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翠萍
“行政事務型”轉為“服務職工型”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的10大路徑
■田翠萍
工會自身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努力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工會干部隊伍,是做好工會工作、推動工運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同時,工會干部要從“行政事務型”轉變提升為“服務職工型”,以適應新時期工會工作發展變化的需要。
密切聯系職工群眾是工會組織的最大優勢,脫離職工群眾是工會組織的最大危險。只有深入基層,才能與職工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才能摸到職工群眾的脈搏,貼近職工群眾的“心窩”。工會干部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牢牢把握密切聯系職工群眾這一工會工作的生命線。
增強職工對工會組織認同的關鍵,是要找準工會堅持服務大局和服務職工群眾有效結合的連接點。工會組織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服務型工會建設,堅持重心下移,真心服務職工,讓廣大職工享受到各級工會組織實實在在地服務,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工會組織是名副其實的“職工之家”。
1.關注職工所思、所想、所求,暢通職工訴求渠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工會干部只有經常深入職工群眾,傾聽職工群眾呼聲,了解職工群眾所思、所想、所憂、所盼,在職工群眾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才能真正把職工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工會干部只有以服務職工為宗旨,建立群眾工作室,熱情接待職工來信來訪,關注職工熱點問題,暢通職工訴求渠道,才能快速妥善地解決和解釋職工所訴問題。工會干部只有走出機關、走進基層,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有針對性地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真心實意地為他們分憂解難,才能營造出和諧穩定、健康有序的經營環境。
2.理解職工需要,站在職工角度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做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意莫高于愛民,行莫高于樂民。”工會干部必須自覺站在職工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站在職工群眾的利益上作決策,自覺把職工群眾訴求作為第一信號,把職工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考量,把職工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真正成為他們的貼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3.服務職工生活,積極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關愛職工,積極開展四季送關懷、節日送祝福活動。關心職工,以解決職工實際困難為出發點,以幫扶救助困難職工為主線,積極開展幫扶救助工作。積極開展困難職工生活救助、金秋助學、救助困難職工“一日捐”、職工大病醫療互助等專項幫扶活動。定期組織召開勞模座談會,定期組織勞動模范技術專家休假療養,節日期間到勞動模范及有突出貢獻人員家中走訪慰問,以實際行動服務職工,解決職工實際困難,使職工真正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懷。
4.維護職工權益,堅持平等協商制度,認真履行集體合同。認真履行集體合同,嚴格執行勞動用工、勞動報酬和作息休假制度,定期進行作業環境監測,提供勞動保護用品,對從事有毒、有害工種的職工按月發放保健津貼,定期組織職工體檢,堅持對女職工進行婦科檢查。同時,開展平等協商制度,抓住關鍵環節,提高協商質量,從而調動職工維護自身權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職工對工會的認知度和歸屬感,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
5.帶動職工參與,大力加強職工文化建設。職工文化建設要做到“明確一個主題,突出一個主體,抓住一條主線”。明確一個主題,就是要牢牢把握“勞動創造幸福”這個主題,唱響“勞動光榮、工人偉大”的主旋律;突出一個主體,就是要進一步明確職工群眾是職工文化建設的主體,增強職工文化的時代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抓住一條主線,就是職工文化建設要圍繞不斷滿足職工精神文化需求這一主線,更好地服務職工。發揮文體協會作用,挖掘和培育文體活動優秀人才,積極推薦和參加各種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充實社區、廠區職工書屋報刊雜志書籍,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促進和諧企業建設。
6.深化女職工工作,展現女工巾幗風采。深入開展“巾幗建功”活動,維護女職工權益,關心困難女職工生活,為她們排憂解難。積極組織女職工參加慰問生產一線職工等特色活動,開展“三八”節娛樂聯歡、職場禮儀講座、美容化妝比賽、女工攝影大賽、“獻愛心、展廚藝”等系列活動,彰顯女工風采。
7.加強民主管理,拓寬職工參政議政渠道。堅持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按時組織召開職工代表大會,跟蹤監督落實職代會決議在車間、班組的落地情況。完善職工代表巡視檢查機制,定期組織職工代表巡視監督檢查企務公開、集體合同履行、安全生產及勞動保護安全衛生等情況,切實發揮職工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作用。不斷完善企務公開工作機制,堅持滿意度測評制度,保證廣大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廣泛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把好的意見和建議轉化為解難題、求實效的具體舉措。
8.開展職工建功立業活動,提升職工自身素質。開展以“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為主題的勞動競賽活動,促進安全生產和機組經濟運行。組織好“安康杯”競賽和安全生產月活動,杜絕誤操作,控制人身傷害和人為責任事故,切實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積極組織和鼓勵職工廣泛參與技能大賽,激發職工學技術、強本領的工作熱情,促進職工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助力企業安全生產。進一步規范班組建設工作內容和管理流程,認真執行月度自查、季度詳查、年度聯查考評機制,夯實班組基礎管理,促進班組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9.關心退休職工生活,保障職工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及時了解、掌握和落實涉及退休職工的政策和規定,關心退休職工生活,關注退休職工健康,為退休職工提供安全、整潔的文化活動場所。
10.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提高兩個服務水平。以“真誠、熱情、實在”為目標,開展職工之家建設活動,不斷完善工會工作機制,圍繞職工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履行職責,把工會建成組織健全、維權到位、工作規范、作用明顯、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開展工會工作對標,到先進工會調研學習班組建設、安康杯、技能大賽、勞動競賽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加強工會業務培訓,為專兼職工會干部配發工會業務書籍,進一步提升政策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無論是工會組織還是工會干部,都應自覺地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到職工需要的地方去問寒問暖,到職工困難的地方去排憂解難,到職工意見多的地方去理順情緒,到出現新情況新變化的地方去總結經驗。
與此同時,工會干部應不斷學習,提高服務職工的能力和水平,推進服務職工工作的深入發展,把服務職工作為工會工作的“傳家寶”,使工會真正成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的“直通車”、引領工會工作的“導航器”,促進企業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