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時間,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鋼鐵造假丑聞持續發酵。由于鋼鐵產業是基礎工業,地處其他產業上游,所以該事件所波及到的范圍也越來越廣。目前已經有數家汽車企業表示,因為神戶鋼鐵篡改了有關產品強度的質檢數據,導致發動機以及輪胎鋼絲等產品存在質量隱患,而使用這些隱患零部件的車型也已經流入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收到此次神戶鋼鐵造假事件影響的企業已經超過500家,除了豐田、本田、鈴木、日產等日本本土汽車品牌之外,特斯拉、戴姆勒以及標致雪鐵龍等企業也赫然在列。
由于近些年日本經濟增長的呈現疲軟態勢,也使得像神戶鋼鐵這樣的企業不得不考慮削減成本以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一些企業不得不使出造假這種陰險招數,所謂“人窮志短”,從某種程度上將,神戶鋼鐵的行為也很有可能是現今日本企業的一種縮影。但無論如何,關乎安全這樣至關重要的底限是不能界越的。在造假事件披露之后,神戶鋼鐵CEO川崎博公開致歉,表示竭盡全力挽回神戶鋼鐵的名譽,豈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知道神戶鋼鐵能不能撐到那么長時間。
“日本制造”曾幾何時也是一個世界范圍的品質標簽,中國作為其鄰國,每年有大量的旅游人口涌向日本,而購買日本的產品也是他們赴日的重要目的之一。但近些時間日系產品問題頻發,前不久,高田氣囊事件就導致了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汽車召回,其影響力不亞于這次的神戶鋼鐵造假丑聞。不過,從產品角度講,神戶鋼鐵造假的滲透力要更強,小到一顆螺釘,大到新干線機車,只要有使用金屬的地方,都會有隱患的存在,如今在汽車圈內已經形成了“談神戶而色變”的態勢,可以說“日本制造”此時此刻也面臨著走下神壇的危機。endprint