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貴生
閱評之頁
扭曲和否定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典型著作
——評《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
文/郝貴生
近幾年來,黨中央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特別是對軍隊內部腐敗現象的揭露和批判。部隊不少腐敗者都是少將以上的人物,且多人擔任過專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委”職務。人們都在思考,我們黨歷史上政治工作做得最好的軍隊系統為什么也出現如此大面積的腐敗現象?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放棄和扭曲了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光榮傳統。一位擔任過省軍區政委的人寫的《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東西》一書就是一部歪曲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和扭曲我黨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著作。
該書是一部直接闡發人的本性的理論著作。作者把人的本質、本性單純歸結為精神,把不同社會、不同階級的共同人性歸結為七種基本之心:“凡是人,從他開始懂事起,頭腦里都會自然地成長出上進心、正義心、責任心、自尊心、虛榮心、嫉妒心、自私心等七個心,或者叫七種意識,這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遺傳?!比珪鴩@這“七心”展開。固然人的精神因素包含了人的這“七心”,但全部或主要歸結為這“七心”就既不科學,也不全面,更不深刻。說其不科學,就是把人的自私心看作人類永恒的意識現象。這絕對是錯誤的。自私心是人類社會產生私有制以后出現的精神現象,而且隨著私有制的徹底消滅,私有觀念也將徹底消滅。說其不全面,現實中的人的有些精神就沒有概括進去。如同情心、興趣心、愛心、恨心、意志、情感等。說其不深刻,這“七心”實際上是人們實踐活動中形成并直接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哪里是什么“遺傳”或“頭腦里自然地成長出來”的呢?離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就不可能對“七心”作出科學的解釋。不同立場、不同世界觀、不同理論基礎和思維方法的人對上述“七心”也必然作出不同的解釋。同時,作者借助于音樂有七個音符和圖畫中的七種顏色簡單推論出人的思想構成也必有七個心或七個意識的方法也是錯誤的。
該書的要害是為自私心辯護,且把這一點看作本書的最大創新。作者要 “為自私心說句公道話”。他認為,自私心是人類的永恒現象,在常態情況下,其屬性是良性的。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是壞的。作者要糾正多年來對“自私心是世界萬惡之源”的各種偏見。而且從對待自私心的不同態度揭示了人類以往不同社會的特征:原始社會是“不管只用”,奴隸社會是“強管強用”,封建社會是“分管分用”,資本主義社會是“小管縱用”,社會主義社會是“只管不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大管慎用”。筆者認為:一是把自私看作人類的永恒現象是錯誤的。原始社會是原始公有制,根本不存在私有觀念,談何“不管只用”?二是作者把人們的個人利益與自私觀念混為一談。馬克思說過,人們的任何活動都同人們的利益有關。人有個體與群體之分,人們的利益也有群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分。同時個人利益也有正當利益與不正當利益之分。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有時統一,有時是矛盾的、對立的。階級對立社會必然會出現有些人把個人利益擺在他人和社會利益之上甚至用損害和犧牲他人、社會利益來實現個人利益。所謂自私心或私有觀念就是后者這種情況。原始社會中沒有私有制,也根本談不上存在私有觀念。只有產生私有制和階級社會之后,人類才存在自私心,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私心。只是不正當的個人利益才是自私心。自私心是階級社會剝削階級、統治階級的本質。農民等勞動者雖有自私觀念,但不能說農民的本質、本性是自私的。作者的這種所謂“創新”實質是把剝削階級的 “人的本質自私論”改頭換面,否定共產黨人的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思想。他攻擊毛澤東時代對私有觀念的批判是“只管不用”,今天強調共產黨人的所謂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是對自私心“大管慎用”、“管住用好”。書中說,100多年來,人們都喜歡爭論主義好壞,比制度優劣,打了幾十年口水仗都沒講清楚。作者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只有一個標準:“凡是能‘管住’和‘用好’自私心的主義都是好主義;凡是能‘管住’和‘用好’自私心的社會制度都是好制度。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努力創造一個這樣的好制度、好主義,它能‘管住’自私心,又能‘用好’自私心。人類只有在這種制度促進下,才能逐步進化到更高境界?!?“‘管住’和‘用好’自私心,是我在本書中提出的對付自私心的基本方針,也是人類朝著更高境界發展進化的努力方向?!边@不顯然是為現實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所謂合理的自私心作理論上的辯護嗎?這不顯然是否定共產黨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嗎?這不顯然是與《共產黨宣言》的“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唱對臺戲嗎?這不典型地反對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基本矛盾原理嗎?現實生活中的那些腐敗分子不都是從所謂自私心的合理性開始走上腐敗之路嗎?作者所以作出如此錯誤的觀點,從哲學角度就是運用唯心史觀。作者這些觀點就是受西方“普適價值”嚴重影響的結果。
其實,作者的“人性”內容正是為其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方法提供理論依據的。作者在總政治部青年局局長的采訪錄中回答了這一問題。作者認為,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革命戰爭年代,主要抓的是以啟發階級覺悟為基本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階段是全國解放后,主要抓的是預防階級復辟為基本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三階段是改革開放后,以配合各種具體管理工作為基本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第四階段是2009年以來,在全軍深入開展以培養軍人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作者說:“培養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是對軍人這種具有特殊職業要求的人的教育,是對軍人這種純自然人的教育,而不是對某個階級的人的教育,是在階級不再存在,急風暴雨式的階級斗爭基本結束之后,社會大環境由革命狀態向常態狀態下的人的教育。那么人的常態下的人的思想狀態是什么樣?新的歷史時代需要我們作出回答。在社會恢復常態,人的階級屬性淡化以后,純自然狀態下的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到底是什么樣?我們黨要在處于這種狀態的新時期的人和中國人社會實施科學管理和有效服務,迫切需要對人到底是什么東西作出科學解釋和系統回答?!北緯罢琼槕@個時代的大轉折,深入研究和系統回答了處于社會常態下的人到底是什么東西這個時代大課題,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p>
作者的這段回答,可概括以下幾點內容:一是革命和建國后的前三十年,部隊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階級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因為那是階級斗爭時代。二是改革開放后,不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了,思想政治工作轉入具體的管理工作。三是認為階級斗爭和革命是人類的非常態。今天的社會是人類的常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研究人類常態下的思想狀況。四是常態下的軍人已經不是階級的人,而是“純自然人”;軍隊已經不是階級的軍隊,而是常態社會狀態下的“純自然人”的無任何階級屬性的軍隊。這不顯然是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嗎?
作者概括我軍前兩個階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主要內容是對的。第三個階段指出其基本內容是配合管理的所謂“思想政治”工作,實質是已經放棄了思想政治工作。作者本身的職務是專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委”,于是開始研究所謂“不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軍人和軍隊也不再具有階級屬性”下的所謂社會“常態”下究竟如何做“思想政治工作”。于是他就“創新”出社會常態下的人的本性是“七心”,同時特別強調自私心也是人的永恒的本性,共產黨人不能消滅自私心,應該既要管住、制約,又要最大程度利用、用好?!肮茏 ?、“用好”自私心就成為衡量社會制度進步和主義優劣的唯一標準。由此推論,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或主要內容就是緊密圍繞“管住”、“用好”自私心。這就是作者新形式下提出的共產黨人領導的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和新內容,也是對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的最大“創新”。這究竟是創新,還是扭曲、倒退?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還是背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呢?
在筆者看來,這種對中國共產黨人“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核心思想的所謂“創新”絕對不是創新,而是徹頭徹尾地扭曲、倒退,是變相推銷剝削階級的腐朽觀念,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偏離和背道而馳。
第一,中國共產黨人以階級教育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今天究竟是否過時?
新中國建立以后,思想政治工作所進行的階級教育實質是強調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的階級屬性、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毛澤東1949年提出的“兩個務必”和“不當李自成”思想就是這種階級教育的具體化,無論新中國建立以后國際國內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只要國際上帝國主義沒有消滅,共產主義沒有最終實現,共產黨的無產階級的階級屬性、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階級屬性就永遠不能改變,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和實現“兩個決裂”的歷史任務就不能改變。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軍人的無產階級屬性永遠也不會轉換為“純自然人”的屬性,軍隊也不會轉換為脫離任何階級的“純粹”的社會軍隊。以階級教育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永遠不能改變。十八大后,習近平同志來到西柏坡,再次強調“兩個務必”思想對共產黨人防止“變質變色”的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講話中,他又強調“不當李自成”思想。難道習近平所講的毛澤東思想的這些內容對軍隊思想政治工作來說過時了、沒有指導意義了嗎?
第二,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存在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現象是人類社會的“常態”還是“非常態”?
作者“創新”實現政治工作的含義的一個重要理由是認為,革命戰爭和存在階級的社會是人類的社會的“非常態”,不存在階級和革命的社會是人類的“常態”社會。我們黨和軍隊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態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今天改革開放的年代是人類“常態”狀態下的社會,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和進行變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典型的歪曲。大家知道,人類原始社會沒有私有制和階級。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剩余產品,導致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這是社會按客觀規律發展的結果。無階級的原始社會是人類的常態,有階級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也是人類社會的“常態”,人類最終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也是社會的“常態”。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和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階段,其存在的任何社會現象都是“常態”。無產階級革命是“常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要鞏固政權,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堅持新的長征,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也都是“常態”。今天共產黨人的具體任務、工作特色、形式確實與新中國建立前后發生了極其大的變化,但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歷史任務、根本宗旨和階級屬性都沒有改變,都是歷史的“常態”。因此,怎么能夠根據今天共產黨人的某些具體任務的改變而把共產黨的歷史區分為“非常態”和“常態”兩個歷史階段呢?即使按照1981年《歷史決議》的觀點,也還承認今天一定范圍內存在階級斗爭,有時還很激烈。怎么能夠按照作者的劃分,把新中國建立前后與今天的社會作為兩種根本對立的所謂“非常態”與“常態”社會的區分呢?由此推論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方式發生根本改變能夠是正確的嗎?
第三,“管住”、“用好”自私心的實質究竟是什么?
作者由于把人的自私心作為人類社會“常態”下永恒的自然本性,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但又承認一定條件下的自私心的負作用,因此如何制約、管住、利用、用好自私心就成為衡量社會進步和主義優劣的唯一標準。從這一思想出發,作者認為,毛澤東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對自私心“只管不用”在三個特殊條件下起極大作用,這三個條件是新中國建立初期人民群眾較高的階級覺悟、毛主席的崇高威望、群眾的感恩思想。但三個條件以后“慢慢弱化和逐步消失”之后,“社會就寸步難行”,“社會由于缺乏對自私心的刺激,人們干工作開始出現動力危機。”“人民沒有利益驅動力之后,最初的表現是干工作沒有干勁”,且導致“物質匱乏,生活貧窮。”原蘇聯、東歐國家倒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對自私心管得過緊而管倒的”。鄧小平的偉大功績就是“大膽利用人們追求生存發展的自私心”,但前提是“管住”,是“大管慎用”。因此,作者認為,不僅地方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具體內容都是如何“管住”、“用好”自私心、“大管慎用”自私心。
作者這里有三個錯誤。一是作者根本不懂他所說的毛澤東時代沒有用自私心的三個特殊條件恰恰是我們黨長期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結果,而三個條件的喪失也恰恰是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導致各種私有觀念肆意泛濫的結果。作者把“文革”后期和改革開放初期社會出現的“人們干勁不足”的所謂負面現象歸結為“不用自私心”的結果,這是典型的因果顛倒。事實恰恰相反,這是自私心泛濫的結果。蘇聯、東歐國家倒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樣也是放縱私有觀念的結果。二是作者把人們正當個人利益與自私心混為一談。共產黨人在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把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個人貢獻結合起來體現的是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與對自私心的利用、“用好”完全是根本不同的問題。三是“‘管住、用好’、‘大管慎用’自私心”思想實際是說,共產黨人要允許自私心的存在,要保護好自私心,要創造一切條件最大程度發揮自私心對社會的“積極”作用。但實際生活中“管住、大管”自私心是假,“用好”自私心是真。試想,那些所謂要“管住”、“大管”自私心的人本身還要積極“用好”自私心。在這種情況下,他能“管住”別人的自私心嗎?能“管住”自己的自私心嗎?這種所謂“用好”自私心實質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資產階級利己主義在經濟學方面的表述。從這個意義上說,作者的這個思想實質是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以思想政治工作為名,變相推銷資產階級思想家的“人本性自私論”,是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性內容“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改頭換面,罩上一層漂亮、華麗的外衣偽裝販賣之,是歪曲和閹割共產黨人及其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思想和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根本和靈魂,也是中國當今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在軍隊中的突出和典型表現。社會上那些貪官包括軍隊那些貪官的所作所為恰恰就是踐行作者所說的“用好”自私心的楷模和典范。
首先表現在作者本人身上。人的本質、人性問題是思想理論界極其重要又難度極大的一個課題。作者號稱本書是對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稱之為“人類第一部對自己作出系統解讀的理論著作”。如此自吹自擂,完全是一種“井蛙觀天”、“螞蟻緣槐夸大國”的態度和方法。作者不僅一般社會科學知識貧乏,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更為欠缺。全書只有一處引用馬克思主義原著的話,還引用錯了。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哲學的終結》一書中借用歐洲一句諺語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諷刺庸俗唯物主義。而本書引用時卻把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當作恩格斯的原話,可見作者根本就沒有讀過原著,更不可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問題。
其次,表現在高度評價該書的某些大人物身上。近幾十年來學界有一個很不好的風氣:著作者為出版和發行,總要請有較高知名度的領導或學者作序或寫評論文章。而有些領導或學者基本不看原書或簡單粗翻一下,多由該書作者本人起草初稿,評者簽名;也有個別作者行賄送禮請高人評書現象。給該書寫序或高度贊揚的人不可能完全一樣。但無論什么情況,這些人喪失了作為一個學者最起碼的社會責任心。如果自己沒有認真閱讀或不是真心贊同該書觀點,怎么能夠隨便答應寫序或寫吹捧性評論文章呢?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水平哪里去了呢?識別、分辨能力哪里去了呢?由于該書的錯誤而造成社會負面影響,寫序或評論贊揚者是否也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呢?
再次,表現在出版社和媒體人身上。如果說寫序或評論者有可能沒有認真閱讀該書,違心寫之,那么出版社編輯甚至主編就不可能沒有認真閱讀該書。書中錯誤如此之多,特別是其主要觀點完全是錯誤的,怎么沒有發現呢?且作者本人已經在黨校學習進修過,該書初稿也多次經過審查。筆者所看到的該書實際是第二版。該書出版后,某些重要媒體以及地方一些報刊雜志吹捧之聲一個高于一個,又是為什么呢?有份雜志不僅刊載對作者的采訪錄,而且出版專刊。我們編輯的基本理論素質和水平究竟哪里去了呢?
筆者以為,盡管十八大后習近平提出重新學習毛澤東的七屆二中全會講話精神,2014年年初又提出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年底新古田會議上又強調意識形態問題和強化軍隊政治是軍隊的生命線等思想,但作者本人、贊揚其書的某些領導、學者、相關編輯等至今也未必都認識到該書的錯誤。為什么?最根本的就是丟失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觀點,放棄了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認識社會主義、政黨、國家、軍隊等問題,背叛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思想。他們之所以沉浸在理論“創新”的自豪和喜慶之中,說明這些人的世界觀已經被西方“普世價值”的荒謬理論侵蝕到何種嚴重程度。雖然這些人目前還掛著共產黨人的招牌、穿著共產黨人的外衣,其實已經自覺不自覺地企圖用資產階級世界觀改造我們的黨、改造我們的軍隊了,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充當西方敵對勢力“第五縱隊”的角色。軍隊腐敗如此嚴重,所謂“‘管住’、‘用好’自私心”的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荒謬理論功不可沒,郭、徐流毒從書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