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關工委
網絡關愛 果實豐碩
黑龍江省關工委
黑龍江省各地關工委注重引導“五老”學習網絡知識,依托網絡廣泛開展“曬征文、曬圖片、曬視頻”活動,關心關愛扶助青少年向上向善,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和贊譽。
哈爾濱市道里區關工委舉辦學電腦、學上網培訓班,由區關工委副秘書長孫玉榮擔任教員,從基礎常識入手,向老同志講解如何使用電腦,如何上網。同時,把配備電腦列為全區關心下一代基礎工作“三落實”(人、財、物)硬性要求之一,把學電腦、學上網列為關工委崗位練兵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求65歲以下的駐會主任都要努力做到“六會”,即:會用手機收發短信、會用電腦打字、會用手機和電腦收發電子郵件、會上網查詢下載材料、會用QQ群收發信息,會使用智能手機“微信”功能,并要求區關工委人員帶頭做到“六會”。目前各街道、鎮駐會主任已有70%的人員達到了“六會”要求。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關工委培訓老同志用手機收發信息、上微信等。目前,已有600余名“五老”與1400余名青少年建立了網上聯系。一些“五老”對“獲得感”“寶寶”“互聯網+”“創客”“主要看氣質”等網上“2016十大流行詞”產生興趣,并且能夠依據自己的感悟應用這些流行詞,對青少年進行正面引導教育。如“獲得感”,一般用在獲得個人利益上,而“五老”則更多用在贊美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幸福感上,教育青少年把個人的獲得感與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聯系在一起,做胸懷寬廣、志向遠大的接班人。把“任性”用在鼓勵青少年不怕困難刻苦學習上。一條條短信,加深了“五老”和青少年的聯系與感情。
曬征文,踐行核心價值觀。農墾總局關工委利用農場國界、省界、市界、縣界、場界“五界”歸一的獨特地理特點和北大荒知青、軍旅、移民等多元文化并存的優勢,在“微信、微博、QQ群”組織青少年開展了“三愛”征文活動。以網上閱讀的形式,推薦了《跨越》《論友說善,談“孝”風生》《見證65周年》等近百篇優秀作品和百首愛國經典歌曲。通過征文活動,“曬”出了青少年憧憬中國夢的情懷。2016年共曬出征文6724篇。
曬圖片,弘揚時代主旋律。省關工委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注重引導“五老”、青少年用相機和手機拍攝活動場面及身邊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圖片,并運用網絡曬出,2016年共曬出圖片4558幅。在佳木斯市,市教育局關工委以曬“中華魂”主題讀書活動的圖片作品為主;城市街道關工委以曬“孝敬父母,建和諧家庭”圖片作品為主;農村街道以“學科技、育新人、奔小康”圖片作品為主;市關工委作為“大曬場”,由一名副主任和秘書長具體負責網絡宣傳工作,舉辦通訊員培訓班,曬出了許多優秀圖片作品。
曬視頻,傳播關愛正能量。牡丹江市關工委在各中小學開展主題讀書演講、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等活動中,主動自覺地將錄像制作成小專題片或微視頻,發到網絡空間,在優酷、騰訊等網絡平臺展示,再通過QQ、微信,在廣大智能手機用戶面前曬出。他們與幸福社區關工委一起制作的優秀“五老”郭秀珍義務照顧鄰里病患老人18年的微視頻,榮獲國家級優秀作品獎。2016年以來,全省各級關工委曬出品牌活動視頻1012部。
利用網絡指導社區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牡丹江市東安區長安街道平安社區“五老”田永豪,把互聯網融進關心下一代工作之中,與傳統的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教育格局有機結合,與轄區學校、派出所等共建單位建立網上溝通聯系,效果很好。區關工委和轄區關工小組開展的每項活動,他都通過網絡及時向“三位一體”協調領導小組通報情況,及時爭取幫助和支持。田永豪居住的社區屬于城鄉接合部,居民結構復雜。通過調查,他在網上建立了轄區失學、輟學、殘疾、孤兒、特困生、留守生、進城讀書的小學生、有不良行為青少年檔案,積極進行網上溝通協調,統籌安排社區關愛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組織青少年進行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價值觀、榮辱觀網上教育,帶領青少年參加“七一”“十一”等節慶活動。2016年平安社區開展各種教育活動19場次,受教育青少年1500余人次。
利用網絡指導學校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伊春市伊春區一家民辦幼兒園,招收3-7歲孩子入學。區關工委從網上指導幼兒園以弘揚國學教育為宗旨,講有關踐行核心價值觀、講凝聚中華正能量的基本知識,引導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維認識核心價值觀,從小打下“三愛”的烙印,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孩子們學習唐詩宋詞,繪畫舞蹈,一學期評選出道德小模范10名,讀書小狀元20名。家長反映說,調皮的孩子變得懂文明禮貌了,孤僻的孩子變得合群了,偏食的孩子不挑食了。這個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和成就在關工信息平臺發布后,幼兒園越辦越好,不到一年就從2個教室發展到4個教室,招收大中小班幼兒100余名,在伊春區小有名氣。區關工委把這個幼兒園作為“幼兒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利用網絡信息開展創業活動。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五老”孫鵬雁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則玉米深加工致富信息,他認為很適合碾子山“能人創企業”的發展路子。村里第五組青年趙學奎有經濟頭腦,能夠把這件事干好。孫鵬雁帶領幾名“五老”一起找村領導提出這個想法,不僅村主任同意,還得到碾子山區幾個涉農部門的大力支持,共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引進玉米加工設備,進行玉米深加工。不但加工出優質玉米面,還分離出玉米胚芽,成為榨油和生產啤酒的原材料。春光村興建玉米深加工項目,并擴大為村級“綠色無公害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1000余畝,使農民每年新增經濟收入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