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婧 弋 忠
新一代采油工的夢想
——記大慶油田采油七廠第三油礦729隊青年突擊隊
■趙 婧 弋 忠
在大慶葡萄花油田,有這么一群年輕人,他們只是平凡的采油工,因為相同的石油夢而聚在一起。在茫?;脑希麄冇脠允睾蛽?,為寂靜的荒原增添歡聲笑語,讓一臺臺抽油機披上靚麗的外衣,他們笑稱自己“以天為蓋以地為廬”。
幾年來,他們的事跡讓老員工稱頌,讓青年人效仿。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慶油田采油七廠第三油礦729隊青年突擊隊員。
老山頭鄉寶山屯是729隊所在地,這里的年輕人在青年突擊隊的紅旗下,用辛勤和汗水追尋新一代油田人的夢想。
王瑋,黨支部書記,1985年出生的他已經成為年輕人眼中的
老大哥。剛來729隊時,面對生產管理窘迫、工作環境復雜的局面,他與隊干部放棄休息時間,一路披荊斬棘、摒棄舊習、創新方法,僅用一年時間就把別人眼中的“落后隊”變成了“廠優秀基層站隊”,并榮獲了油田公司青年文明號、五四紅旗團支部等多項榮譽。
吳琪,號稱隊里的“拼命三郎”,經常領著弟兄們“沖鋒陷陣”,皮靴永遠長在腳上,油服好像化在了身上,只要遇到臟活、累活,現場一定有他的身影。一次,前線管線出漏,他二話沒說就跳進坑中,用手堵住了漏點,為電焊施工爭取了時間。活干完了,自己也濕透了。每當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拼,他總是說:“無論是誰看到了,都會往下跳的?!?/p>
于迪,號稱隊里的“許三多”,無論做什么事情,他都會堅持到底,不言放棄。在一次上產會戰中,他接到會戰命令后,立刻拿起手機撥通了妻子的電話:“我近幾天回不去了,孩子就辛苦你了!”可是誰又知道,出生不到一周的女兒,此時正是最需要他的時候,而他卻選擇了留在一線。
他們三人只是729隊突擊隊員們的縮影。在隊里“,青”字號早已經成為大家心中共同的驕傲。
這群突擊隊員還有另外一個綽號——“超能陸戰隊”。這里沒有可愛的“大白”,每一個技術難題、每一次突發狀況、每一項急難險重,都是這個陸戰隊的“集結號”。
四類井治理一直都是采油隊的老大難問題,有著尋找難度大、容易出現原油泄漏等風險隱患,如果封井不及時,便會造成大面積原油污染,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為保護轄區生態環境,青年突擊隊員組織封井治理會戰,打算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難題。面對艱巨的作業任務,隊員們積極響應,克服酷暑高溫、井況復雜、蚊蟲叮咬,在38攝氏度的高溫下連續封堵四類井7天。餓了就坐在油池邊啃面包,困了就倚在樹旁小憩一會兒,有的隊員的皮膚都曬脫了皮,但他們仍然堅守崗位毫不退縮。突擊隊隊員的忘我精神為封井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礦長不無感慨地說,“你們所做的事情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p>
“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边@似乎成為了這支“超能陸戰隊”工作精神的真實寫照,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隊員們奮戰的身影。
都說青春是一把烈火,而突擊隊員們的青春則是一把溫情火。“治愈病痛,給與幫助,安慰他人”,這是所有突擊隊員踐行責任擔當的寫照。
在貧困小學、困難家庭、敬老院、義務勞動的現場,都有他們的身影,凡是他們走過的路、出現的地方,都帶著濃濃的溫情和關愛。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青年突擊隊以“微公益”的思路,借助新媒體傳播愛心,以小愛心籌集大愛心,形成了一種“小、快、全”的公益模式,更好地實現了公益理想,發揮了突擊隊員的價值與能量。
這是一支令人驕傲的團隊,是一支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團隊:面對艱難險阻,他們不忘初心、一往無前,默默地奉獻著青春、揮灑著汗水;他們斗志昂揚、意氣風發,在大慶油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用敬業、堅韌與溫暖向人們證明:有一種自豪叫“青年突擊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