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術光 劉換菊
九江學院旅游學院 九江學院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長上限基模構建研究
史術光 劉換菊
九江學院旅游學院 九江學院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
2004年,Rudy Demotte以在比利時居住的法國人社區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從立法的角度探討了非遺的立法問題和國家頒布的政策問題,其中著重的討論到非遺的特殊待遇的落實和公眾保護意識的提升[1]。Yang Jongsung在同一年所著的《韓國文化保護法》[2],C Londres在2005年的《非遺的登記:巴西經驗》[3]。都詳細闡述了這些國家在非遺的保護工作上付出的杰出努力和目前正實施的比較有效的政策。
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長上限基模構建
通過對江西省非遺保護過程中的各因素分析,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除了其增長因素之外,存在諸多的制約因素,影響非物質遺產保護的不斷深入,這些因素的持續制約下,江西省非遺保護將陷入停滯的境地。這就要求對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的研究必須系統思考,全面分析各制約因素的存在,及其動態反饋機理,為最終管理對策的提出提供依據。
隨著非遺保護程度的深入,非遺文化的持續傳承和資源的不斷豐富并將提升整個江西省文化旅游資源的吸引力,進而推動旅游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旅游收入的持續增長,有更多資金投入到非遺傳承和保護的各個環節,使非遺保護程度不斷深入,隨著系統的層層遞進。
右邊是負反饋環顯示。中國旅游業仍是政府主導下發展的綜合產業,商業開發不夠濃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離不開政府的持續投入。尤其是在保護政策、資金、持續監管方面政府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對著非遺保護的不斷深入,對政府在政策完善、資金投入、監管等方面的需求就會更大,然而由于政府實際投入與需求期望之間不能相符,差額越大,非遺傳承與保護的環境越差,傳承人看不到希望,傳承積極性勢必不斷降低,傳承質量持續下降,最終將影響旅游資源吸引力的提升,形成了負反饋環123。

如圖1所示,左邊是系統成長的正反饋環,右邊是抑制成長的負反饋環。如右邊所示,隨著江西省非遺保護的不斷深入,更加依賴非遺文化傳承人的傳承能力。傳承人是非遺的主體,是非遺能夠得以體現的載體和媒介物,傳承人是非遺的文化擁有者,傳承人的個人傳承力、自身素質和再創造力等都與非遺保護的程度息息相關。而江西省當前傳承人的傳承力情況不容樂觀。江西戲劇類非遺項目,傳承人尤其稀少,且年齡較高,傳統技藝日漸失傳。據統計江西省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年齡大于60的占總數的80%以上,年齡過高的問題日漸突出。
傳承人傳承力的不足,將最終影響文化作品的創新,降低非遺文化的傳承質量,影響資源的吸引力,形成負反饋環。在負反饋環路的反復調節下,正反饋環的發展進入一個瓶頸狀態,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將不能繼續增加,旅游收入不再提升,增加非遺保護的投入也無法實現,各個要素不會再變化,形成當地傳承人能力差額上限。

圖2 生產性開發監督差額成長上限
如圖2所示,右邊的負反饋環,隨著江西省非遺保護的不斷深入,文化內涵的物質表現的需求不斷深入。物質表現不僅僅的停留在傳統的表現形式上,需要不斷適應現代人的消費需求和文化識別方式,以更多種多樣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里,甚至成為一種生活的必需品,這是提升非遺文化旅游資源內生成力的有效措施,也是非遺文化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非遺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是非遺保護重要環節。
事實上在政府的幫助下已有許多工商界走進非遺生產性保護這一行列,但是工商界對非遺的文化內涵認識的不足往往使生產性開發僅僅成為過度商業化的代名詞。文化的低俗使用將大大降低人們對非遺文化的期待,造成的危害如同溫水煮青蛙,最終將導致非遺獨特文化的消亡。在非遺的生產性開發過程中,必須充分提煉其文化內核,將其獨特的文化元素與現代化的科技、工藝或者藝術手段手段相融合,加強管理和監督,提升內涵,形成特色,從而提升其旅游吸引力,而這與當前江西省非遺文化資源生產性開發的現狀形成較大差額,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和特色,影響旅游資源吸引力的提升,形成負反饋環5。

圖3 豐富的理論研究需求差額成長上限
如圖3所示,右邊負反饋環中隨著江西省非遺保護程度不斷深入,文化內涵的挖掘、整體性和生產性保護、商業開發中文化元素的傳承等方面都會出現新問題需要業界專家的研究,豐富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具體的保護措施的開展,提升江西非遺的傳承質量和文化吸引力。現在學術界對江西非遺的研究還相對偏少,研究內容還不夠豐富,未能緊密結合當前非遺傳承和保護面臨的新問題相結合,還難以滿足不了非遺保護各方面的訴求。
學術界充當的是一個導師,一個看得更清楚的局外人來指引明燈。但是如果局外人對非遺本身了解的不多,研究的層面僅僅局限于大眾都可以發現的層面,不能高瞻遠矚,研究的不足與非遺保護對理論研究的需求存在巨大差額,影響到非遺良性可持續發展,最終影響到傳承質量,形成一個負反饋環。在反饋環路的反復調節下,形成發展上限6。

圖4 新媒體營銷差額成長上限
如圖4所示,右邊負反饋環中隨著江西省非遺保護程度不斷深入,非遺的文化傳承和商業開發都對宣傳營銷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進入21世紀,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換,全球化的潮流以迅雷之勢占領全球。當今的大眾傳媒也因為技術革命和大眾的普遍關注加強了民眾的監督作用,也帶了許多負面效果,如媒體資源有限和在傳播過程中的扭曲非遺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4]。
新媒體的普及使所有具有地方性、獨特性的民族文化都逐漸被逼退到角落,越是獨特遠古的文化就越會像現存的稀有生物一樣,被不斷擠壓著本已不多的生存空間,只能眼睜睜看著世界流行文化的不斷走紅的。因此隨著非遺保護程度的深入,新媒體營銷不力的非遺文化與當前非遺傳播和保護的需求形成巨大的差額,隨著這種差額的不斷加大,長此以往,勢必會進一步壓縮生存的土壤,被世人所遺忘,降低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形成一個負反饋環。在反饋環路的反復調節下,形成成長上限7。

圖5 保護方式多樣性需求差額成長上限
如圖5所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本身具有無形性的特點,所以想要把它轉成旅游的吸引物比較困難。因此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宏觀化為微觀,從抽象化為具體,與其他旅游活動和產品相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綜合開發模式是對非遺保護方式多樣性的重要嘗試。比如近年來興起來的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切關聯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模式和許多非遺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模式。非遺旅游開發的深入,可以不斷完善相關旅游配套設施,增加整體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但由于當前江西非遺的保護還多數停留在舊的思維和方式上,與當前的需求形成巨大的差額,形成負反饋制約環8,在此調節下,形成制約上限。
整個江西非遺的保護工作是個極為復雜,由諸多制約因素共同作用的動態系統,無論是政府投入方面、創承認保護方面、理論研究方面、新媒體營銷方面還是生產性開發和保護方式的多樣性方面,都在系統的成長運行過程中最終對非遺資源的吸引力和非遺保護的不斷深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這些制約因素形成的各個成長上限子基模合并計算后,形成共有8個負反饋環的江西省非遺保護的成長上限基模,在此基模的動態持續制約下,如果沒有有效措施消除負反饋造成的影響,江西非遺保護工作將最終形成發展瓶頸,難以推進。
江西非遺保護成長上限基模的構建,形象反映出各個制約因素的制約機理,為系統、科學的提出管理對策,消除制約上限,打破藩籬,突破瓶頸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R.Demotte,National Policies Concern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eseum International ,vol.56,2004,p.174-179
[2]Y.Jongsung, Korean Cultural Protection Law,Museum International,vol.56,p.l80-188
[3]C.Londres, The Registry of Intangible Heritage:the Brazilian experience,Museum International, 2004,vol.56, p.l66-173.
[4]陳明悅.大眾傳媒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功能和影響[J].四川戲劇,2015,01:74-76.
本文為江西省藝術規劃青年項目“基于反饋基模分析的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系統研究”[項目編號:YG2013116]的階段性成果。
史術光,九江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模分析;劉換菊,九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