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呂躍
小城鎮:不僅僅有漂亮房子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呂躍
在貴定縣盤江鎮美食一條街,漂亮、整齊的二層小樓房排列在街道兩旁,離美食街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目前擁有在校師生6000余人。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就業保障、公共服務越來越完善,盤江鎮小城鎮繁榮的背后,是貴定縣在小城鎮建設上作出正確決策和大力執行小城鎮建設決策的必然結果。
城鎮化是通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架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一座橋梁,打通了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大通道。在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貴定縣始終尊重人的主體地位,立足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打造了產業集聚、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各具特色的產城景文村一體化的示范小城鎮,讓人在城鎮得到全面發展。
以縣城為中心,帶動各鄉鎮小城鎮發展,滿足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享受與城鎮居民一樣的社會保障、交通、醫療以及公共服務系統帶來的便利生活。
貴定縣的小城鎮建設,尤其注重農戶的利益保障,把農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在盤江鎮、云霧鎮等地探索“農業+文化+旅游+社區”的鄉村旅游綜合發展,加快以種植為主的農村第一產業向以旅游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了一大批鄉村食宿產業的興起,拓展了農業人口的就業渠道。同時,利用大數據優勢,推動農產品電商、農村公交、信息產業等深度融合。
規劃明確,聯動發展。貴定縣推出“兩核三帶”建設規劃,以昌明鎮和盤江鎮為“兩核”,打通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快慢車道(同城化快速干道和沿河騎行慢道),城市元素向農村延伸,工農文明、農旅融合、產業升級,實現了貴定速度的再創新,探索出鄉村田園綜合體的貴定發展模式。
小城鎮建設不是迫使農民向城鎮集中,而是要使城鄉得到均衡協調發展。貴定縣通過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支持力度,改善農村人均環境,使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水平向城市靠近,促進農村生活水平改善、農村生產升級,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加廣闊。
產業是城鎮的支撐,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是“空城鎮”。貴定縣的小城鎮實踐,把握住了產業和城鎮疊加產生“1+1>2”的協同效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發展茶葉、蔬菜、食用菌、刺梨等主導產業,引進山王果、天瀧刺梨港等加工企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相互發展兼融共生。
貴定縣建設小城鎮取得成功的一個重點,在于找準定位。貴定縣抓住了交通區位“好”、資源稟賦“優”、生態環境“美”、民族民品“特”、民族文化“濃”、 民風民俗“淳”的優勢條件,根據各鄉鎮不同的地理位置、交通區位以及土壤、氣候等,準確選擇適合自身的小城鎮發展道路。
昌明鎮發展商貿和工業產業、盤江鎮發展旅游、沿山鎮發展特色農業、云霧鎮茶旅一體、新巴鎮發展生態農業、德新鎮發展特色農業與長衫龍文化產業相結合,每個鎮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每個鎮都準確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在小城鎮發展中避免了“千鎮一面”的尷尬和一哄而上的局面,全縣小城鎮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
會建設,還要會管理。貴定縣敢于創新、勇于擔當,成立了小城鎮建設管理局,指導、協調和督促小城鎮建設的全過程,這在全省都屬于創新性的舉措。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強化網絡整合管理,建立統一的城鎮執法管理信息平臺,形成部門聯動的管理機制,提高城鎮綜合管理水平。
目前,貴定縣小城鎮建設的成果不斷顯現,城鎮建成區面積由2012年的7.6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19.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38%增長到現在的46.7%。城鎮功能日益完善、山地特色凸顯的新型城鎮體系正在形成,貴定發展勁頭更足。
(責任編輯 /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