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子
從嚴治黨引來發展“加速度”
文/穆子
逐夢前行,在追趕中的南通又收獲一個豐收年:億元以上項目數量實現翻番,質量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加速形成,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勢頭好,全年完成GDP6750億元,增長9.78%,經濟增速、綠色發展綜合指數全省領先。人民網以“蘇南、蘇中格局被打破,南通擠進江蘇第一方陣”為題作了報道。
經濟跑得快,全靠“龍頭”帶。南通經濟、社會發展駛上快車道,與從嚴治黨的“龍頭”作用密切相關。十八大以來,從施行八項規定到狠剎“四風”,從“打虎拍蠅”到懲惡揚善,從群眾路線教育到“三嚴三實”教育,從“兩學一做”活動到六中全會召開,從嚴治黨的弦越拉越緊,清正廉明之風勁吹,激發了全社會蓬勃向上的正能量。全面從嚴治黨是治國理政的綱,綱舉目張,這一實踐既應驗了“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的論斷,也打消了人們“弦拉得太緊會影響發展速度”顧慮。
從嚴治黨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正之風對可持續發展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一座城市的產業投資、項目選擇,決定著這座城市的品位和潛質,如果手握裁量權的人,不是根據城市的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不是出于公心,而是算計著“項目弄成我能從中得到什么利益”來決定取舍,對生產力就會產生負面效果:那些不容易獲得私利、但對社會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項目或投資將被忽視,而一些“面子工程”、“泡沫工程”、勞民傷財的工程就可能乘虛而入。經濟要健康發展,就必須排除運行中不規矩、不規范的東西。全面從嚴治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項目在透明中啟動,滋生腐敗的土壤逐步得到鏟除,好的黨風帶出好的政風,部門和行業良好風氣的形成,可以為經濟建設營造出一個競爭公平有序、政務公開透明的良好發展環境。資源從權力的控制下得到解放,市場活力即被激發。南通市招商引資的項目之所以形成“有中選好、好上選優”的趨勢,正是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
從嚴治黨有利于凈化發展生態。良好的生態是生產力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王岐山說過:“反腐敗也是生產力”,在國外已早有先例。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稱,香港和新加坡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反腐運動,幫助推動了當地的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到2011年已遠遠高出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些年,南通市在從嚴治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糾“四風”、治陋習, 抓典型、樹榜樣,吃吃喝喝的少了,迎來送往的少了,心浮氣躁的少了,政商關系順了。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特克說,中國對請客送禮等歪風邪氣的打擊,給商界帶來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中國政府的反腐運動, 讓企業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開展業務更容易。接受彭博調查的17位經濟學家預期,到2020年習近平的反腐運動將讓中國的GDP增長率提高0.1-0.5個百分點,貪污腐敗對經濟拖累的減少,相當于700億美元的紅利。(新浪網2015年9月25日)
從嚴治黨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一個風氣不正的地方,一個缺少公平的社會,必然人心渙散,缺少創造社會財富的動力。風不正,必然氣不順,氣不順,人心離,人心渙散就會阻滯生產力發展。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全面從嚴治黨順民意、合民心,有利于排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非經濟因素困擾,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理順群眾情緒。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從嚴治黨的威力,就在于它能把黨內“嚴治”的成果,通過示范帶動的連鎖反應,在群眾之間傳導,最終形成巨大的正能量。黨風政風好了,便能激發生產者的勞動熱情,釋放廣大民眾創新、創業的潛能,從而推動生產力的加速發展。南通這幾年清正廉明風氣勁吹,大家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有勁頭,越干越有奔頭,各縣市區抓項目、抓發展、抓惠民勁頭十足,你追我趕,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730個,兩天就有一個入賬,一個個增長點連成一串增長鏈,僅千億元以上的產業群就有6個。這些大項目頂天立地,撐起南通加速發展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