復正常。總結本文為犬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犬;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免疫抑制療法;病例報告
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是犬常見的免疫介導性皮膚炎癥,是由多種病因引起嗜中性巨噬細胞浸潤脂肪組織,而引起皮下脂肪發炎和壞死的現象。病灶以一個或多個直徑為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的深在皮下小結節為特征,這些小結節可能疼痛、波動甚至堅實,且有可能潰瘍或者瘺管,并排出淺黃色的油狀滲出物,但經常會因滲出物的干燥而形成結痂。病灶可見于身體的任何部位,某些犬可能時好時壞,可能伴有發熱、厭食、昏睡、精神沉郁等癥狀。
貴賓犬萌萌,體重2.4kg,無既往病史,主訴在前半個月該犬開始出現發燒、精神沉郁,皮膚瘙癢的癥狀,在當地寵物醫院就治有所好轉,但病情總是反復,然后在寵物醫院連續輸液3d基本恢復;時隔三天后,在抱它時尖叫不停,也不愿吃東西,持續兩天后,身上各部位開始長出紅包,觸摸包塊疼痛敏感,此時按之前的皮膚病治療無效,既而轉診。
體溫39.2℃,心跳110次/min,呼吸20次/min,全身多處如背部、前腿下部、腹側部等有突出于皮膚表面并與周圍組織有明顯分界的硬塊,觸診時有疼痛。
紅細胞、白細胞形態正常,中性粒細胞分葉正常,均為2~3葉,血小板未見異常,未見明顯嗜酸性,其他基本正常。
硬結穿刺瑞姬染色,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炎性細胞,包括退變性嗜中性細胞、泡狀巨噬細胞、脂滴、淋巴細胞、空泡的狀脂肪滴。在整張片子中未見到任何微生物,活躍的巨噬細胞因吞噬大量脂肪滴而呈現為泡沫狀巨噬細胞。

圖1 有大量脂肪滴

圖2 細胞學可見退行性嗜

圖3 皮膚上有大小不等的硬結中性粒細胞、上皮細胞、脂肪空泡
取多處病灶作為樣本,發現脂肪層的散在炎性細胞浸潤,主要為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和脂肪細胞的壞死或空殼。除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外還出現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陰性。
根據該犬未與其他動物群居或未皮下注射過任何藥物、疫苗等,病灶是全身多處不是局限性的,真菌培養陰性的特點,結合細胞學檢查可見退變性嗜中性細胞占85%、巨噬細胞占15%,大量脂肪滴和一些泡狀巨噬細胞,卻未見微生物的變化,因此該病例診斷為原因不明的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
本病常采取對癥治療、局部外科處置、補充營養、免疫抑制等療法。癥狀反復發作的,可以延長類固醇的使用時間或者隔日使用。
(1)對于單個病變可以采用外科手術切除來進行治療。
(2)適當長期使用全身抗生素(最少4周),同時使用免疫抑制性藥物,潑尼松2~4mg/kg,或甲基潑尼松0.8~1.4mg/kg,12h/次;若對潑尼松、甲基潑尼松無效者可換去炎松或地塞米松。通常用藥兩周就可見明顯效果,其后(8~10周)內可逐漸減少劑量,直到可隔日給藥的最低劑量,以維持疾病緩解。如復發,可調回至之前劑量。
(3)保守治療:在病情得以控制的情況下,可選擇使用一些幾乎無副作用的且能幫助減少炎癥的藥物如,維生素E、四環素、環孢菌素和煙霧酰胺等口服治療。多數脂膜炎一般在數月后恢復,病變愈合處可能會留下瘢痕。
無菌性結節性脂膜炎是犬常見的免疫介導性皮膚炎癥。造成脂肪炎的因素包括:外傷或異物、貓的維生素E缺乏、胰腺炎或胰腺癌和免疫介導等,但常見于異物,如皮下注射藥液和疫苗(尤其是狂犬疫苗)。細胞學檢查時顯微鏡下可見大量脂滴和巨噬細胞吞噬脂肪滴形成泡狀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吞噬自身炎性細胞,且無微生物的存在,這是脂肪炎的重要病變特征。本病臨床上主要采用細胞學檢查,而治療多選用潑尼松、硫唑嘌呤、環孢素等。
[1]賀俊,吉林波,張繼平,等.犬無菌性脂膜炎的病例診斷與治療[J].云南畜牧獸醫,2016,(3):31-33.
陳張華(1983—),女,四川西昌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動物疾病內科病的研究工作。李代兵(1981—),男,重慶榮昌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小動物外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