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016年中國家電品牌發展現狀分析
2016年是“ 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全國上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引導形成良好社會預期,國民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面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匯率波動加劇的新環境,家電產業處于持續的創新變革與整合轉型之中,新經濟環境之下。以用戶和產品為中心,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升級與效率提升,加大智能產品開發與電商渠道布局,推進商業模式變革和全價值鏈運營模式創新,成為行業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所在。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研發創新投入達到空前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大量涌現,創新產品層出不窮,行業創新氛圍正在形成;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技術創新為家電結構升級發展帶來動力,變頻、大容量、智能等中高端產品市場份額迅猛增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實現突破,家電能效水平持續提高,行業整體節能環保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中國作為全球家電制造大國與出口大國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中國家電工業的國際角色也正在發生變化,開始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資源整合,自主品牌出口規模增長;此外,制造升級與銷售渠道變革加快。
2016年中國家電行業整體增速逐漸企穩,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196.9億元,累計同比增長20.4%。從家電企業2016年財報數據分析看出,大部分龍頭企業的營業收入較2015年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2016年美的集團營業收入1590億元,同比增長14.88%,凈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16%,從美的各品牌營收數據來看,冰箱的營收增速大幅增長,同時美的海外銷售占公司總銷售接近50%,公司的產品出口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對海外市場的產品特色及需求的深入認知,使公司善于把握全球合資合作的機會,有效推動海外品牌構建與全球區域擴張,實現“中國出口”向“本地運營”的轉變。另一龍頭企業海爾,2016 年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積極把握消費升級趨勢、抓住全球并購機會,推進品牌高端化與全球化布局、踐行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保持并擴大了全球市場的領先優勢,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整體業績邁上新臺階,全年實現營業收入達1190.7億元,同比增長32.6%,公司 2016 年收入突破千億,達到 1190.66 億元,增長 32.59%;不考慮并表 GEA 影響,公司原有冰箱、洗衣機、空調、廚衛、物流業務均實現正增長,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50.37億元,增長 17.0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股東凈利潤 43.32 億元,增長 17.89%;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80.55 億元,同比增長 43.73%。2016 年公司毛利率 31.02%,提升 3.09 個百分點;不考慮并表 GEA 因素影響,2016 年原有業務毛利率29.84%,提升 1.91 個百分點。
品牌被認為是無法在資產負債表體現的最重要資產,品牌價值主要包括品牌銷售力和品牌溢價力兩個方面,銷售力是指在同等品質和價格時比競爭品牌賣得更多更快的能力;溢價力是指在同等品質和銷售量時比競爭品牌賣得更貴的能力。有遠見的企業家越來越重視品牌建設和品牌管理,品牌價值對外可以提高公司的聲譽,對內可以激勵員工的士氣。通過品牌價值的評估,可直觀考評一家企業每年的品牌管理成效。
2016年6月22日,北京,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布了2016年(第十三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在這份基于財務、消費者行為和品牌強度的監測報告中,國家電網以3055.68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本年度品牌價值榜首。占據榜單前五名的還有騰訊(2875.92億元)、工商銀行(2748.32億元)、中國人壽(2536.28億元)和海爾(2218.65億元),它們都是中國的“國民品牌”,也都邁進了世界級品牌陣營。2016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總價值為132696.30億元,比去年增加24564.74億元,增加幅度為22.72%。500強榜單中,海爾品牌價值2218.65億元,位列家電第一品牌,其次是四川長虹,其品牌價值達1208.96億元,其次為格力、美的和春蘭。

表1 (十三屆) 2016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之TOP6家電榜單
1、冰箱:2016年的冰箱市場是各大品牌創新力爆發的一年,這一年智能化、多門、除菌、大容積成為了產品關鍵詞,今年發布的大部分冰箱新品都在圍繞這幾個點做文章,在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中,我們看到了各大品牌對用戶把握的不同,注重研發,響應用戶的品牌在2016年推出了諸多讓人欣喜的產品,極大的迎合了用戶需求,而那些不緊跟市場發展走勢的品牌則在行業新一輪洗牌中沒有得到足夠的市場份額,被行業競爭對手甩開了不只一個身位。
2016年中國冰箱品牌結構,海爾與西門子穩居品牌關注榜冠亞軍位置,兩者關注比例累計超五成,共同組成第一陣營。其中海爾以38.3%的關注比例成為年度最受消費者關注的品牌,西門子位居亞軍位置,關注比例為12.6%。除冠亞軍外,其余品牌組成第二陣營,由三星領跑。第二陣營品牌的關注比例均在10.0%以下,由于品牌數量眾多,且相互之間差距不大,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2016年中國冰箱市場品牌關注比例分布
2、空調:從中國空調市場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品牌中,Top5均為國產品牌,也說明消費者對國產空調產品的關注度較高。產品類型方面,壁掛式空調關注度占比為65%,成為最受關注的產品。另外,使用省電的變頻空調,關注度占比也超過了六成的市場份額。從具體品牌的關注比例來看,格力以38.6%的關注度榮膺冠軍位置,美的則以13.2%的關注度位居第二名,海爾以10.5%的關注度排名第三。日系品牌中,則出現了三菱重工、大金等空調的身影,也說明了日系品牌現在的位置。

2016年中國空調市場品牌關注比例分布
3、洗衣機:根據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發布的2016年洗衣機品牌關注數據顯示,海爾作為國產代表,憑借良好的品牌口碑、豐富的產品種類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成為人們在選購洗衣機時的首選品牌,所以2016年的中國洗衣機市場,海爾依然有著很大的優勢,占據26.2%的關注比例。耐用的質量是德系洗衣機產品給大家的印象,作為德系的代表,西門子11.5%的關注占比也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韓系三星關注占比逐年攀升,今年達到了11.1%,僅次于西門子,展現出強勁的勢頭。位居第四位的小天鵝,關注比例為9.5%,與韓系的另一廠商LG基本持平。日系代表松下緊隨其后,5.7%的關注比例位列第六。前六位品牌瓜分了市場將近四分之三的關注比例,剩下的四分之一則被三洋、TCL、美的、榮事達和其它眾廠商占據。

2016年中國洗衣機市場品牌關注比例
全球家電業目前劃分為中國、韓國、日本、歐美四大板塊,中國和韓國板塊發展向上趨勢明顯。二十年前全球家電處于主導地位的版塊是日韓,近十年日本與韓國版塊處于焦灼狀態。目前中國版塊處于突出性地位,日本版塊呈直線性下滑。
就現狀而言,外資品牌在不同的產品領域,也有不同的表現。彩電領域,“受彩電行業整體市場持續低迷狀態影響,索尼、松下、東芝、三洋等日系彩電巨頭在國產彩電及韓系彩電的雙重夾擊下,出現全線潰敗”。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日企未來東山再起的可能性渺茫:“日本沒落表現非常大的特點:單行道,沒有回頭路。”雖然三大日本家電品牌日立、三菱、東芝均為振興努力,但似乎收效甚微。白色家電中的西門子、GE、惠而浦、伊萊克斯,也在紛紛淡化或剝離在華的家電業務,分析原因,主要是中國家電品牌崛起,歐美品牌受到威脅,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人力成本偏高,與中韓品牌比沒有太大優勢,歐洲品牌不可能恢復到上個世紀的輝煌。”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制造業提升,中國獲得越來越多的代工訂單,歐美市場本身需求量減少,導致歐美品牌在市場很難有大的突破。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廚衛小家電領域,外資品牌的生存和發展狀況與傳統大家電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論是熱水領域A.O.史密斯、能率、阿里斯頓、林內,還是空氣凈化領域夏普、大金等雄踞高端,這些品牌卻依然在穩步的發展。
市場觀察家洪仕斌就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以85后和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高端消費群體的崛起,這類人群不過分迷信外資品牌效應,更注重技術和創新帶來的便利,以及更好的交互體驗。”在2015年全球經濟表現不佳的背景下,中國家電品牌無論是產品的技術創新、品牌營銷以及與消費群體的互動都超越了外資品牌。比如小天鵝+戰略的發布,整合了意大利鎧比赫工藝建立專業的高端產品和技術研究所,贊助國家擊劍隊、在中國洗衣機產業獨家簽約迪士尼、聯手90后藝術家打造差異化的產品,以及面向在校學生群體專門打造的校園洗衣房項目,不僅實現新技術產品的精準投放和交互體驗,還提供了一個創業平臺。正是通過這些直擊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痛點,小天鵝推出了比佛利高端新品和迪士尼定制化產品,強勢占據高端洗衣機市場的鰲頭。在高端化轉型的落地實施上,外資品牌堅持從家居互聯互通的角度進行品牌和產品的落地,而小天鵝卻采取圍繞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構建開放的資源整合平臺的方式進行高端化落地。可見,在家電行業高端化轉型背后也面臨著中外企業正面交鋒。
眾所周知,2016年是中國家電業的體育營銷年,然而與別的品牌簽約足球、體操等大眾體育運動所不同的是,小天鵝獨辟蹊徑簽約了中國國家擊劍隊,看中的是擊劍這種貴族運動能夠更精準的接觸到中高端消費群體,更快、更直接地提升其高端品牌形象。同時借助“我媽說”開辟了互聯網娛樂營銷的新戰場。
2016年可以說是中國家電品牌轉型以后各項轉型成果的落地年,隨著互聯網思維的全面滲透,企業經營理念以及消費群體的變化,家電企業會以更加開放、積極、穩健的巨匠姿態與外資品牌競爭,未來十年的家電產業品牌格局、競爭手段和商業模式將會出現顯著變化。
品牌價值(Brand Value)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也是區別于同類競爭品牌的重要標志。邁克爾·波特在其品牌競爭優勢中曾提到:品牌的資產主要體現在品牌的核心價值上,或者說品牌核心價值也是品牌精髓所在。價值理論的多樣化,使得品牌價值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根據勞動價值理論:品牌價值是品牌客戶、渠道成員和母公司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聯合行動,能使該品牌產品獲得比未取得品牌名稱時更大的銷量和更多的利益,還能使該品牌在競爭中獲得一個更強勁、更穩定、更特殊的優勢。
隨著網絡經濟加速競爭,新的行業消費環境和思維模式要求企業采用新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產品銷售都需要通過用戶體驗來達到這一目的,因此“懂得消費者”的產品才稱得上“好產品、好品質”,好的品質一定要能夠彰顯自己的品牌價值。
過去的一年,各主流家電企業堅持加大研發投入與產品創新,推進先行技術研究、智能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創新新品,為用戶創造高品質生活體驗的差異化產品,以美的集團為例,明確了“面向用戶的極致體驗、面向全球化的質量管控體系、面向國際化的專業能力構建”的中長期質量戰略方針,圍繞精致外觀、卓越性能和可靠質量等核心因素,開展一系列品質改善工作,大幅提升產品質量和產品滿意度,持續加強品質提升投入,建立高效運營體系,推動全價值鏈精益管理,使得產品品質與口碑持續改善。海信從產品研發、設計方面提升用戶體驗,加大預研及研發投入,加快掌握關鍵技術,建立完善研發體系,持續提升研發能力,提高研發效率,為高端產品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嚴抓研發與制造過程,確保產品質量,嚴抓 NPS 調查發現問題的閉環管理,抓住用戶體驗差的重點問題重點解決,確保 NPS目標達成;堅決突破材料、結構和工藝瓶頸,提升產品外觀,提升品牌形象;加大力度推高端促增長,建立高端產品跟儲單管理體系,跟蹤高端用戶需求,及時發現和解決用戶體驗問題,促進銷售達成,提升高端產品占比;繼續借助海信集團旗下運營平臺,打造智能家居生態圈,推動“智能家電”規模的進一步提升。
在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的中國家電業,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與服務均應圍繞用戶體驗展開,最終“好產品”+“好服務”成為好品質、好品牌的標簽。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依托龐大的本國市場,中國白電龍頭公司全球競爭實力持續提升,國內企業紛紛通過內生能力建設和外延并購拓展的方式進一步增強了全球競爭實力和行業地位,有助于全球范圍內的資源整合和市場拓展,提升海外的市場份額與盈利能力,以此打開中國企業海外成長的空間。
2016年6月底,美的和東芝完成股權交割,美的獲得東芝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品牌,并獲得40年東芝品牌全球授權及超過5,000項專利技術,本次戰略合作,通過與東芝的優勢互補與協同,將在品牌、技術、渠道及生產制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響力與綜合競爭實力。美的與意大利著名的中央空調企業Clivet正式簽署協議,并于2016 年10月底完成收購Clivet 80%的股權,依托Clivet在歐洲中央空調市場的影響力,美的將進一步提升在歐洲及全球市場大型中央空調市場占有率,延展銷售渠道,并獲得完整的大型中央空調的生產線與技術協同,提升整體價值。作為美的加速推進“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戰略舉措,美的發起全面要約收購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德國庫卡集團,并于2017年1月完成交割,美的共計持有庫卡集團94.55%的股本比例,庫卡集團的收購完成,標志著美的成為中國及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的領軍科技企業,2017年1月,美的完成以色列高創公司(Servotronix)的收購,繼續充實美的在運動控制和自動化解決方案領域的技術與產品儲備,完善機器人產業平臺布局。
中國家電業加大海外并購的步伐,在智能家電、人工智能的風口,整個行業洗牌的同時,中國家電企業或可能借力出海,借助世界知名品牌的技術力量、渠道資源以及協同戰略,在全球家電業中高端市場占得一席之地,未來,國際化、出口無疑是企業盈利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在城市電商市場即將或已經遇到瓶頸的大環境下,家電企業將目光投向三四級以及農村市場,加強三四級市場渠道下沉,夯實物流基礎能力,試圖激活農村市場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線上線下協同效應全面升級。
海信在2016年渠道建設方面,全面推進渠道下沉,重點拓展三四級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海信空調在三四級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1.4%。美的則是圍繞全渠道“一盤貨”核心能力建設,全面推動物流平臺與物流能力提升。國內“全網直配、運聯天下”的核心業務模式已完整落地,在全國范圍內提供配送、送裝一體產品,通過“智能云倉、干線集拼、同城直配、送裝一體”一站式高效連接,完成了全國性覆蓋的全網直配一體化網絡建設,承載 B2B、B2C 一體化運營的 72 個全國物流中心網絡布局鋪設,有效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一站式服務及端到端“一盤貨”的物流服務能力,訂單簽收及時率達到 99.6%;在國際物流承運領域,已搭建好國際物流信息系統,可向客戶提供國內港口集卡運輸、國際鐵路、國際空運快遞、國際海運整箱、拼箱等一體化的物流服務與一攬子的海外物流解決方案。同時美的多品類協同優勢,深入拓展旗艦店、蘇寧、國美、區域性連鎖(TOP100)、小區域連鎖(VIP200)和鄉鎮專賣店 6 大渠道,實現從鄉鎮到超一線城市不同層級市場的渠道布局,2016 年,美的旗艦店實現銷售收入迅速增長,蘇寧和國美兩大戰略合作伙伴保持穩健態勢,區域性連鎖渠道整體零售收入邁入百億門檻,縣鎮村渠道覆蓋取得有效突破。以用戶和產品為核心,依托產品優勢構建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體系,進一步加快美的電商業務全渠道戰略部署,全面開展與天貓、京東等平臺的戰略合作,各平臺美的旗艦店運營效果初步凸顯,2016年,美的電商整體銷售超過 230 億元,天貓和京東體系雙雙實現百億規模,電商業務繼續保持全網第一,線上銷售占公司內銷占比突破20%。從家電整體網購數據來看,2016年,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含移動終端)規模達3,846億元,同比增長27.9%;家電市場網購滲透率已達19.95%,智能化、高端化成為家電網購的新趨勢。渠道變革進一步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互聯網普及下的大數據及移動消費的崛起,持續推動著企業渠道的轉型升級,電商渠道已進入快速增長期。
農村電商和創業環境是今年全國兩會關注度較高的熱詞,去年2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預計總投資 7000 億元以上。京東、阿里、蘇寧等電子商務企業紛紛布兵農村,或通過加盟拓展農村銷售網點,或通過深入村鎮的服務點為工業品下鄉做前陣,或通過農產品進城拓展新業務增長點。早在 2014年馬云就將“農村化”與“全球化”放在同一高度,作為阿里三大核心戰略之一。當時的計劃是在三至五年內投資 100 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此外,“農村淘寶”也擁有了獨立的域名和 APP,由螞蟻金服提供“旺農貸”服務,同時菜鳥物流開始嘗試解決農村段物流問題。
農村電商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有企業、電商巨頭以及政策誘人的三大“橄欖枝”合力作用共同形成,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達 1800億元以上,預計 2017 年電商零售額達到 2442 億元,同比提升 25.4%。
互聯網+進入政府工作報告,讓傳統企業掀起了一股互聯網+熱潮,處于一種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的狀態。事實上,互聯網+核心意義是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深入滲透家電行業后,家電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加大力度創新,挖掘創新消費需求和產品體驗需求,與用戶建立更好的聯系,把品牌與傳播更有效地開展起來,這是多數傳統企業應該走的第一步,也是互聯網+的一部分。我國當前正邁入80、90后主導的消費升級時代,工業品單純講究物美價廉的時代已經過去,那些能夠將產品理念、用戶需求和服務滲透進去,同時互聯網轉型更充分的品牌會受到消費者更大的青睞,事實上也是傳統制造企業利用互聯網+將產品做到極致,以此重構品牌的巨大契機。
家電巨頭海爾即是利用互聯網+向家電業滲透進行產業轉型的成功案例,一方面通過U+平臺拓基礎、智慧生活做場景,加快白電產品網器化進程,推廣海爾優家APP,提升硬件、交互的入口覆蓋度;深入建設U+平臺基礎能力,支持美食、空氣、洗護等七大智慧生態圈的落地,從單純硬件銷售向“網器+交互+服務+平臺”模式變革,構建社群用戶資源最佳體驗;另一方面,通過互聯工廠引領行業、定制產品快速增長,構建互聯工廠生態系統,從大規模制造轉型到大規模定制,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最終實現產業升級。
互聯網時代,消費需求趨于個性化、碎片化、多樣化和高端化,只有深入研究消費者交互所獲得的用戶抱怨和新需求痛點,充分融入到產品研發和生產中,持續推出顛覆性產品,才能充分彰顯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價值。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加速產業智能制造轉型,促進家電從大規模制造轉大規模定制,個性化 C2B 定制,提升產品附加值。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地產行業調整,互聯網時代的快速影響,原來家電企業所熟悉的生存環境,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都有了全新的演繹。而生存環境的變化,其實質也是家電企業成長模式變化的反應,因為企業的生存環境變化足以影響企業的成長之路。
目前家電行業逐漸失去成本制造優勢,行業增幅放緩,內外需短期內都難以改善,雖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應該理性看待經濟增速“破7”的局面,這是經濟深度調整的結果。家電產業普及期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將進入消費升級期,向創新驅動轉型、提升效率和利潤水平已成為行業主基調,轉型和升級是全行業的主旋律。由于當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高達7485美元,消費結構已經開始向更高層次轉變,代表消費升級方向的多門/對開門、大容量冰箱近年進入快速上升期。根據中怡康數據統計,2016 年多門冰箱零售額增長 23.2%、滾筒洗衣機零售額增長9.98%。同時從2016年冰箱上市的新產品結構來看,80%的新品是大容積、高端、智能產品,最大的驅動是用戶消費升級的轉變。“面對消費升級的大潮流,不僅僅是傳統家電產品需要戰略轉型升級,家電企業也應積極順應市場潮流,挖掘消費者關注點和需求點,開發符合用戶心理訴求的高品質產品,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更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中商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王健表示。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將是中國家電工業走向家電強國的關鍵時期,家電工業能否適應新常態帶來的變化,全面完成轉型升級的任務,實現到“十三五”末進入全球家電強國行列的目標,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建設小康社會和城鎮化不斷加快的大趨勢下,居民消費行為的改變以及消費水平大力提升為行業帶來了機遇。消費升級趨勢顯著,消費者對先進、智能、綠色環保的家電產品充滿需求,企業轉型升級有了落地的方向。
品牌作為產品或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是除產品本身價值之外一項重要附加值,不但對產品溢價及增強其競爭力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是在同類產品林立的市場中區分對手、脫穎而出的辨別器,好的品牌既可增強產品的認知度,還可極大增強消費者忠誠度。互聯網時代,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同質化亦越來越嚴重,在這種環境下,一個產品要想真正脫穎而出,做大做強,必須在品牌建設上做足內功。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迎合消費者價值契合度的高品質產品是品牌建設的重要支撐,即產品力的提升。消費者是市場和品牌的主宰,只有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能夠贏得消費者關注與認可,成為最終的贏家。基于這樣的現實,眾多家電品牌開始深入的研讀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需求與期待,并且以消費者的關注點和需求點作為創新設計的出發點,以此贏得更多的用戶和品牌利潤。因此,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具有技術創新能力,能夠滿足消費者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才是品牌得以發展的原動力。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消費者群體的變化,使得價格對消費者購買的影響力正在弱化,即價格已經不是決定消費者購買一個品牌或者產品的重要因素,與之相對的是對產品功能品牌口碑的要求更高。
當前家電業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企業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來做產品調整,通過提升內功實現自身品牌形象和價值。以產品為支柱,以品牌為核心,借助互聯網的作用將品牌推向全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