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敏利
“三項機制”成為岐山追趕超越“引擎”
◎文/武敏利
今年以來,岐山縣緊緊圍繞追趕超越目標,落實“三項機制”,堅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發力,抓重點、強措施,在全縣上下樹立了“能者上”“錯者容”“庸者下”的鮮明導向,為全縣追趕超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樹好“風向標”,保障追趕超越發展。一是抓責任落實。今年以來,岐山縣委堅持把“三項機制”作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保障追趕超越的重要舉措,堅持每兩周召開一次例會,聽取黨建和“三項機制”工作匯報,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推動落實;實行月考評公示、季考核點評,定期曬實績、看成效,傳導壓力、激發動力。二是抓制度落實。圍繞貫徹落實“三項機制”,先后研究出臺了《岐山縣落實“三項機制”微措施(試行)》《關于精準識別及時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干部的實施細則》等6項配套制度,通過差異化的考評和獎懲,著力解決干部思想不夠解放、作風不夠扎實、責任落實不夠到位等問題。三是抓跟蹤問效。扎實開展“四查四看”活動,將貫徹落實“三項機制”情況納入全縣各鎮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和黨建述職評議范圍,建立月督查、通報、排名等常態化督查制度。同時,將“三項機制”工作成效納入全縣基層黨建問責內容,通過檢查通報、誡勉、考核降等、組織處理等形式進行問責,倒逼制度落實,激勵干部立足本職崗位,積極履職、主動作為。
用好“微措施”,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一是開展差異化考評。按照“嚴抓小事、嚴管小節、嚴懲小錯”的思路,創新出臺了《岐山縣落實“三項機制”微措施(試行)》,將各鎮、各部門干部職工分為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一般干部職工三類,并根據崗位工作量、重要程度、難易程度和落實程度,分別設立不同的加權系數,從日常考勤、工作質量、加班數量、上級獎懲、出彩亮點等方面,綜合考量干部貢獻,依據考評結果進行獎懲,實行動態管理,實現了干與不干有區別、干差干好不一樣、干出成績有褒獎、滯后違規有懲戒。二是實行精細化管理。設立相互銜接配套的獎金、榮譽、資格、懲戒“四池”,明確評優、獎勵、處罰的具體情形,建立獎金動態管理、個人榮譽星級管理、干部職工選拔梯次推進、干部職工三級分類懲戒等機制;明確細化物質激勵、精神激勵、政治激勵、勵志激勵、負面“激勵”五項激勵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讓真正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質上得獎勵,激發全縣干部職工追趕超越的精氣神。三是建立常態化機制。堅持從“小”處著手,預防在先,對違反工作紀律和實績較差者,以懲促改,采取大會檢討、取消評優、待崗培訓等方式進行懲戒,解決了一些干部職工小錯不斷、混日子、當“太平官”等問題,干部監管實現常態化。通過“微措施”的執行和兌現,全縣各級干部轉作風、謀發展、抓落實的向心力和執行力明顯增強,全縣上下形成了爭先進位、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立好“硬標尺”,激發干部隊伍活力。一是完善考核體系。將“三項機制”與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深度融合,從獎金發放、評優樹先、提拔任用等方面修訂完善考核辦法,提高全員獎金發放標準和單位正副職發放系數,重獎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等全局性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在2016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綜合表彰中,列支1400余萬元進行了表彰獎勵。同時,縣委常委會依據全市年度考核結果,對有關單位考核等次進行調整,獎勤罰懶、獎優罰劣。二是健全選任機制。堅持把“三項機制”作為干部工作的總遵循,貫穿干部調整動議、初始提名、推薦考察、醞釀決定全過程。同時,采取集中研判、定向研判的方式,結合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等,對領導干部履職表現情況進行匯總甄別和精準評價,為選拔任用和調整干部提供依據。三是強化結果運用。對標“四結合四運用”原則,堅持把“三項機制”與追趕超越重點工作、干部日常調整、工作問責、目標責任考核緊密結合,強化結果運用,在見人見事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上出實招。同時,狠抓三個方面典型案例,有效維護了制度的嚴肅性,全縣各級干部轉作風、謀發展、抓落實的向心力和執行力明顯增強,全縣上下呈現出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提前實現了躋身全省經濟十強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