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褚振江
外籍軍官,在這里讀懂中國
——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開展對外培訓紀實
文/褚振江
從北京城驅車25公里至昌平城區,十三陵水庫的碧波蕩漾著和平的漣漪,萬里長城的垛口張開友誼的雙臂。被譽為“軍中聯合國”的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就座落在這里。
作為中國軍事對外培訓的最高學府,擔負著培訓外國高級軍官和政府防務官員的職能。自1956年創建以來,防務學院已走過了60個春秋,培訓了來自全球160多個國家的近萬名學員,不斷為中國與中國軍隊擴展國際“朋友圈”。
2016年9月,在美國、英國等多國接受過培訓的布隆迪上校尹戴芬報名參加了防務學院防務與戰略研究班。
“一個飽含軍事智慧的民族這樣熱愛和平,一支創造一個又一個軍事奇跡的軍隊這樣謹慎看待戰爭。”有些意外的尹戴芬慢慢發現了這次培訓中的“中國特色”:之前,他上過的第一堂課都會從戰爭與文明的沖突講起,而這里的第一堂課都會從“止戈為武”的典故開始;之前,很多教員十分重視戰術培訓,會教給你怎樣在戰斗中取勝,強調的是一種“戰勝思維”;而在這里學員學到的更多的是怎樣運用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進而避免戰爭,追求的是一種和合理念。
防務學院院長徐輝介紹,在這里,外軍學員研究的是如何預防沖突、遏止戰爭、實現和平,而非學習攻伐殺掠、侵略征服。在這樣的理念下,學院的課堂上有了中國古代“和為貴”理念的研究,有了人道主義救援、國際維和等應對非傳統安全課程的增加,也有了中國如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討論。
防務學院的學員來自五洲四海,不乏昔日戰場上的敵人。2015年7月26日,俄語班學員畢業班歸國前的夜晚,學員隊參謀李大偉夜間巡視校區。他看見,Y國的中校加吉克正同來自A國的中校西亞武什一起在喝酒。
就在五個月前入學分配宿舍時,加吉克還對李大偉提出一系列要求,“我們這個班有沒有A國的學員?”“能不能把我們安排在不同的樓層?”
2014年7月29日至8月1日,兩國在納卡地區爆發武裝沖突,雙方動用榴彈炮在內的重型武器,各有數十名士兵死亡,這是自1984年以來兩國最激烈的武裝沖突。
就這樣,加吉克中校住在里三樓,西亞武什中校則分在二樓。最初,兩人見面從不打招呼,形同陌路。
李大偉覺得,應該設法化解這段仇恨。學員隊組織活動時,李大偉有意將他們倆安排在一起,兩人依舊沒有任何交談。活動結束時,兩人卻有了第一次握手。當全班參觀頤和園時,李大偉再次拉著兩人一起合影,二人就這樣慢慢地冰釋前嫌。
“在戰場上,我最不想見到的人就是你。”離別時的那個夜晚,加吉克中校對西亞武什中校說。歸國后,他們還給各自國家的領導人提交報告,積極推動兩國簽署和平協定。
高大的“兵圣孫武”雕像、石子鋪成的太極圖、書畫室里的水墨山水、學員背包上佩掛的中國結……外籍高級軍官在這里讀懂《孫子兵法》,迷戀上中華傳統文化,領悟世界和平的價值。
“過去,孫武和毛澤東的軍事謀略最受學員歡迎。現在,講述中國故事和中國軍隊改革也令他們著迷。”防務學院政委衣述強說,從中國的政治制度到國防政策,從外交戰略到環境氣候議題,從民族宗教到人權事業進步,80%以上的課程均由來自國內外政府、軍隊的領導和專家講授。來自孟加拉國的海軍準將卡洛爾說,他對中國的印象從模糊到清晰,尤其對“中國夢”和“一帶一路”的認識更加深入。
“很多外籍軍官是首次來華,受一些西方媒體輿論的影響,他們往往對中國持有不同程度的偏見。”防務學院教譯室主任徐國平教授說,每年的入學問卷調查顯示,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外軍學員都占到90%以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大多出于類比和想象,中國甚至被視為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新貴”,對中國抱有期待與恐懼的復雜心態。
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里,欣賞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在上海絢麗多彩的外灘夜景中,領略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在騰訊公司,感受網絡為中國人生活帶來的便利,在北京龍泉寺,體會佛教與科學的深度融合……在延安,帶著對中國革命勝利和中國發展奇跡的濃厚興趣,來自巴基斯坦的學員站在一孔窯洞前慨嘆道:“想不到這樣簡陋的居所居然與毛澤東、習近平這兩位世界偉人聯系得如此緊密。”
西方不少媒體鏡頭下和作家筆下那個被歪曲“妖魔化”的中國形象已經離他們越來越遠。在他們面前,真實的中國自由、開放,真實的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熱愛和平。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偉大的國家”,來自科特迪瓦的艾達拉中校和他的很多同學一起開始努力學習漢語。艾達拉告訴記者:他參加了漢語水平考試,下個月出成績,對此他充滿期待。
對外培訓不但為外國軍官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更為他們在這里交流搭建了平臺。
學院主動引入開放式教學、專題式研討、案例式模擬等模式,教學實踐中允許各國學員充分質疑、激烈辯論,在爭論中增進了各國軍人之間的了解與互信。反恐、維和、人道主義救援、地區與國際安全局勢等課題在課堂上常被提及。
“提供一個平臺,讓各國軍官共同交流,一起來給國際安全把脈,共同探討維護和平,在共識基礎上探討維護世界和平之道,這個作用發揮得越來越大。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大國向國際社會承擔責任,特別在軍事領域承擔責任維護和平一個重大的發展變化,這個對外吸引力越來越大。”徐輝說。
當前,世界一些主要國家把對外軍事培訓作為開展對外軍事交流、促進軍事合作、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國也不例外。來自巴基斯坦的陸軍準將巴沙爾曾在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參與過軍事培訓。他認為,國防大學防務學院的教學水平無論是硬件和軟件,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能讓來自世界各國的學員在這里學習軍事、政治和其他沒有學過的涉及到國際安全和反恐等跟我工作結合更緊密的內容,回國之后可以把在這里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我們國家的實踐中。”
國防大學校長張仕波表示,對外軍事培訓處于軍事外交第一線,事關國家和軍隊的聲望,事關國家政治外交和軍事外交大局。他們將著眼擴大外訓國際影響力,大力推進對外培訓向世界領先的國際軍事職業教育轉型發展。
2015年,西班牙語翻譯石磊在并不輕松的墨西哥之旅中收獲到一份驚喜。跟隨國防政策宣講團出訪,連著幾個小時的翻譯下來,她感到嗓子都要冒煙了。一位上校快步走過來,遞上了一塊潤喉糖,說道:“石磊,還記得我嗎?你的到來讓我想起了在國防大學防務學院的大家庭,我現在很想回家看看。”
對于很多外軍學員來說,在遙遠東方的那個“家”留下了很多美好和感動的回憶。回到國內,學員們津津樂道周末踢過的每一場“國際聯賽”,夫人們對西單購物和中國書法念念不忘,孩子們時不時地還會蹦出幾句標準的北京話……
來自幾內亞比紹的一名學員長期患有哮喘,就被安排到緊鄰學員管理參謀的房間,以便于照顧。經常陪同就診,時常登門看望,雙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該學員回國后晉升準將,第一時間向學院打電話報喜;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逝世,出于對國內政局不穩和個人前途不明確的擔憂,來自委內瑞拉的學員一度心情沮喪,學員隊及時跟蹤關注委內瑞拉局勢,將最新動態告知并與其加強交流,經常談心,幫助他度過情緒波動期;一名烏拉圭學員的妻子在國內遭遇車禍,傷勢較重。因為無法回國陪伴妻子,該學員心事重重。來自全班的多國學員登門慰問,并在集體活動中多鼓勵他參加,以全班的熱情幫助他走出失望悲觀的情緒。
一次次的排憂解難收獲了信任和友誼。翻譯王方芳的書桌上還擺著一套用她名字的拼音擺成的小掛飾,那是一位外軍上校的小女兒精心制作的臨別禮物。高級指揮班有個學員的夫人因病住院,教員李美華顧不上臥床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陪護數日,對她悉心照料、熱情鼓勵直至痊愈。后來這位將軍率團訪問我國時,還專門安排了回母校的行程,他熱情地擁抱著李教員說:“夫人要求我一定來看望她的中國妹妹,出色的心理醫生!”
有的學員說,在中國這塊土地上,56個民族和諧相處,在防務學院里,世界100多個國家的高級軍官也能相處得十分融洽,這就是具有多樣性和包容性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