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斌 倪振杰 呂 元
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空間的客流動線設計研究*
胡 斌1倪振杰2呂 元1
(1.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100124,北京;2.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250101,濟南//第一作者,副教授)
從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空間的客流動線設計入手,介紹了配線上方商業的相關研究成果。對國內地鐵配線的商業開發現狀進行歸納分類,并對配線及客流動線等相關概念進行解釋,得出目前開發客流動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配線上方商業開發的設計原則,并從動線尺度、動線形式、動線上的要素等三個方面提出客流動線設計策略。
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空間;客流動線設計
近年來,隨著我國地鐵運營線路持續增加,帶來地鐵配線上方空間數量的增加,且地鐵作為城市交通中重要一環,在承擔了城市大部分的交通職能的同時,可在短時間內匯聚大量客流。針對目前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如何綜合利用地鐵配線上方空間進行商業開發,將地鐵大量客流轉換為商業價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目前,對于地鐵配線上方空間商業開發利用的相關研究不多,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有:文獻[1]從廣州地鐵配線上方空間開發現狀與發展趨勢出發,探討其在功能組織、交通組織及消防設計3個方面的設計原則與設計策略;文獻[2]從地鐵配線商業的特點出發,對地鐵配線商業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進行研究,在功能組織、交通組織、防火設計及人性化方面提出設計原則與設計策略。文獻[3]對上海地鐵資源設置條件、規模及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從管理層面提出了車站配線空間利用的優勢及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配線上方空間商業客流動線的研究涉及較少。本文從動線尺度、動線形式及動線上的要素等3個方面,對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空間客流動線的設計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為今后配線上方空間的商業開發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
(1)配線。配線是指地鐵線路中除正線外,在運行過程中為列車提供收發車、折返、聯絡、安全保障、臨時停車等功能服務,通過道岔與正線或相互聯絡的軌道線路。配線包括折返線、渡線、聯絡線、臨時停車線、出入線與安全線等[4]。
(2)配線上方商業。配線空間常常與站臺層位于同一標高,埋深較深,其上部閑置空間采取回填與開發利用的差距不大,可根據周邊商業情況對上方空間進行商業開發。如圖1所示。
由于配線上方空間屬于地下空間,因此這一空間的商業開發應及早介入線路、車站的規劃與設計,并保證其設計周期、施工工期、開通經營期與車站同步,以避免二次施工對車站運營造成不利影響[5]。
(3)客流動線。客流動線是指人在商業體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及其在空間內部連續移動的點連接起來所形成的有規律可循的客流運動路線[6]。客流動線所研究的對象是全體顧客的運動軌跡。通過研究動線的內在規律,揭示出配線上方商業空間中人群消費活動的特點與需求,對商業空間的規劃與設計提出基本要求,以使商業空間可持續健康發展。

圖1 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空間位置立面示意圖
2.1 類型
目前,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發展類型可分為成熟發展城市、中等發展城市、起步發展城市。其開發現狀從開發規模、店鋪數量、設施種類三個層面進行對比,見表1。

表1 配線上方商業開發現狀歸納對比
2.2 客流動線現存問題
隨著地鐵建設技術的發展與管理理念的日漸進步,大部分地鐵配線上方空間的商業發展越來越成熟,但仍有一些商業空間的動線設計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動線混亂。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空間如刻意營造為一個視覺轉換頻繁的空間效果,必然會增加客流動線的復雜程度。而復雜的客流動線會降低乘客對于商業空間的感知程度,導致乘客在空間中方向迷失,并使乘客產生心理不適等問題。混亂的動線會嚴重影響乘客的購物體驗,直接降低商業空間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2)可識別性差。配線上方商業空間與地面商業建筑空間一樣,具有可見的空間實體,乘客難以形成整體認知,需借助其他標志性構成要素增強空間的可識別性。而現有的商業空間對于出入口、空間節點、指示標志等要素重視程度不夠,空間可識別性較差,乘客難以確認自己所處區域。
(3)缺乏主題與特色。隨著配線商業的發展,乘客更加注重商業空間的體驗感受。乘客在一個沒有主題與特色的消費空間中很容易產生疲勞感,最終降低消費熱情。通過對現有的配線商業進行走訪調研發現,很多商業缺乏一個明確的主題定位,沒有結合自身主題體現商業特色,配線商業演變成一種模式化產物,對乘客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1.導向明確原則。客流動線最為重要的就是導向性。導向性決定了乘客對于商業空間的感知程度。良好的導向性可以幫助乘客對消費流線產生清晰的認知。導向明確的客流動線可以讓消費者在擁有一個舒適購物體驗的同時接觸到更多的商店,還可以發掘出更多潛在顧客,使其流連忘返,從而達到增加經濟增益的目的[7]。
2.意向可讀原則。意向,指的是人們接觸環境之后印象與感受的結合。環境行為學家帕西尼曾經提出觀點:一個人如要在環境中辨知自己所在位置并達成自己的目標,則需經由意象認知才有可能[8]。由此可知,良好的客流動線需幫助乘客快速形成空間意向,以乘客的視覺和觸覺為指引,強調節點、邊界、路徑和區域等因素,為乘客營造一個整體且易識別的空間意向。
3.主題鮮明原則。客流動線如同一個故事中的線索,乘客行走其中,在滿足自身不同商業需求的同時得到不同的空間體驗,從而凸顯出商業空間的主題及特色。所以,在客流動線設計中,應根據一定的主題特征進行視覺轉換與空間變化,使乘客在購物過程中不斷地產生興趣和好奇,起到點綴、引導和活躍空間的作用。
4.1 動線尺度設計
在設計配線商業客流動線時,需重點考慮流線的尺度問題。現有研究分析表明,動線長度與寬度比例失調的情況下,極易使乘客產生疲勞感和乏味感。因此,在客流動線設計中,應以乘客的生理與心理需求為依據,控制動線尺度的合理比例。
配線上方的商業空間不同于一般地下商業,其與地鐵站的銜接更為緊密,人流更加密集,空間形態狹長,故動線長度不可避免地超出常規尺度(見圖2)。

圖2 上海龍柏新村地鐵站配線上方空間平面示意圖
因此在動線尺度的設計上,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①研究表明,大于25 m的興趣點距離會降低乘客的消費欲望,故應將消費者的購物興趣點之間的距離控制在25 m以內,以此刺激乘客的商業欲望;②正常無目的性的情況下,老年人的行走速度約為30~40 m/min,20 min左右開始產生購物疲勞,故動線不要設置過長,總長度控制在800 m左右為宜;③按照正常人提東西行走時的體能進行考慮,需每隔150~200 m設置休息設施,防止乘客購物產生疲勞感,并提高設施使用效率。
除了動線的長度外,動線寬度也有一定的設計要點。本文結合一般地下商業中動線寬度要求與配線商業空間特點,參考其他相關研究分析,得出人流動線的寬度應保證各店鋪前有3 m的凈步行空間。如果店鋪兩側均有客流經過,則需保證最小6 m的動線寬度。此外,若店鋪本身需要排隊空間而內部不能提供時,還應在過道中預留出不小于2 m的排隊空間。
4.2 動線形式設計
配線上方商業空間多為單層商業空間,客流動線主要集中在水平動線上。水平動線的布局分為線形、回字形和枝形。其中,線形動線布局既包括直線,也包括曲線或L形;回字形動線布局主要指的是“回”形客流動線;枝形動線布局包含了十字形、T形、Y形以及其他的復雜形式。如圖3所示。
線形動線適用于空間形態較為狹長的配線商業,通過一條主要通道連接出入口及內部商鋪,店鋪分布在通道兩側,且通道無交叉或分支。這種布局方式具有結構清晰、方向感強、店鋪等級均衡、通過率高等優點,但也存在乘客回游性差、空間單調等缺點。設計時應避免絕對直線,采取增加節點等措施增加空間的趣味性。

圖3 水平動線形式示意圖
回字形動線、枝形動線適用于面積較大的配線商業,因商業面積較大,單一形式的動線結構難以將乘客引入商業之中。其優點是動線結構豐富,乘客可方便地進入商業中的各個店鋪,動線利用率高;缺點是復雜的動線容易降低乘客識別性與方向感,乘客的回游性差,店鋪的利用率不均衡,若設計不合理易造成動線末端店鋪經營困難。設計時,應對動線進行整體考慮,提高可視性和交通組織性,保證動線回路,避免出現商業死角。
4.3 動線上的要素設計
4.3.1 景觀設計
通過客流動線上的景觀設計,在乘客行進過程中進行環境渲染,形成有節奏、有趣味的商業空間。在景觀設計時,應借助古代園林中的框景、借景等處理手法,將整個客流動線上的景觀串聯起來,并通過暗示、引導和強調等手法處理空間變化,借助商業空間中的通道、出入口、綠化等的相互疊加組合,產生出封閉或開敞等不同的心理體驗,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配線商業景觀。
為了消除商業位于地下所帶來的封閉感,可借鑒日本成熟的地下商業街做法,結合地面構筑物進行地下商業空間的頂部處理,設法將室外天空、綠植等景觀通過天窗的方式引入(見圖4)。
對于平地上的淺埋式地下空間,設置天窗是向地下空間引入自然光線的一種常見方式[9]。在引入自然光線的同時,可在商業空間中設置小噴泉、綠植等,以減弱地下空間所帶來的壓抑感和封閉感。
4.3.2 照明設計

圖4 日本大阪地下商業街設置的天窗
合理運用照明設計可使配線商業空間效果具有重大改觀,并會增加商業的自身盈利。一般情況下,動線上的照明設計要求能使乘客了解到自己的行動路線與所處位置,確保基礎性的功能照明。應注意的是,店鋪對于出售的商品需進行重點照明,進而得到乘客的注意,增加潛在的商業客流數量(見圖5)。

圖5 店鋪重點照明示意
4.3.3 陳列設計
空間陳列設計也是影響配線商業空間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目前開敞式商業以及商品展銷方式的發展,結合商業的自身特點,通常使用的陳列手法有整齊陳列法、隨機陳列法、比較陳列法、突出陳列法、專題陳列法等。
在配線商業客流動線設計中,可結合不同陳列手法,設置特色鮮明的陳列商品來吸引乘客注意力,進而自然地改變乘客的行進路線,使乘客按照規劃的商業系統行進。良好的陳列設計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商品購買可能性(見圖6),并進一步提高了配線商業的發展空間。

圖6 店鋪陳列設計示意
目前,針對商業空間的客流動線設計較為豐富,但對于地鐵配線上方商業空間的客流動線研究尚較為缺乏。本文通過分析已建成的配線上方商業空間所存在問題,得到客流動線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而從動線形式、動線尺度、動線上的要素三個方面提出設計策略。希望其能對我國地鐵站配線上方商業空間的開發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1] 羅亮.廣州地鐵配線上方空間的商業開發設計探析[J].隧道建設,2014(6):534-538.
[2] 王洋.廣州地鐵配線商業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3] 郭海東,莊巍.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2):103-10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13[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42.
[5] 肖慧奇.基于聯合開發視角的交通樞紐地區規劃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7.
[6] 李晗.提高地下商業空間活力的客流動線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5.
[7] 殷珊.商業空間人流交通動線的設計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5.
[8] [美]城市土地研究學會.零售娛樂中心規劃與設計[M].李樹會,周鴻飛,譯.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2007:90.
[9] 李瀟茵.自然光與地下建筑[D].上海:同濟大學,2008.
Research on Passenger Moving Lines of Commercial Space above Ancillary Metro Routes
HU Bin,NI Zhenjie,LYU Yuan
Focusing on the design of passenger moving lines of commercial space above ancillary metro routes,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is topic are introduced.Then,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bove ancillary metro routes in big Chinese cities are summarized and classified,the related concepts of ancillary routes,passenger moving lines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erpreted to find problems existed in passenger moving line development.On this basis,the design principle of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s defined,passenger moving line design strategy is proposed from aspects of the scale,form and elements of passenger moving lines.
space above ancillary metro route;commercial space;passenger moving line design
TU984.18
10.16037/j.1007-869x.2017.10.024
First-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00124,Beijing,China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78010)
201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