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文
中國的足球水平距離足球強國尚有較大差距,這與目前中國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
不夠完善、高水平青少年足球教練比較匱乏有著密切的關系
有著“汽車城”之稱的德國北部小城沃爾夫斯堡,在層林盡染的金秋,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5名來自中國多個城市的足球青訓教練。
無暇顧及美景,青訓教練們在這里展開了為期兩周的足球青訓研討與交流活動。

中國青訓教練員在大眾球場前合影
從9月17日到9月30日,他們不僅與科隆體育大學、德國足協、德甲聯盟的專家面對面交流取經,還訪問了沃爾夫斯堡、科隆、法蘭克福、柏林等地的足球俱樂部,接受理論培訓,實地觀摩各俱樂部青少年球員的訓練和比賽,深入了解當地的人才培養系統。
這一切,其實是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為遠道而來的中國青訓教練,精心準備的一場足球交流盛宴。
成立于1945年的沃爾夫斯堡俱樂部是大眾汽車集團全資子公司。基于這個資源優勢,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近年來與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中國足球協會合作,共同在中國開展青少年足球公益項目,以期幫助中國足球夯實基礎,從根本上推動中國足球的發展。
“大眾汽車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培訓班”作為該公益的重頭內容,啟動于2015年。大眾汽車在開展青少年足球項目后意識到,只有提升青少年教練隊伍的水平,才能為中國足球長期發展提供源頭的支撐。誠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Carsten Isensee引用中國古語所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為此,在過去的兩年,大眾汽車邀請德國足協和沃爾夫斯堡足球俱樂部的青訓專家來華,為中國青訓教練量身打造培訓課程。截至目前,已有322名中國青少年足球教練接受培訓,惠及超過4萬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
來自活動參與者的積極反饋,堅定了大眾汽車對項目價值的信心。“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項目進入第三年時,他們首次讓活動走出國門,帶領15個經過層層選拔的中國青訓教練前往德國。
一次探秘德國足球青訓的學習之旅在等著他們。
《中國新聞周刊》作為隨行媒體,跟訪了全程,與參加活動的中國青訓教練交流他們的收獲。行程還沒過半,執教經驗豐富的天津教練王聲,連用了三個“震撼”,來形容此番學習的感受。
來自青島的趙彬為亞足聯中國足協職業級教練員,之前在國內參加過“大眾汽車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培訓班”,但這一趟實地觀摩后,和王聲有類似的體會,“理論大都聽過,但出來看看還是不一樣”“很有收獲”。
在教練們看來,德國的青訓,至少在三個層面值得中國借鑒和思考。
首先在體制上。德國的兒童在6歲左右接受基礎教育之后,就可以報名更專業的足球訓練,首選是54家足球俱樂部下屬的青訓中心;然后是德國足協在各地成立的青訓點。足協要求保證任何學員在五十公里內可以找到一個青訓點,德國的青訓點多達366個,足球文化的普及顯然也受益于此。

著名教練利特巴爾斯基向中國青訓教練傳授實踐課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青訓點并不要求孩子們的成績,對教練不設KPI,而是用一系列標準化的規范來保證教練的工作到位。這種不以成績論英雄的體制,讓孩子們對足球保持最初的熱愛,注重球商的培養,理解足球競技的規律。足球技藝和實力不斷提升,贏得比賽,則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其次是訓練方法。在科隆足球俱樂部,中國的青訓教練們觀摩了科隆與多特蒙德U11隊小球員的一場比賽,感觸頗深。這場比賽分為四節,每節17分鐘,每隊9人,場地也比標準的比賽場有所縮小。科隆足球俱樂部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么設置是為了增加孩子們觸球的概率,鼓勵他們堅持合理跑位,在踢球中收獲快樂和自信。
王聲教練對這種以孩子為本的培訓方法非常稱道。看完上半場他認為中國孩子們的能力與之不相上下。但下半場他感受到了一種緊迫感——體力消耗得差不多后,下半場靠的是對大局的理解掌控、對現場的觀察力,而德國的孩子們顯然“踢得很有策略”,王聲認為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孩子很可能會輸。
在他看來,中國的足球訓練傾向于強調體能訓練,好的體能有利于身體對抗。這本身沒有問題,但相較之下,德國的訓練方法更注重在對抗中合理利用技術和思維能力,更人性化,也更符合“足球運動員最強大的肌肉是大腦”的規律。
此外,德國青訓非常重視孩子人格培養的管理方式,也是中國教練們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
以沃爾夫斯堡足球俱樂部為例。這里的青訓中心有31位小球員,居住環境和訓練條件都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私人空間和成長需求。教練、老師加上工作人員多達60位,每五位球員分配一位安排衣食住行的生活老師。這樣的師資配置,讓孩子們既能被細致地照顧,也在心理、品格上得到良好的培養和塑造。未來他們走上競爭激烈的賽場,不僅擁有一顆冠軍的心,也能從容面對失敗的滋味。
沃爾夫斯堡足球俱樂部董事總經理舒馬赫博士表示,這種以足球為載體,以興趣為起點,陶冶孩子們的性情、磨煉其體魄、塑造其心性的管理和培訓方法,讓俱樂部的青訓中心為球隊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該俱樂部曾在2009年獲得德甲冠軍。
這讓青訓教練和隨行記者們都很感慨:因大眾汽車集團總部所在而聞名的沃爾夫斯堡,只有十幾萬人口,一個規模如此小的城市,卻有如此好的足球氛圍和成績,反觀自身,我們要學習和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
在中國,足球是深受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國家體育部門也越來越注重青少年球員的培養與發展。中國的足球水平距離足球強國尚有較大差距,這與目前中國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不夠完善、高水平青少年足球教練比較匱乏有著密切的關系。
此次德國之旅,中國青訓教練們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更多動力所在:德國重視青訓工作的時間并不長,2000年德國足球在國家隊和職業聯賽兩條戰線都遭遇重大衰敗,足球人才青黃不接,德國足協痛定思痛,制定了名為“培養天才”的“足球復興十年計劃”,從“青訓體系缺失”入手根治。2010年南非世界杯德國隊奪取季軍,國內聯賽也開始重回高水平,德國足球再次崛起。
改變不會一蹴而就,但借鑒他人科學的青訓理念和體系,中國要迎頭趕上也不是不可能。回國后,教練們將把此行學習成果寫成報告,對上級部門提交總結和建議,將諸多收獲落實到具體的培訓工作中。
這正是大眾汽車集團所期望的。此次“大眾汽車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赴德培訓班”成行,既是出自大眾對中國足球的關心,也是源于流淌在大眾血液里的足球DNA。
“足球精神已經融入到大眾的企業文化中。大眾汽車集團非常關注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未來還將與沃爾夫斯堡俱樂部一起,以足球為媒介,讓大眾汽車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惠及更多的中國人。”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傳播、投資者關系及對外事務負責人,沃爾夫斯堡足球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Hans-Gerd Bode先生說。
除了支持當地足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部高級總監殷進表示,公司還將環境保護、可持續交通和社會關懷作為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力求給當地市場更多回饋。
在她看來,在中國展開的每一個可持續發展項目,都是基于大眾汽車集團責任、管理、細節、熱情的企業基因,又根植中國、連結中國。此次赴德之旅雖已落幕,但大眾汽車集團對中國青少年足球的關懷與支持會一直向前延續。這樣的機會,無疑是中國足球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