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魯民
“戚家軍”為何所向無敵?
文/陳魯民
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成功再現了當年“戚家軍”所向無敵的輝煌歷史,他們從浙江打到福建,又打到塞北,大小戰斗數百次,無一敗績。“戚家軍”用十多年時間,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余年,保衛了
北部疆域的安全,為中華民族立下了赫赫戰功。以史為鑒,探討一下“戚家軍”為何所向無敵,對于我們今天的國防建設、戍邊備戰,頗有意義。
銳意創新,苦練精兵,是“戚家軍”所向無敵的關鍵之舉。戚繼光時代的明軍官兵,武器落后,戰法落后,管理松弛,訓練不嚴,戰斗力很差,常常被倭寇打得丟盔卸甲,望風而逃。有鑒于此,戚繼光寫下了18卷本《紀效新書》和14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并按照他的練兵思想付諸實踐,招募了3000人,在戚繼光的指導訓練下,練成一支精銳的部隊,后稱“戚家軍”。并且,戚繼光從實際出發,根據南方多沼澤的地理特點制定陣法,大膽革新技戰術。最著名的就是“鴛鴦陣”,以12人為一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斗需要而不斷變化。他還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設計建造了大小戰船、戰車,使以“戚家軍”為主力的明軍一轉頹勢,戰斗力大大提升,多次重創、全殲敵軍,令倭寇望風而逃。
主帥廉潔清正,愛兵如子,是“戚家軍”所向無敵的內在因素。戚繼光一生廉潔,在《練兵實紀·練將》中說:“故廉之一字,全是本等份內所該?!彼簧鸀楣贌o數,在大半個中國轉,窮地方富地方,他都待過;油水小的油水大的官僚,他都做過。但是,這么多年官做下來,他幾乎是凈身而退,沒為后代留下什么遺產。他告老還鄉時,“四提將印,佩玉三十余年,野無成田,束無宿鏹,惟集書數千卷而已”。后來,居然窮得連買藥治病的錢都沒有,其子戚興國整理父親書稿時,也因無資費不能付梓,最后還是在父親生前好友和在任官員的資助下,戚繼光的兵書才得以出版傳世。說起來,他的俸祿加起來也是個不小的數字,可他大都用于撫恤陣亡將士遺屬了,而朝廷的賞賜,他也從未一人獨吞,每次都與將士共享。正因為如此,他在軍中威信很高,一呼百應,每次打仗都士氣高漲,以一當十。
上下團結,無人掣肘,是“戚家軍”所向無敵的客觀保證。最支持他抗倭事業的,莫過于當朝首輔張居正??梢哉f,如沒有張居正、譚綸等人的全力支持,戚繼光將會處處被掣肘,事事受刁難,練兵不成,軍餉不繼,抗倭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君不見,同樣是兵精將猛的“岳家軍”,卻毀于秦檜等人的搗亂破壞,就是歷史教訓?!睹魇贰酚?,在張居正的關照下,“戚家軍”的糧餉永遠是重點保障對象;凡與戚繼光搗亂的同事一律調開;張居正的大門始終對戚繼光敞開,即使夜再深,也沒一個護衛敢阻攔傳送書函的“戚家軍”將士。誠如學者張廷玉所言: “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當張居正、譚綸任國事則成,厥后張鼎思、張希皋等居言路則廢。任將之道,亦可知矣?!睆埗λ?、張希皋是兩個嫉賢妒能的大臣,曾多次告戚繼光的刁狀,影響了戚繼光的抗敵大計。
歷史經驗證明,打仗這事,兵要精,血性剛勇;將要能,善于指揮;士氣要高,求勝心切;內外要和,精誠團結,就會像“戚家軍”一樣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做其他事也是如此,領導公正無私,運籌有方;部下心情舒暢,自愿效力;上下團結,內外同心,就沒有干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