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闕維杭(美國加州)
恐怖行徑令美國人憂心忡忡
文_闕維杭(美國加州)
2017年1月1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了卸任告別演說,演說中,奧巴馬對自己8年來的執政進行了總結和回顧。這段演說中,奧巴馬用了聊聊數語,回憶了八年期間,美國曾經在本土發生過的恐怖襲擊,雖然奧巴馬表示,在他執政期間,沒有任何一個境外恐怖主義組織成功地在美國本土上計劃并執行一次恐怖襲擊。但是,他也提及到了曾經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波士頓馬拉松炸彈襲擊以及圣博娜迪諾襲擊事件,至今這一事件仍令不少人心有余悸。
美國當地時間2015年12月2日上午,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圣貝納迪諾市(San Bernardino)的一所康復中心聚集了數百人,他們正在提前慶祝圣誕節來臨,誰也想不到狂歡的氛圍里已然隱匿著某種致命的戾氣。11時左右,供職于當地環境衛生局的28歲公民、巴基斯坦移民賽義德·法魯克(Syed Farook)中途離場,不久即偕同他27歲的妻子塔什芬·馬利克返回,兩人都身穿黑色作戰服,頭戴滑雪面罩,持突擊步槍和手槍,旋即向人群瘋狂掃射。槍林彈雨中頃刻間導致14人罹難、21人受傷。作案的鴛鴦槍手隨后駕駛一輛黑色越野車逃離,后被警方追捕圍剿中射出的400余發子彈連車帶人打成篩子。
這起舉國震驚的特大槍擊案,已被奧巴馬總統和FBI(聯邦調查局)等執法機構定性為恐怖襲擊事件,不僅再度引發朝野對槍支泛濫、槍案頻發等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的反思和爭議,也使得國人更加擔憂防不勝防的來自本土本國居民的恐怖襲擊事件。
這對鴛鴦槍手的恐怖分子嫌疑,絕非空穴來風。CNN消息稱,女槍手馬利克在襲擊過程中一度通過社交媒體——臉書向IS極端組織“表忠”;而男槍手法魯克此前與聯邦調查局監視的可疑人員在互聯網上有過聯系。出生于芝加哥的法魯克,是巴基斯坦移民;馬利克則持巴基斯坦護照,來美前居住于沙特阿拉伯。兩人通過婚戀網站結識,2014年夏天,法魯克赴沙特與馬利克見面,一個多月后兩人相偕回美結婚,馬利克當時用K-1未婚妻簽證入境。警方事后在兩人的車上和家中搜到6000多發突擊步槍和手槍子彈、19個管狀炸彈和制造炸彈的工具,查獲了嫌犯使用過的電腦、手機和移動硬盤。警方稱,這些證據顯示,這起槍擊事件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精心準備。
FBI官員12月7日中午在圣貝納迪諾市則明確說,槍擊事件的槍手夫婦都是激進分子,而且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但他們何時被何人如何洗腦,仍在調查中。FBI洛杉磯辦事處助理主任戴維·鮑迪奇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是不是女槍手策反了男槍手,但隨著調查的進展,我們獲悉并相信兩人都是激進分子,而且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FBI正與法律專家和國際組織合作,試圖弄清楚兩名槍手各自的情況。”鮑迪奇透露,調查人員還發現,就在該事件前幾日,兩人曾在洛杉磯附近一個射擊場練槍。相關執法機構已經把搜集到的320多件證據中的一部分送到華盛頓特區FBI總部進行分析。
12月6日晚間黃金時段,奧巴馬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就反恐局勢和政策發表電視講話時指出,2日發生的加利福尼亞州槍擊案是恐怖主義行為,恐怖主義威脅已經從有組織的策劃,發展成為更加難以預防的“獨狼式”行動。他強調說,來自恐怖主義的威脅是真實的,但美國民眾不應向恐懼屈服。美國將摧毀“伊斯蘭國”等“試圖傷害我們”的任何極端組織,美國將贏得最終勝利。
奧巴馬警告說,盡管美國的反恐機制目前已能預防和阻止類似“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再次發生,但極端組織現在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煽動個體發動零散暴力襲擊,這類“獨狼式”襲擊不需要縝密策劃,同時也更難預防。奧巴馬說,盡管目前關于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納迪諾市槍擊案的調查仍在繼續,但可以肯定的事實是:14名無辜美國平民被恐怖分子的同謀及其妻子所殘殺。這兩名兇手走上了極端化的黑暗道路,毫無疑問受到了伊斯蘭激進意識形態的蠱惑,持有一種被扭曲了的伊斯蘭教信念,即伊斯蘭教徒應向美國及西方世界開戰。奧巴馬稱,這兩人囤積了很多攻擊性武器、彈藥和管狀炸彈,他們的殺戮行徑是針對無辜平民的恐怖行為。
奧巴馬舉例表示,之前的胡德堡槍殺案、查塔努加屠殺事件以及此次圣貝納迪諾槍殺案都證明,過去幾年來,恐怖主義威脅已經演進至新的發展階段,從圖謀發動復雜多層次攻擊,轉向策劃大規模槍殺案這類較簡單的暴力行動。他坦言,這類槍殺事件在美國社會相當平常,因此他已指示美國國土安全部審查圣貝納迪諾恐襲案中女性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簽證程序;并且建議國會同意改革簽證政策,防止像本次槍擊案女主角那樣的潛在恐怖分子通過簽證漏洞進入美國。
他呼吁美國國會應授權軍事打擊“伊斯蘭國”,通過立法以確保那些禁飛名單上的人無法購買槍支,使購買強大的突擊性武器變得更為困難。奧巴馬還說,“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戰爭和敘利亞內戰的混亂中崛起,互聯網正在抹去國家間的距離,恐怖組織毒害民眾思想的努力也在加大,波士頓馬拉松恐怖襲擊案的爆炸者和圣貝納迪諾恐襲案的槍手都是例證。
此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曾宣稱這起槍擊案的兩名嫌疑人是該組織的“追隨者”。奧巴馬對此回應說,沒有跡象表明這兩人是任何組織的成員,或是任何海外恐怖組織安插在美國境內伺機發動襲擊的武裝分子。
隨著這起加州槍擊案的更多涉恐細節被披露,民眾關于“伊斯蘭國”會否在美國本土發動襲擊的擔憂不斷上升;對“獨狼式”本土恐怖分子突發性的槍擊、爆炸行為也更加擔憂。類似的案件尤其是槍擊案遍及全美各地,且隨時發生,早在2015年3月17日公布的蓋洛普民意測驗結果顯示:51%的美國人擔憂美國本土未來會遭受恐怖襲擊,這個比例比2014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
事實上,圣貝納迪諾恐襲案的男主角法魯克出生于芝加哥,是負責當地參觀和游泳池衛生檢查事務的巡視員。他的頂頭上司阿曼達·阿代爾說,法魯克與同事相處融洽,很有禮貌,但話不多,給人距離感。她認為法魯克行兇動機不是工作原因。
又譬如,2014年5月23日晚,發生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位于圣塔芭芭拉分校附近街區的槍擊事件,造成包括槍擊嫌疑人在內的7人死亡及7人受傷,而槍擊案嫌犯羅杰即是該校學生。雖然這類嫌疑人作案后都被指有“預謀”,但在事發前有誰能夠發現或者確定他們的作案預謀和動機?!圣塔芭芭拉市警長比爾·布朗甚至形容羅杰開槍事件只是“一個瘋子的行為”。而正是這些諸如公務員、大學生等社會不同階層分子抑或精神怪異者,突兀間“化身”為大開殺戒的恐怖襲擊分子,令人防不勝防。
法魯克及其妻子此前均無犯罪記錄,也不在情報部門的恐怖活動監視名單上,看似身家清白。不過有爆料稱,法魯克的多名鄰居早就發現其行為詭異,他們看到法魯克最近收到快遞包裹“非常多”,而且他“經常半夜三更在車庫不知搗鼓什么”;但鄰居們未敢報告有關部門,因為怕“被人說種族歧視”。
“獨狼式”本土恐怖分子的行徑,升級了美國社會反恐的艱難性,已經成為美國反恐之痛點,也更讓美國人擔憂,并且反思為何會有這樣層出不窮的異類分子,美國的社會病灶及其根源又在哪兒,正義和傳統將如何面對這般乖戾的挑戰。
但是2016年12月6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位于佛羅里達州坦帕的麥克迪爾空軍基地,最后一次就全球反恐問題發表演講,演說中奧巴馬為自己任期內推行的反恐策略辯護。同時,奧巴馬似乎也在對美國長期的反恐戰略進行反思,其坦言:“與其作出錯誤承諾,通過扔炸彈、部署更多地面部隊,以及和世界其他國家隔離等方式試圖消滅恐怖主義,我們更應該對恐怖主義威脅有長期的打算……我們應該采取更加聰明的可持續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