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艾
眾所周知,痛風是典型的富貴病,患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能管住自己的嘴。另外,就算是已經控制住病情的痛風患者,日常飲食一旦有所不當,就極有可能再次與痛風不期而遇。因此,不少痛風患者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第一時間將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打入了“冷宮”。
但獨獨對于飲酒這個問題,不少痛風患者都感到困惑不已,就連一些媒體刊發的報道也時有爭議。比如有觀點表示,痛風患者就應該滴酒不沾;但又有觀點聲稱啤酒、白酒、黃酒是堅決不能碰的,但紅酒則可以適當攝入一點。面對不同的說法,大部分患者也都很鬧心。那么,痛風到底是必須“滴酒不沾”還是“小酌無礙”?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到底痛風患者能不能喝酒。
飲酒是痛風發作的重要誘因之一
痛風其實是一組與遺傳有關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而其發病的先決條件,就是高尿酸血癥。尿酸是人體內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代謝產物,在正常人體內,每天都會有尿酸產生,同時也有等量尿酸排出體外,以保持平衡狀態。而說到尿酸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們人類缺乏分解尿酸的特異性酶——尿囊素,不能將尿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從而容易引起尿酸在體內的蓄積。
臨床上,導致痛風發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過度飲酒。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約有一半以上的痛風患者在急性發作前有誘因存在,其中,以飲用啤酒最為多見(占60%),其次為海產品(18%)和內臟食物(14%)。
為何喝酒會誘發痛風發作呢?這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4點:
1.嘌呤經過氧化,最終的代謝物就是尿酸,而乙醇(酒類飲料通常都為乙醇的水溶液)會加快嘌呤的合成速度,短時間內可增加尿酸的濃度,最終導致尿酸水平激增。
2.乙醇進入人體后的代謝產物為乳酸,大量飲酒可增加人體內的乳酸含量,而乳酸則會以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從而使尿酸的排泄量減少。此外,乳酸又能造成血液的酸化,使尿酸的溶解度下降,尿酸形成結晶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3.乙醇在肝臟代謝時會吸收人體的大量水分,如此一來,血液黏稠度就會增高,導致原本處于飽和狀態的尿酸,最終脫水形成結晶。
4.中國人習慣于邊飲酒邊吃菜,因此無形中就可能攝入大量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兩相疊加,難保痛風不找上門來。
正是因為酒精會加重痛風患者的病情,所以很多醫生以及一些媒體都宣稱痛風患者需要“絕對禁酒”。
事實上,痛風患者并非需要“滴酒不沾”,但心中也應有底線。即,對于痛風患者來說,應該將一條科學的飲酒法則銘記于心,那就是處于痛風發作期以及疾病進展期時,應堅決戒酒;平日里雖然不需滴酒不沾,但也應當“限酒”。
戒酒也就意味著完全戒除酒精,徹底遠離酒精,做到“絕對禁酒”;而限酒則代表著限制酒精攝入量,但具體臨界量的標準,目前學界還沒有給出準確的表述。
高尿酸血癥者也要“限酒”
由于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癥,那么對于那些患有高尿酸血癥但還未出現痛風癥狀的患者來說,又該如何飲酒呢?答案是:限酒。
之前,學界一直認為高尿酸血癥是一種無害的病癥,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醫學研究者們漸漸發現,尿酸水平高對于血管以及腎臟功能也都有著不利的影響。除了引發痛風,高尿酸血癥還可能誘發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以及高血壓等)病癥。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于去年底頒布的《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以及最新的《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也都明確了這一觀點。因此,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當積極控制尿酸水平,限制酒精的攝入量。
喝對酒,可降低痛風發作風險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酒精飲料是指酒精(即乙醇)含量在0.5%~65%的飲料,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喝的白酒、啤酒、黃酒、紅酒等。有一種觀點認為,痛風患者應當禁止攝入啤酒、白酒、黃酒,但紅酒可少量喝一點。那么,這個觀點又是否準確呢?
這個問題的解答需要進一步對酒精飲料的品種進行分類后逐一進行分析。結合行業標準,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酒精飲料可以分為3個亞類。
1.發酵酒:是指糧谷、水果、乳類為原料,主要經酵母發酵等工藝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的飲料酒,包括啤酒、葡萄酒、黃酒、果酒及其他發酵酒。
2.蒸餾酒:指以糧谷、薯類、水果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勾兌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的飲料酒,包括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其他蒸餾酒。
3.露酒(配制酒):是指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使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配制而成。
對于不同的酒,痛風患者應該區別對待——
啤酒:從工藝制作上來看,發酵酒嘌呤含量遠高于蒸餾酒。啤酒是麥芽發酵釀造而成,其嘌呤含量與麥芽含量成正比,大麥高于小麥,各種品牌啤酒也有差異。一般啤酒嘌呤含量為5~10毫克/100毫升,就絕對值而言,啤酒應屬于低嘌呤食物,但一餐2兩啤酒很難過癮,2瓶(1500毫升)啤酒下肚,嘌呤攝入量就達到75~150毫克;再加上同時酒精的攝入,可以使血尿酸在短時間急劇升高。另外,啤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是促進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謝時的催化劑,進一步加快體內尿酸的生成。因此,我們建議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不要喝啤酒!
黃酒:黃酒為糧谷經發酵釀制而成,同樣富含嘌呤和維生素B1。曾有研究顯示,酒類中嘌呤含量:陳年黃酒>啤酒>普通黃酒>白酒。并且,一般黃酒的酒精含量為14%~20%,超過啤酒。啤酒不能喝,黃酒當然更不能喝。
白酒:白酒是蒸餾酒的一種,經蒸餾加工,嘌呤含量減少,但由于白酒的酒精含量高,后者促進體內嘌呤分解代謝為尿酸,并抑制尿酸排泄而升高血尿酸。因此,我們建議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不要喝白酒,對于低度白酒,小酌一口也許無大礙,但不可貪杯!
紅酒:紅酒為發酵酒,但因其原料為紅葡萄而非糧谷,嘌呤含量相對低于啤酒和黃酒,有研究檢測紅酒中嘌呤含量為2~5毫克/100毫升,一次飲用200毫升紅酒也就攝入嘌呤2~10毫克。曾有相關研究提出喝紅酒并不導致痛風發作,可能原因為紅酒中富含白藜蘆醇,后者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抗炎物質,抑制了痛風的發作。但目前醫學研究對紅酒是否影響痛風發作仍有爭議,畢竟紅酒屬于酒精飲料,其酒精成分可促進嘌呤代謝。因此,如果必須,或者有酒精成癮的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可適量喝紅酒,但同樣不可貪杯!
特別提醒大家,如果一定要喝酒,那建議痛風患者在購買酒類飲料時,應先仔細查看該款酒的產品配料表,尤其要查看兩項指標(酒精含量、果糖含量),以保證最大程度上降低痛風的發作風險。
之所以要重點關注酒中的酒精及果糖含量是因為研究證實,酒精含量越高,誘發痛風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同時,果糖會促進嘌呤的代謝,容易引起痛風的發作。因此,酒類飲料中的果糖含量是痛風患者需要留意的另一項指標。總的來說,酒精含量及果糖含量越低的酒是較為適合痛風患者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