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林欣


匯聚世界各地美食風格的倫敦,去年開了一家風格獨特的餐廳“藥房二號”。由于設計風格看起來實在太像藥房,這家餐廳的主人之前差點惹上官司。不過只有走進餐廳的人才會知道,這里賣的絕不是藥,而是到普通餐廳里所沒有的特色菜。
“藥房二號”位于倫敦紐波特街,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藥房”墻柜上一排排擺放著小盒子和瓶瓶罐罐,藥片隨處可見,和普通藥房沒什么區別。此外,店門口寫的營業時間也看起來不像是普通餐館——“藥房二號”只在周二到周日早十點到晚六點營業。要不是在餐廳中央擺放著用餐桌椅還有刀叉、紙巾,頭回光顧的客人難免會有些困惑,自己究竟走進了什么店。
餐廳設計大致劃分為吧臺和用餐區兩個部分,背景為白色以及冷調的藍色,而各式各樣的藥品和醫學圖案為室內空間賦予更多色彩。五顏六色的藥丸、膠囊出現在大理石地面和各種材質做成的家具上,比如淺色的吧臺凳,仔細看凳面其實是放大版的藥片,非常有趣。外墻面和餐廳的玻璃櫥窗則以DNA雙螺旋結構作為裝飾。
餐廳主要經營一些西式簡餐和主食。前臺也是吧臺,這里大概是最符合店名“藥店”的地方。整個吧臺就對應藥店收費或取藥處,墻上亮著十字形狀和寫著“處方”字樣的霓虹燈。在餐廳最深處的墻邊立著幾個高大的藥柜,上面整整齊齊擺滿了藥品。
店內的菜單并不完全是英式菜品,但保證嚴選英國當地食材。菜單也將固定每周更換一次。除了餐廳區域以外,這里還有幾十平方米的藥品設計展覽區域,供顧客在用餐之余參觀。展覽的作品包括醫院的人體模型、各類藥瓶、藥水、實驗材料等。
“藥房二號”的主人在英國其實大名鼎鼎,只是讓他出名的不是餐飲業而是藝術界。店主人達明安·赫斯特在藝術界和新聞圈,總和一個頭銜緊緊聯系在一起——成交價最貴的當代藝術家。這些年將大量時間放在經營鄉間農場旅館的赫斯特,其實一直在把自己的創作心路歷程,借助跨界的形式來進一步展現。“藥房二號”之所以被稱作“二號”,是因為在1998年,赫斯特就曾聯合倫敦幾家著名餐廳俱樂部的創始人共同在倫敦的諾丁山,開設了一家名為“藥房”的餐廳。這家餐廳的室內設計完全由赫斯特一手操辦,并陳設了許多藝術家本人的作品作為裝飾,其中包括作品《分子結構》等。
這位現代藝術家為什么會鐘情于“藥店”這個題材,其實是和他的童年有關。赫斯特說,他被他的母親對藥劑那不可動搖的信仰深深影響著——生存依賴于五彩繽紛藥物的瘋狂,控制生活中各種五顏六色的失控癥狀。展臺上彩色的器皿盛著色彩鮮艷的液體,分別代表著:土地、空氣、火和水。有人在這里吃完飯后會“偷”一張餐廳的菜單。顧客禁不住誘惑“順手牽羊”是因為,這張色彩艷麗的菜單的背面有赫斯特的親筆簽名,“說不定哪天就可以送去拍賣了呢”。
在醫學發達的現今,人們依賴藥品、保健食品的程度愈趨普遍,甚至習慣將保健食品當作營養補充來源。一位客人曾這樣寫道,夜幕下的“藥房二號”詭異的輪廓突兀在倫敦城市布景中,明艷的窗口和霓虹燈箱在晚上有種不真實的味道,也許離開這家餐廳后你會懷疑是不是真的來過,還是這世上本身就不存在這樣的地方,像生病的你,總忘記自己是不是有吃過藥,這間餐廳向每個城市里“病入膏肓”的人敞開著。▲
(圖為餐廳內部以及藥片造型的凳子。)
環球時報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