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瑞濤
魯信:精準扶貧辦實事
□ 賈瑞濤
8月21日上午,菏澤曹縣蘇集鎮政府駐地,魯信集團、魯信
公益基金會捐助活動正在這里舉行。200.83萬元精準扶貧資金,150萬元勵志獎學金,還有10.19萬元的員工捐款,帶著一家省管國有企業及其員工們的拳拳愛心,被送到魯信集團第一書記幫扶村手中。這是魯信集團多年來秉承“愛心·感恩·責任”理念投身公益回報社會的又一個注腳,也是魯信公益基金會成立以來“以小愛聚大愛”的又一項舉措。魯信集團用實際行動助力精準扶貧,踐行了一家國企的責任與擔當。

2012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連續三批開展第一書記幫扶工作,推動貧困村脫貧致富。魯信集團黨委高度重視,將其作為黨委的一項重要工作,經常研究,充分調研。截至目前,已先后籌集精準扶貧資金3500萬元,將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帶到幫扶村,使幫扶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魯信集團在幫包村捐建的蔬菜大棚
三批第一書記幫扶工作中,魯信集團先后幫扶菏澤市巨野縣田莊鎮10個村、曹縣孫老家鎮3個村和蘇集鎮3個村,并在最近2批連續選派6名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黨員干部分別到曹縣孫老家鎮和蘇集鎮幫包村任職第一書記。
魯信集團以扎實的行動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三農”和扶貧工作的有關精神,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駐村第一書記到任后,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促脫貧,與幫包村群眾一起,修道路、架橋梁、通水電、建項目……全身心撲在建設美好鄉村的廣闊天地,用自己對黨的一片赤誠和對人民群眾的無限熱愛書寫了一段精彩的青春華章,也讓幫包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與關懷。
農民要致富,關鍵看支部。魯信集團第一書記工作組以強化“三會一課”制度為切入點,通過規范組織生活、發揮基層黨員“首創”精神,不斷提神打氣,將全體黨員思想統一到“摘掉窮帽子、打贏翻身仗”上來,快速扭轉黨組織軟弱渙散局面。以愛心幫扶、文化幫扶、勵志幫扶、基礎設施幫扶“四個幫扶”為載體,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使幫包村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顯著提升,精氣神和凝聚力明顯提高,在群眾中的威信進一步增強。
魯信集團第一書記工作組堅持結合幫包村實際,發展優勢產業,從根本上治貧脫貧。他們因地制宜,圍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即發展“第六產業”的模式開展精準扶貧。
根據實地考察和調研,魯信集團對田莊鎮從事林果和大棚蔬菜種植的農戶進行補貼,指導幫包村建立農業合作社,并出資300萬元為10個幫包村建設了100個鋼結構大棚,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了收益。
孫老家鎮幫包村朝天椒資源豐富,第一書記工作組實施了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和訂單農業的全產業鏈扶貧項目,組建的種植合作社當年即實現產值72萬元,每戶種植戶實現3萬多元凈收入。整個產業鏈可幫助解決60余人短期務工,月收入可達2000~3000元。
為改善種植結構,積極發展設施農業,第一書記工作組幫助孫老家鎮投資興建36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和31個春秋式蔬菜大棚,優先租賃給貧困戶,每棚有望實現每年2~4萬元純收入,同時吸納60余人短期務工,人均增收5000余元,幫包村初步形成了“土地流轉+農產品銷售+租賃分紅+務工收入”的扶貧新模式。
工作組還積極探索“互聯網+扶貧項目”模式,借助農村淘寶的政策和區域優勢,新建一處演出服裝加工點,解決了30余名婦女的就業難題,每人可實現月收入1500~2000元。
而魯信集團此次捐助的200.83萬元和山東信托員工捐助的10.19萬元也將全部用于蘇集鎮幫包村的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為幫包村盡快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精準扶貧需要的不僅僅是給予資金的“輸血”,魯信集團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幫包村的經濟“造血”能力,使他們即使在幫扶工作結束后,也能源源不斷地自力更生,實現真正的脫貧。
幫包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集體經濟“空殼”問題,魯信集團通過幫扶建設蔬菜大棚、辣椒加工廠以及服裝加工點等產業項目,不僅富裕了群眾,也使幫包村的集體收入大幅增長,從而為今后幫包村的發展提供了長久的資金支持。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魯信集團始終關心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組織青年員工與幫包村孩子結對子,相互鼓勵,共同成長。多次組織面向幫包村開展的捐款捐書捐物活動,為幫包村建立了“魯信愛心圖書室”。籌措770萬元資金,重建了孫老家鎮李集小學,讓孩子們告別危房搬進了新校舍。

魯信公益·山東信托愛心扶貧捐助儀式現場
2017年7月,魯信集團發起的山東省魯信公益基金會正式完成注冊,在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慈善活動的同時,也為做好第一書記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在8月21日的捐助儀式上,魯信公益基金會首期為新一批蘇集鎮3個幫包村募集了10萬余元的扶貧捐款,還為孫老家鎮和蘇集鎮6個幫包村設立本金共計150萬元的獎學金,該獎學金作為公益信托長期存續,每年的收益用于獎勵當年被高等院校錄取的學生,旨在鼓勵引導幫扶村的孩子勵志求學,努力實現人生出彩,學成后能夠更好地回報家鄉、建設家鄉。
魯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汲斌昌表示,雖然第一書記幫扶任務有結束時間,但是魯信集團與幫包村的聯系不會結束。產業扶貧、增強幫包村“造血能力”是長效機制,魯信公益基金會成立后,與魯信集團的公益慈善信托等業務相結合,設立長期存續的獎學金,也是長效機制。通過一系列長效機制的建立,魯信集團第一書記將真正成為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作者單位:魯信集團)
□ 責任編輯 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